解剖《伏羲考》:论闻一多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解剖《伏羲考》:论闻一多对中国神话学的研究
【摘要】:《伏羲考》是闻一多在中国神话学方面的力作,其写作目的是探求中国文化源头,恢复中国古代神话系统,为神话学理论建设做出典范。闻一多具有现代化的学术观念和开阔的文化视野,文章中既运用传统的音韵学、考据学方法,又借鉴民族考古知识、学习国外人类学理论,并把系统联想与严实的考证结合起来。以此证明了伏羲和女娲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的祖先,更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先祖。文章在考证中引用了历史文献资料、民俗调查材料、考古资料、外文资料,立论严谨、考证翔实,行文语言平实严谨中透露着些许幽默。当然,文章在材料运用、行文结构等方面,亦稍有缺陷。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闻一多 《伏羲考》 神话学 学术理论
【分类号】:B932
【正文快照】: 1928年,闻一多任国立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始接触中国古代诗歌。1932年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后,着力于传统文化研究。抗日战争爆发,闻一多于1938年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此后便专心地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涉及面广泛,由唐诗研究上溯到古代神话、甲骨文、金文,对《周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兆元;神话意象的系统联想与论证——评闻一多先生的神话学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质疑——兼论《聊斋志异》叙事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王平;《聊斋志异》在清代的传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3 冯华;论道教对《聊斋志异》艺术创作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4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5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6 刘艳玲;;20世纪80年代以来《聊斋志异》与侠文化专题研究综述[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7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8 胡莲玉;论清代才子佳人小说《凤凰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陈秋亚;;“苦人儿”PK“幸运儿”——《孔乙己》与《范进中举》比较阅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魏姗;;从《唐诗大系》看曹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价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侯兴;;闻一多郭沫若前期诗论比较[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2 高玉玲;;《诗经》情爱诗的审美意象与审美心理[A];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C];2004年
3 朱金发;;闻一多注释《诗经》的方法[A];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廖增湖;沸腾的土地——莫言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安正q,
本文编号:597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59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