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识”一词翻译问题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关于“唯识”一词翻译问题的再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唯识学 唯识论 玄奘 汉译 可靠性 唯识今学 译经 翻译 尼泊尔 日本学者
【摘要】:正自上世纪30年代,随着梵本《唯识三十颂》被法国人列维(Sylvain Lévi)于尼泊尔发现以来[1],对古代译经大师如真谛、玄奘等汉译唯识学典籍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的怀疑,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引领这场论诤的固然是一些欧洲学者,接着是二战之后的日本学者。而国内一些学者加入到这场辩论中,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通过对梵、藏、汉本的对勘,发现汉译与梵本存有一些差异,因此断
【关键词】: 唯识学 唯识论 玄奘 汉译 可靠性 唯识今学 译经 翻译 尼泊尔 日本学者
【分类号】:B946.3;H059
【正文快照】: 自上世纪30年代,随着梵本《唯识三十颂》被法国人列维(Sylvain Lévi)于尼泊尔发现以来[1],对古代译经大师如真谛、玄奘等汉译唯识学典籍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的怀疑,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引领这场论诤的固然是一些欧洲学者,接着是二战之后的日本学者。而国内一些学者加入到这场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贵华;唯识与唯了别——“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J];哲学研究;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赖功欧;;中国哲学三十年研究历程之回顾[J];船山学刊;2008年04期
2 肖永明;;唯识根本义理辨[J];法音;2009年10期
3 赖功欧;中国哲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25年历程之概观[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4 陆沉;;“唯识”与“唯了别”辨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茅宇凡;“唯识”理论中的“名言”问题初探[D];复旦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永辉;;唯识学三自性的语言学释读[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邹吉薇;论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性贡献[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3 孙梦;;唐太宗与玄奘译经事业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陈明爱;;玄奘翻译成就探微[J];传承;2009年14期
5 曹美玲;;比较玄奘与马丁·路德的译经人生[J];青年文学家;2010年14期
6 孙海琳;;玄奘“五不翻”小考[J];考试周刊;2009年35期
7 陈全明;论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性贡献[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8 陈琳;张春柏;;从玄奘与哲罗姆的比较看中西翻译思想之差异[J];外语研究;2006年01期
9 赵卫国;英译汉技巧实例(续完)[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10 宗福常;《林肯总统葛底斯堡演说词》汉译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锋;;试论汉译苗的直译与意译问题[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左戈番;;早期佛教汉译——论安世高的翻译(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3 Paul Harrison;;重嵌钻石——关于鸠摩罗什汉译《金光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几点思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吴启金;;国外汽车文化汉译随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陈士林;;彝文vyxtu(vuxtu)与楚语“於菟”——彝经考释之一[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辑)[C];1993年
6 李辉;;《宿曜经》汉译版本之汉化痕迹考证[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于伟昌;;汉译外来语言学术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则[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印丽雅;;对京剧《请清兵》中汉音满语唱词的释译[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9 林志强;;“尀鼎”、“対鼎”、“RG鼎”疏懰(摘要)[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任东升;;翻译文化研究的新概念[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村发展所 王利文;关于“Ecological Footprint”的汉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谢颖;引路与反哺[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胡为雄;关于汉译中的“意识形态”一词[N];学习时报;2008年
4 王天兵;西文自有宗师妙、汉译难观对属能[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黄宝生;佛经翻译的启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程宗萍 张琴;用彝语文传递党的声音[N];凉山日报(汉);2007年
7 姜耕玉;汉语诗性智慧:“源流”与现代活力[N];文艺报;2006年
8 潘朝霖;纸上化石——水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杜冬;菩提树下论译道[N];文艺报;2011年
10 张联;翻译文学呼唤批评[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思贤;纳西东巴文献用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奚念;翻译在外国文学经典建构中的作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3 张幼军;佛教汉语训释方法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邢梅;《圣经》官话和合本句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汪东萍;佛典汉译传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英鹏;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翻译功能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8 奥丽佳(Sokolovskaya Olga);汉俄语言接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王硕丰;贺清泰《古新圣经》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莲生;论归化策略在政经文体汉译中的运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洋;文化的碰撞与适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都仁;关于蒙元时期蒙古语动词祈使式的蒙式汉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之杰;从历史有效性看两位译者汉译Uncle Tom's Cabin[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叶少斌;从社会学视角看五四前后外国戏剧的汉译[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萨出拉;《罕哈冉惠传》汉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7 尕藏东智;论《仓央嘉措情歌》汉译版[D];西藏大学;2011年
8 刘杰;《圣经》汉译思想之变迁[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9 马艳艳;儿童文学汉译的文体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喻湘波;论佛经汉译对汉语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5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69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