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对上帝属性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7-08-09 15:21

  本文关键词: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对上帝属性的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怀特海 过程神学 上帝 属性 罪恶


【摘要】: 上帝是全知(all-knowing)、全能(all powerful)、全善(perfectly good)的世界的创造者和统治者;作为一个“位格”,他拥有神人二性,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教义。围绕上帝的这些属性,宗教哲学的辩论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伊壁鸠鲁派(Epicureans)。20世纪西方社会的巨大动荡导致了思想领域的动荡,西方宗教哲学思想中关于上帝属性的理论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表现是传统神性观所包含的上帝的绝对性的动摇。上帝的传统属性开始引起哲学家和神学家在内的许多宗教思想家的重新思考和讨论,甚至遭到怀疑和修正。 英国思想家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过程神学是以其“过程哲学”的概念框架为依据建构的一种对上帝的研究视角,传统神学认为,上帝是纯粹的现实性,高居于变化的世界之上,过程神学则依据变化来解释上帝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它强调上帝的时间性,相信不变是抽象的、僵死的。在怀特海看来,上帝的存在有两个方面,一是原初的本性,即自身本有的本性,二是继生本性,即是由他对变动世界的反应构成的,并具有过程或变化的特征。前一个方面是形式的、概念的、无意识的,后一个方面是物质的、确定的、有意识的。据此,怀特海否认上帝作为终极根据的这种地位,认为创造性才是宇宙的终极原理。无论是上帝还是其他现实实有,它们都是创造性原理的具体例示。从创造性原理出发,怀特海从两个方面定义了上帝本性,并说明了上帝与世界的关系:上帝一方面依据原初本质(Primordial Nature)为现实事态提供初始目的以说服现实事态来实现这种理想,另一方面通过继生本质(Consequent Nature)保存了所有现实事态的创造成就,并提供产生新的理想的事实基础。 进而怀特海对上帝作为帝国的统治者、道德力量的人格和终极的哲学原理三种典型的神学解释模式进行批判,对上帝的全能、全知、全善的传统上帝属性理论加以修正和对上帝的本质进行了丰富与澄明。
【关键词】:怀特海 过程神学 上帝 属性 罪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1
  • 一 基督教关于上帝属性的基本概念及当代讨论11-16
  • 1.1 上帝的“位格”性11-12
  • 1.2 上帝的超越性12-16
  • 1.2.1 上帝的全能12-13
  • 1.2.2 上帝的全知13-14
  • 1.2.3 上帝的全善14-16
  • 二 怀特海“过程化了的上帝”16-28
  • 2.1 过程宇宙论16-18
  • 2.2 作为具体原理的上帝18-20
  • 2.3 怀特海过程神学对上帝本质的界定20-25
  • 2.3.1 上帝的原初本质21-22
  • 2.3.2 上帝的继生本质22-25
  • 2.4 上帝与世界的过程化关系25-28
  • 三 怀特海过程神学对传统上帝属性的批判与改造28-38
  • 3.1 上帝概念28-30
  • 3.2 对上帝传统属性的修正30-35
  • 3.2.1 对传统上帝观的重构30-33
  • 3.2.2 对上帝绝对性的否定33-34
  • 3.2.3 上帝是独特的创造力34-35
  • 3.3 过程神学的罪恶观35-38
  • 3.3.1 上帝“劝导性的力量”35-36
  • 3.3.2 苦的上帝是对罪恶世界的回应36-38
  • 结语38-40
  • 参考文献40-42
  • 致谢42-43
  • 附录43-44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白欲晓;;回到儒教自身——“儒教形态”引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谢琰;;从《碧岩录》看文字禅的悟道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康;;宗教对话探源:以基督教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徐朝友;;精彩与沉重:斯坦纳译学“阐释四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陈桃源;;困惑与妥协——简论史铁生小说创作的指导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王辉;;试析《在撒旦的阳光下》的宗教意识——以穆谢特和多尼桑为例[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杨茂明;奥古斯丁关于罪恶的理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王永剑;;论《雷雨》的基督教结构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黎明;王欢;;经济结构、社会网络与宗教认同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芦文龙;;技术的外部性探讨[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秦星野;;从宗教社会学看传销新特点[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璐;;家园·国族·大同——2008年几台大型电视综艺晚会整合功能探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曹婕;黄娅;;试析雷山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功能[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坚赞才旦;岳小国;;论三岩藏族的壁葬及其社会控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9 李建斌;;宗教研究的科学化——英格的宗教研究场论的基本内容[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邢国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法律信仰[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晓佳;帝国秩序的重建[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康英;凯撒利亚的尤西比乌斯及其《基督教会史》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静波;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宗教人格与创作:勃朗特姐妹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罗辉;西欧中世纪教会婚姻法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迪;试论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及危机的消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5 余雪玲;重返伊甸园[D];南昌大学;2010年

6 郭换平;石河子市基督教徒宗教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施志杨;政治笼罩下的宗教纷争[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丽芳;论圣·奥古斯丁的神学美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马丹;论马克思“终极关怀”思想的实践论转向[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5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45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2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