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介入社会资本:基督教会的社会救济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8 17:02

  本文关键词:介入社会资本:基督教会的社会救济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资本 基督教会 宗教伦理 社会救济


【摘要】:我们注意到,中国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2008年9月在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次内部会议上披露,中国有数千万的基督教徒,在发挥社会救济作用时,基督教会已成为第一大社会组织。然而,基督教的救赎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第一,一般需要是信教的“弟兄姊妹”,不信教的人有困难一般教会不会管;第二,在教会这一场域中,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仍然在起关键的作用,那些认识牧师,认识教会核心成员,认识富人的信教群众更容易受到救助。也就是说,在教会这一人际交往网络中,谁掌握的社会资本多,谁就越容易调动基督教会的资源。从社会保障的角度看,基督教伦理是救赎伦理,而能够在教会中感受到教会救赎温暖的人,必然没有离开教会的理由,教会在给人以精神幸福的同时,又给人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从而,使耶稣基督的“地上之城”得以存在、发展。 基督教会的社会救济作用促进了教会的发展壮大,反过来,又使教会的社会救济作用得以巩固、发展,二者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在这其中,社会资本的存在和介入使基督教会中的人际关系变得复杂,正是社会资本的存在使教会的社会救济作用得以更好的实现。从这一点上说,在基督教会发挥社会救济作用时,社会资本的介入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发现。无论从政府的角度,还是广大信教群众都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本文第一次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相似性”和“互补性”的理论来解释社会资本的纵向流动。创造性的提出:基督教会是社会资本纵向流动的“场域”的理论假设。这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还是个空白。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理论热点,大胆提出其生成因素的第三变量,即社会资本在基督教会中如何实现其纵向流动。在这一特殊场域中,社会资本与社会救济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从而使信徒之间的救赎伦理得以形成。由此证明,基督教救赎伦理与社会救济这一人的理念与行为在实践中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社会资本 基督教会 宗教伦理 社会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7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绪论6-9
  • (一) 问题的提出6-7
  • (二)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7-9
  • 一、文献综述及相关文献梳理9-14
  • (一) 概念的界定9
  • (二) 对于基督教伦理的研究9-10
  • (三) 对于基督教的社会救济作用的研究10-11
  • (四) 对于基督教扩展社会资本的研究11-14
  • 二、个案研究:社会资本与社会救济的关联分析14-21
  • (一) 救赎伦理:"地上之城"的发展壮大14-16
  • (二) 耶稣的教义:社会资本在日常社会救济中的作用16-18
  • (三) 获致社会资本:由陌生人到熟人18-19
  • (四) "先赋"的基督徒:求职的社会资本获得19
  • (五) "自致"的基督徒:全家信主的社会资本获得19-21
  • 三、获致社会资本:社会救济的思想基础21-27
  • (一) 基督教伦理的形成21-23
  • (二) 社会救济思想的形成23-27
  • 四、获致社会资本:社会救济的组织实践27-32
  • (一) "FBO"的学理解读27
  • (二) "强动力"与"弱动力"27-28
  • (三) "FBO"是民间组织的发展趋向28-30
  • (四) 中国"FBO"的"类单位制"化30-32
  • 五、社会救济何以可能:基督教会,社会资本流动的场域32-40
  • (一) "相似性"和"互补性"32-33
  • (二) 社会资本的纵向流动何以可能33-35
  • (三) 基督教会:社会资本纵向流动的场域35-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峰;;当代香港基督教社会福利事业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唐晓涛;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毕天云;社会福利的文化透视:观点与简评[J];社会学研究;2004年04期

4 张文江;;社会资本及其相关概念厘定[J];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11期

5 路风;;单位: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J];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本文编号:641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41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