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成佛:一种生活禅的实修路径
本文关键词:积善成佛:一种生活禅的实修路径
【摘要】:积善成佛化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四句偈。此四句偈以其经戒具足的特性,历来被佛教视为修行的根本道谛。其所开示的由去恶行善到治心净意再到证得菩提的修行路径,与生活禅的修行路径若合符节。去恶行善因以也是生活禅最基础的修行方式。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关键词】: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四句偈 生活禅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中国寺观文化史》”(13&ZD07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积善成佛”化自“积善成仙”,而“积善成仙”则是道教劝善运动中最为响亮的口号。虽然如此,“积善成佛”却不是简单地模仿“积善成仙”,而有佛教深层的思想理路。试梳理论证于下,并与生活禅之实修联系起来。一佛教创立以来,伴随教理教义的逐步完善和绵密,以及传播过程中的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段玉明;佛教劝善理念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颖;;《俱舍论》色法心法观分析——一种心理哲学的视角[J];中国藏学;2015年01期
2 王世鹏;;比较心灵哲学视野中的自我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满达;;佛教心理学研究最初的尝试——读井上圆了《佛教心理学讲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4 朱新屋;;中国善书研究的儒学维度及其困境——兼评吴震《明末清初劝善思想运动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2年00期
5 王丽娜;;佛教传记文学研究史及相关问题刍议[J];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05期
6 赵国瑞;曹宇;闫剑昆;赵晓英;;书法练习中“正念”状态的实现[J];凯里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彭彦琴;;佛教禅定: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典型代表[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年03期
8 段玉明;;论道教善书的当代价值[J];宗教学研究;2006年03期
9 许立权;;《齐物论》中“吾丧我”之心理学阐释[J];学周刊;2014年19期
10 傅映兰;;论佛教善恶的超越性[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克昱;《成唯识论》的析恶新视域[D];复旦大学;2010年
2 欧顺军;伦理视域下的佛教平等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玲;印度秣菟罗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4 吴树波;中国传统宗教的休闲智慧[D];浙江大学;2012年
5 阮氏美仙(NGUYEN THI MYTIEN);《坛经》心理道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熊桂玉;佛教心灵哲学与精神文明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桂荣;大学生负性情绪问题的文化调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欣欣;辽代寺院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栅延;陈兵“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越;语言文化学视角下“добро”与“善”观念的对比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谭舒;孟子与大乘佛教善恶观之比较[D];南昌大学;2012年
4 汪悦;辽、金朝慈善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原军超;认知科学与藏传佛教心理学思想之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3年
6 毕静明;明真法师佛教心理学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赵艳蓉;正念禅修对心智觉知及苦难觉察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8 谭荣;《了凡四训》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9 房颍竹;佛教对人类情绪反应的影响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10 董熠;中国六道轮回思想的交融特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章燕;;《金刚经》之“四句偈”释义[J];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J];;年期
,本文编号:600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0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