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与道:基督教与道教的一种比较
本文关键词:上帝与道:基督教与道教的一种比较
【摘要】:上帝与道之间既有相同点,又具有不同点。二者的相同点是:存在普遍性;能力无限性;决定万物性;事物本然性。二者的不同点则反映在存在特性、表现特性、本原特性、与人性的联系、价值特性等几个方面。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宗教研究所;
【关键词】: 基督教 道教 上帝 道
【分类号】:B958;B978
【正文快照】: 上帝与道分别是基督教和道教的最重要、最产生存在。而对道教来说,“道无所不在”1,其基本的范畴,认识和理解这两种宗教最根本的就存在也是绝对的,它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同时是要认识和理解这两个范畴;同样要真正认识和又存在于宇宙的所有地方,至大无外,至小无理解这两种宗教之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彭邦本;;禹韵羌风:上古岷江流域的水文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夏克平;王化猛;;论有无辨证的确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12期
10 高旭;;论庄子生命哲学的“忘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乾耀;;《论语》与《儕子》中的孔子——“为学”与“为道”的两种思想[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8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9 赵奎英;;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10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班秀萍;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闭伟宁;改革开放与基督教在我国沿海农村的变迁——基督教在斜侨镇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赵树好;晚清基督教与佛教的冲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钟年;基督教礼仪文化的追索——读康志杰著《基督教的礼仪节日》[J];江汉论坛;2002年02期
4 李湘云;基督教文化:理性与信仰的合一[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5 王作安;宗教的社会责任——以我国内地基督教为例[J];中国宗教;2003年12期
6 李琳,陈芷烨;基督教问题再思考——从有限自身把握无限他在的角度评析基督教[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姚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发展的原因探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3期
8 宫敬才;一言难尽基督教 推荐北京大学出版社“基督教文化译丛”[J];博览群书;2005年04期
9 裔昭印;石建国;;基督教在近代中韩传播不同境遇的原因与启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丁忠甫;;农村基督教扩展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以皖中S村为例[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虎成;;基督教在当今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原因辨析——由“宗教生态失衡”论引发的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2 马虎成;;基督教在当今中国大陆快速发展的原因辨析——由“宗教生态失衡”论引发的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3 王作安;;我们期望一个什么样的基督教?——在“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A];“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剑龙;;论鲁迅与基督教文化[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5 李秋零;;“基督教是真哲学”一说分析[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二辑[C];2005年
6 安希孟;;中外哲学与基督教会中的世界主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四辑[C];2006年
7 杨世海;;中国现代文学接受基督教文化的困境与缺失及其启示[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八辑)[C];2014年
8 杨彩霞;;主题编者语[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辑[C];2009年
9 刘海涛;;乡村基督教的社会文化功能解析——以对华北平原的村落调查为例[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10 李华伟;;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从理念与符号的视角来探讨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礼上的冲突与调适[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劲松;基督教留给我们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2年
2 吕小飞;基督教研究与科学发展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3 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志;基督教在我国内地发展现状反思[N];中国民族报;2011年
4 赵林 武汉大学;中国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基督教及其文化[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习五一;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命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6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 游斌;佛耶对话与中国文化下的基督教[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王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难点、路径和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温州基督教会柳市堂[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林晓;智慧的神性与诗性之思[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香港 陈晓东;佛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交融[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月如;云南怒江傈僳族基督教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刘海涛;透视中国乡村基督教[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李鹏;上帝与祖先[D];上海大学;2012年
4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东人达;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杨世海;撒种在荆棘[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华桦;上海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及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晓霞;性别、族群、宗教与文学[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露;碰撞与共生:农村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缪勋;基督教:美国同性恋的主要对立力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鲍宏光;试论基督教在景颇地区的本土化问题[D];清华大学;2005年
4 孙皓明;转型期基督教信仰传播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魏志娟;“化洋入土”:基督教的本土化与包容性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丽;基督教在曲阜:历史、现状及发展态势[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金萍;中国北方农村一个基督教长老生命历程的个案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娟;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基督教教会[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商婧媛;基督教与传统礼俗的冲突与调适[D];山东大学;2014年
10 李华;论文学研究会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75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7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