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代佛教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浅谈唐代佛教对民间社会生活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佛教 节日习俗 丧葬习俗 世俗化 民间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勾勒出了唐代佛教对民间节日习俗和丧葬习俗以及民间结社的影响,以期对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进行评析。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唐代佛教 节日习俗 丧葬习俗 世俗化 民间化
【分类号】:B949
【正文快照】: 隋唐时期,佛教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效果,创造出行香、俗讲、变文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有力地推动了佛教向民间的传播和发展;同时随着佛教的世俗化和民间化进程,它对唐代民众的日常生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对节日、丧葬等习俗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3 林冬晴;余慧;;盘龙山与汉、藏佛教的普贤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耿纪朋;;羌族释比法器与佛教法器之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8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谈莉;;唐代乐府诗格律化倾向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郝延霖;;论西域文学(代序)[A];西域文学论集[C];1997年
3 党燕妮;;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毗沙门天王信仰[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4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7 李宝根;;徐霞客对水资源的高度关注及其给后人的启示[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8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9 刘向阳;;唐太宗选择昭陵陵址时间及长孙皇后殡地小考[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10 贾志刚;;《唐魏系墓志》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裕昂;北宋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郗文华;张养浩为政思想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3 张君;唐代家庭养老的社会基础及制度保障[D];烟台大学;2014年
4 张婷;《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真真;唐代汴州军事地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魏泽吉;陆西星丹道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樊红爽;江海关与上海地区的对外贸易研究(1684-1757)[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张馨月;七世纪以来广西地区瘴气分布变迁与社会应对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杨卫强;晚唐诗歌中的渔樵形象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姚瑶;中国南方“那”地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菊;读《唐代佛教地理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4期
2 ;唐代佛教地理研究[J];佛学研究;2005年00期
3 段塔丽;;论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及对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郭绍林;;唐代佛教教育对现代的借鉴作用[J];佛学研究;2011年00期
5 朱政惠;唐代佛教略论[J];历史教学问题;1994年05期
6 彭雪华;;唐代佛教文化对目连变文的影响[J];前沿;2010年18期
7 王朝阳;魏兴爱;;唐代佛教香器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3年21期
8 柏明 ,张天杰;法门寺佛指舍利的隐现与唐代佛教[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李中,赵新兴;唐代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与发展(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陆蕾;郭明;;大音希声——唐代佛教建筑佛光寺的无言启示[J];佛教文化;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霓;;唐代佛教对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海峰;唐代佛教与法律[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朝阳;唐代佛教供养器—香器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2 朱雄伟;略论唐代僧尼腐化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91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9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