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身不成道,有身不归真”
发布时间:2017-08-01 05:09
本文关键词:“无身不成道,有身不归真”
【摘要】:吕洞宾是道教史上的著名内丹家,在中国道教内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采用思想史、文献学与唯象学的研究方法对署名吕洞宾的道教经籍进行探讨和研究。吕洞宾的内丹思想以“性命双修”并重为特色,“无身不成道,有身不归真”,表现在重身与对身的超越。吕洞宾的性命思想以老庄为宗,同时关注人的性命身心变化,其性命双修正是根源于人具有色身障碍的事实而施行的道教修行实践。 吕洞宾的性命双修是对以前道派与丹派的整合,其性功返于老庄之道,其命功在最上一乘兼容老庄清静无为之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有次第有系统的渐修功法,可操作性强,吕提出“以太一为本,金华为末,则本末相资”,使“道”与“术”紧密相合。道与功法是无为无形之道与有为具体之法的关系,有为功法有助于修无为之道的实现。吕洞宾主张修心即修道,内修性命,外积功德,肯定现世并超越现世,教导修真之士立行立功、普世济人,以实现修性与修命的现世结合。主张三教一理,反对分门别户,如道教中人所言,其性命思想一扫旁门左道,立丹道之正统。 吕洞宾性命双修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无论是主张“先性后命”北宗王重阳的丹法,还是主张“先命后性”南宗张伯端的丹法,都不离性命双修之旨。宋元时期出现的内丹诸派,不是自称得到吕洞宾亲授秘传功法,就是间接承传于吕洞宾,此外中派、东派、西派、伍柳派等皆与钟吕丹法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至清代刘一明、朱元育、黄元吉等力主性命双修,皆为南、北二宗所传。自唐以后,道派与丹派逐渐合一。 本文从吕洞宾最具特点的“性命双修”入手研究吕洞宾的丹道思想,致力于内丹修行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性”与“命”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和分析,以期对了解和研究吕洞宾的内丹思想有所裨益。
【关键词】:吕洞宾 性命双修 道教 内丹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7
- 第一节 选题意义10-11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11-13
- 一、研究方法11-12
- 二、研究对象12-13
- 三、创新之处13
- 第三节 目前对吕洞宾研究的状况13-17
- 一、国内外对吕洞宾的研究13-15
- 二、与吕洞宾丹道修炼有关的期刊论文15
- 三、性命双修和丹道方面的研究成果15-17
- 第一章 吕洞宾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渊源17-37
- 第一节 吕洞宾生平与师承17-19
- 第二节 吕洞宾的主要著述19-21
- 第三节 吕洞宾的“性命双修”思想渊源21-37
- 一、老庄修道思想22-27
- 二、《周易参同契》以“内丹”解“外丹”27-30
- 三、佛学的影响30-33
- 四、唐代道教心性学为“性命双修”提供了心性学基础33-37
- 第二章 吕洞宾的“性命双修”思想37-64
- 第一节 “身”与“性命”——道教的宇宙观、生命观37-38
- 第二节 “无身不成道”——修命的依据38-46
- 一、“命”的涵义38-41
- 二、修身即“命功”下手功夫41-44
- 三、修命不修性之批评44-46
- 第三节 “有身不归真”——修性的依据46-50
- 一、“性”的涵义46
- 二、修性即“性功”超越功夫46-48
- 三、修性不修命之批评48-50
- 第四节 性命双修,形神俱妙50-64
- 一、次第分明的性命双修功法50-53
- 二、“太一为本,金华为末,,则本末相资”53-56
- 三、“无身不成道,有身不归真” “性命双修”对身心的超越56-59
- 四、“修心是道”59-61
- 五、“内修性命,外积德功”61-62
- 六、三教融通62-64
- 第三章 吕洞宾对后世道教内丹文化的影响64-70
- 第一节 道派与丹派合一64-67
- 第二节 吕洞宾“性命双修”与丹道修行总则67-70
- 总结70-72
- 主要参考文献72-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乃昌;;道家内丹术(气功) 理论概念的由来和运用[J];中国道教;1990年01期
2 洪修平;老子、老子之道与道教的发展──兼论“老子化胡说”的文化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郑开;道家心性论研究[J];哲学研究;2003年08期
4 戈国龙;《周易参同契》与内丹学的形成[J];宗教学研究;2004年02期
5 郭健;道教内丹学的佛教观探微[J];宗教学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常春;伍守阳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谢正强;傅金铨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霍克功;李西月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红梅;试论明清全真道伍柳派内丹学[D];安徽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602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0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