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道教思想四论

发布时间:2017-08-08 15:18

  本文关键词:道教思想四论


  更多相关文章: 道教教义 道神一元论 道物依成论 生道合一论 道俗圆融论


【摘要】: 道教教义思想是道教之所以为道教的核心,,是推动道教因应与引领时代发展的基本精神。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道教的教义思想作出新的阐释,从而构建起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教义思想体系,是当代中国道教所面临的重要使命和历史任务。 古老的道教及其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仍然有其积极的价值,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继承传统、与时俱进、适应现实和社会等问题。要回应和解决好时代和社会对道教提出的要求和问题,我们就需要对道教教义思想的发展进行一番历史的考察并对之作出现代的阐释。本论文旨在考察道教教义的历史发展及其现代阐释问题,以期重新确立起道教“天人合一”、“人神沟通”的教义思想体系。因此,论文重点就如下四个问题进行了理论的梳理与研讨:一是道神一元论,重在梳理道教教义中的尊道与敬神的问题以明确道教的根本信仰;二是道物依成论,重在梳理本体之道与万殊各异的个体之间的关系,重点是道与人的关系等问题,以阐明道与物、道与人不可分割的联系;三是生道合一论,重在梳理和论述关于道教生命价值观的问题,以突出道教重生贵生的教义思想;四是道俗圆融论,重在梳理道教入世济世与追求神仙超越的关系问题,以更好因应现实。 本论文通过“道神一元论”的讨论,目的在于确立“道德”与“神仙”作为道教教义的核心思想;通过道物依成论的讨论,目的在于论 证道的普遍性和普世性;通过生道合一论的讨论,凸显出道教具有不同于其他宗教的“重生”特性;通过道俗圆融论的讨论,则主要是要找到道教融入现代生活的切入点。以上四个方面虽然各自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其中,道神一元论是立论的根本和核心,道物依成与生道合一是立论的依据与津梁,道俗圆融则是道教济世度人教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论文旨在通过这四论,梳理出道教教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基本精神,并在梳理与探讨中对其做出新的阐释,以探索道教教义思想现代建构的路径和方法,使道教文化及其精神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道教教义 道神一元论 道物依成论 生道合一论 道俗圆融论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5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 道教教义体系现代阐释及其可能性和方法8-20
  • 第一节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8-14
  •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之讨论14-16
  • 第三节 研究课题范围之界定与研究方法16-20
  • 第一章 道神一元论20-36
  • 第一节 以“道德”为核心的教义与以“神仙”为中心的信仰21-27
  • 第二节 “道神一元”神学思想的形成及其义涵27-32
  • 第三节 尊道与敬仰神仙的统一32-36
  • 第二章 道物依成论36-54
  • 第一节 道乃生成与本体的合一36-44
  • 第二节 生成之道与人生之道相通44-54
  • 第三章 生道合一论54-70
  • 第一节 重生贵生、生道合一54-59
  • 第二节 我命在我,不属天地59-64
  • 第三节 神形合同 性命双修64-70
  • 第四章 道俗圆融论70-85
  • 第一节 神圣与世俗之关系70-74
  • 第二节 入世济世与神仙超越74-78
  • 第三节 道俗圆融的现实境地78-85
  • 结束语 “道教教义现代阐释”的价值和意义85-88
  • 参考文献88-9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0-92
  • 后记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芊婀;;中国、日本、希伯莱创世神话比较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克陵;孙小珂;;风景名山与道教“洞天福地”建构[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2 陈光照;;崂山道家文化初探[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杜灵帕;;试论孙思邈《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道教医学伦理思想及其价值[A];孙思邈养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谊;;中国传统养生活动的理论观念探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刘克;;汉画像石葬俗的衰亡果真是因汉末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吗——从文化通观视角立论并以此与汉画界前辈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洪甫;;从中外交通、佛事遗迹看孔望山造象产生的背景[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燕;傅山为何自号“轩辕道士”?[N];太原日报;2007年

2 张文举;崆峒山老君楼“八十一化图”的由来及价值[N];平凉日报;2006年

3 张继禹;弘扬吕祖济世利人的精神[N];人民政协报;2004年

4 双龙风景旅游区管委会副主任 羊代平;做足“和”文章 打造名景区[N];金华日报;2008年

5 周丽燕;“都江堰·青城山”的保卫者[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道文;道教的衰微[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记者 张广艳;我国道教首次在海外传戒[N];中国民族报;2005年

8 袁志鸿;和谐:道教思想的应有之义[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李勇邋通讯员 曹赛娟 马碧;李微微会见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N];湖南日报;2007年

10 民宗;刘光复率团视察齐云山道教工作[N];江淮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昶;张宇初道教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张晓瑞;道教生态思想下的人居环境构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3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继禹;道教思想四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婷;《真灵位业图》的神仙信仰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马维明;《抱朴子·内篇》仙道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龚易男;蓝山瑶族度戒仪式音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建冿;唐宋时期道教典籍出版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0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40649.html

上一篇:法尊法师研究  
下一篇:“四面佛”非佛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9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