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道学智慧对建设东盟共同体的积极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31 19:06

  本文关键词:论道学智慧对建设东盟共同体的积极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道教 东盟共同体 贵和尚柔 兼收并蓄 道统万物


【摘要】:道教这一源自中国而又在东南亚得到广泛传播的宗教可望对东盟共同体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贵和尚柔、以柔克刚的原则有助于化解矛盾、维护东盟的和平稳定;道统万物、尊道贵德的理念体现出"一"与"多"的统一,与东盟共同体所追求的"统一的多样性精神"相一致,这对于促进东盟共同体的身份认同意识具有积极作用:物各有性、各有分度的主张体现出文化多元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东盟各国维护独立、主权、民族和文化的特性;兼收并蓄、宽容不苛的气度对于东盟共同体建立"包客和谐社会"的目标亦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道教 东盟共同体 贵和尚柔 兼收并蓄 道统万物
【基金】: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道家伦理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研究” 中南大学教师研究基金“道家哲学的应用与文化强国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59
【正文快照】: 道学是指以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为理论支柱的文化系统,道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据许永璋的研究,道教传入东南亚各国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清代以来,道教以及属于道教范围的妈祖信仰以及吕祖、关公、八仙、玄天上帝、太上老君和土地信仰,逐渐传播到越南、泰国、缅甸、菲律宾、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永璋;道教在东南亚的传播和演变[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白续辉;喻常森;;试析东盟高度一体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南洋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论弘扬传统诚信精神与建设诚信和谐社会[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陈双新;;试论《说文解字》的历时与共时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吴勇;;刘宋形神之辩与先秦道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潘俊杰;;论先秦杂家的存在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刘保昌;道家文化与“五四”新文学创作[J];河北学刊;2002年05期

6 王永祥;董仲舒真的没有进化的历史观吗?——答刘付靖的质疑[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7 周光庆;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8 田忠辉;天人互参与意象氛围——意象思维诗化构建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9 史向前;;“仁”、“生”、“理”三位一体的理学形上架构[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杨庆波,李秀原;从《东坡易传》看苏轼的理想人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兆春;;“雅言”的形成、特点及历史意义试析[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2 李晨阳;;中国与希腊古典哲学中的和谐理想(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曾祥旭;;汉画“方相氏”是谁?[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郝保华;康兴军;郭小青;;新解“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历史内涵[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春华;颜回资料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成林萍;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6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a,

本文编号:600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00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2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