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县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04:22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无为县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研究
【摘要】:什么是“趟着鬼”习俗?在一般人看来,它只是一个由动名词组成的陌生的短语,而这正是本文着重向大家揭示并阐述的在熊家村民众生活中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凝结着熊家村村民独特的文化心理。 本文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陡沟镇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作为研究内容,综合运用田野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这一民俗事项进行了亲历性观察和深入描述。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是熊家村村民经过长期社会生活积淀保留下来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地域性。在此基础上,对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的治疗效用进行评析。本文对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且进一步探讨了其具有的社会功能。文章通过对无为县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的调查研究,从而凸显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在当下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熊家村村民的世界观、价值观、疾病观和文化特质。由此,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熊家村文化的生存现状,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村落的传统文化。 在具体结构上,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交代了选题缘起及意义、研究综述、主要研究方法和田野点选择缘由;第二部分介绍了安徽省无为县熊家村的社区背景,包括熊家村的行政建制沿革、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村落生计模式以及村民的疾病观,从而分析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形成的背景;第三部分通过田野案例,详细地叙述了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的仪式事项,并对整个仪式过程进行了现场观察;第四部分主要针对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的治疗效用进行评析;第五部分深入分析了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背后隐含的文化内涵,并对其社会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最后结语部分结合“趟着鬼”巫医习俗存在的社会土壤、熊家村医疗资源的不足与鬼奶奶本身“医”“巫”双重性的客观现实,提出现代医学科学应当更多地关注民俗信仰对病人的影响;现代医学科技应当与民俗治疗中重视病人个人生活以及病人对疾病的个性体验的优点相结合;民俗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稀缺、医患矛盾激烈等问题。 本文对安徽省无为县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的叙述与分析,仅仅是通过大量的田野案例对巫医治疗习俗本质的一种尝试性探讨,可以说是笔者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兴趣所致,理论和实证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熊家村 趟着鬼 鬼奶奶 巫医 经络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9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一、绪论10-25
-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10-12
- (二) 文献研究综述12-21
- 1. 西方巫医研究12-14
- 2. 中国巫医研究14-19
- 3. 对“巫医”的界定19-21
- (三) 主要研究方法21-22
- 1. 田野调查法22
- 2. 文献研究法22
- (四) 田野点的选择22-25
- 二、熊家村的社区背景25-32
- (一) 行政建制沿革25-26
- (二) 自然地理环境26
- (三) 人文地理环境26-28
- (四) 村落生计模式28-29
- (五) 村民的疾病观29-32
- 三、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32-54
- (一) 熊家村“趟着鬼”名称的释义32-33
- (二) 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的媒介33-41
- 1. 鬼奶奶:沟通鬼神与人之间的媒介33-36
- 2. 梦:病人的梦兆36-40
- 3. 风:患者身体的感觉和感知40-41
- (三) 熊家村鬼奶奶治疗“趟着鬼”巫医习俗的仪式现场41-54
- 1. 治疗婴儿的“魂魄受惊”41-42
- 2. 治疗头痛疾病的“出趟子”42-43
- 3. 治疗腰腿痛的“趟着鬼”43-54
- 四、巫医习俗治疗效用的评析54-58
- 五、巫医治疗习俗的文化意蕴及社会功能58-66
- (一) 巫医习俗的文化意蕴58-62
- 1. 灵魂不灭的观念58-61
- 2. 鬼神信仰的观念61-62
- (二) 巫医习俗的社会功能62-66
- 1. 满足村民的医疗和心理需求62-65
- 2. 传承村落医疗文化65-66
- 六、结语66-68
- 参考文献68-73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3-74
- 致谢74-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太教;;巫术与巫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毛建儒,萨鑫;巫术的历史作用及其终结[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马力;医巫同源与分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张琪亚;隐喻的力量——论民间巫术信仰的重要象征形式[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张琪亚;论民间巫术信仰的符号象征[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6 熊晓辉;;土家族巫文化的人类学考察[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7 赵小帆;浅谈巫术与古代医学发展的关系[J];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5期
8 詹鄞鑫;巫医治疗术“有效性”析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吾敬东;巫术与古代中国宗教精神[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詹鄞鑫;;巫术起源论评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617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17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