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研究五十年述评
本文关键词:人间佛教研究五十年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现代佛教 太虚 人间佛教 圣严 证严 星云 赵朴初 佛教现代化
【摘要】:人间佛教的研究经历了1965-1979的草创期、20世纪80-90年代的展开期,现在正处在繁荣时期。50年来,人间佛教领域的领袖太虚、印顺、赵朴初、圣严、星云等人的思想和事业均得到了佛教界的继承和发扬,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以人间佛教理论为主的综合研究,包括对"人间佛教"的历史定位、理论根源、在佛教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等,通过大量的学术会议、专著、论文而全面展开;人间佛教的践行,如慈善与公益事业、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环境与生态保护事业、社会服务事业等方面的研究也吸引了大量的学术投入。此外,与人间佛教相关的政治、经济、法治等外在环境,宗教修行,女性平等权利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人间佛教研究相关的论著太多,确有确定筛选准则的必要。为此,从思想史的角度,将几十年来积累的资料和观点加以梳理、评述,以指出其进展和向度,期望促进相关研究向纵深发展。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宗教社会学研究所;四川大学;
【关键词】: 现代佛教 太虚 人间佛教 圣严 证严 星云 赵朴初 佛教现代化
【分类号】:B948
【正文快照】: 了国际学术会议,海峡两岸及国外华人佛教学者同声响应,发表了一批有质量的人间佛教研究成果。在大陆,中断了近20年的佛学研究重新恢复,中国佛教协会以提倡人间佛教为宗旨。这一切,都为人间佛教研究的展开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台湾,该期人间佛教研究主要借助台湾佛教研究框架进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保林;;略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独特贡献[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2 邓子美;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追论——实现朴老最重大的遗愿[J];佛学研究;2003年00期
3 华方田;赵朴初的人间佛教及其特点[J];佛学研究;2004年00期
4 陈星桥;略论“人间佛教”(二)[J];法音;1997年10期
5 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J];法音;1998年06期
6 方立天;;总结赵朴老的宗教思想 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J];法音;2010年06期
7 赵朴初;;佛教和中国文化[J];法音;1985年02期
8 漆山;;学修体系思想下的中国汉传佛寺空间格局研究(下)——一个理想化的现代佛寺模式的提出[J];法音;2012年04期
9 毛勤勇;邓子美;;证严法师思想与慈济事业[J];佛学研究;2007年00期
10 蒋九愚;赵朴初人间佛教的理论特点及其时代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维中;论佛教的中国化与佛教制度的中国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姜程曦;董召荣;汤盛杰;;“农禅并重”传统下佛教农业发展途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3 姜乐军;;从倡导“女权”到致力“护生”——吕碧城的角色转变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魏远征;;论吕碧城佛学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张强;;佛学研究中的“宗教”与“哲学”——以《肇论》为例[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6 张强;;哲学论辩的宗教归宿——试析《肇论》的宗教性与哲学性[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萨尔吉;;略论《菩提道炬论》涉及的相关问题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6年01期
8 班班多杰;;《山法了义海论》所引佛教经论藏汉译文比较研究之三[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9 班班多杰;;《山法了义海论》所引佛教经论藏汉译文比较研究之六[J];中国藏学;2011年03期
10 祝中侠;;赵朴初与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活动纪略[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南强;余俊伟;;从宗教的世俗化到反世俗化和多元化——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的现代转向[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2 觉醒;人间佛教的新形式[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孙克昱;《成唯识论》的析恶新视域[D];复旦大学;2010年
4 仲鑫;当代佛教慈善公益组织及其活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贲利;现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徐东来;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孝容;佛教女性观源流源流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9 周霞;中国近代佛教史学探研(1900—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高小强;唯识学“转识成智”说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福明;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浅谈李锐作品《人间—重述白蛇传》中的佛学意识[D];吉林大学;2011年
3 马步飞;释智圆儒佛汇通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冯天春;禅宗生命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慧;印顺禅修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振华;中国基督教和佛教的传播方式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于康辉;在融合与开新之间—杨文会佛教思想述论[D];苏州大学;2011年
8 张红立;《六祖坛经》版本及得法偈辨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班泰勇;P虚法师及其佛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程超;太虚“人生佛教”思想的伦理审视[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圣辉副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摘要[J];佛教文化;2003年05期
2 赵朴初;;在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茶会上的讲话[J];法音;1983年06期
3 赵朴初;;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J];法音;1983年06期
4 王丽心 ,桑吉 ,王小明 ,常正;佛教界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访谈录[J];法音;2003年04期
5 邓子美;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智慧的结晶──人间佛教理论的建构与运作[J];法音;1998年06期
6 高虹;;佛教慈善事业与社会福利问题研究——以上海佛教信仰实践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苏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 荒漠里的慈善实验[J];绿色中国;2009年21期
8 李向平;“信仰但不归属”的佛教信仰形式——以浙闽地区佛教的宗教生活为中心[J];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01期
9 卢云峰;梁景文;;华人社会中的宗教与环保初探[J];学海;2009年03期
10 丁光训;互相尊重的朋友[J];中国宗教;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恪廉;从“人间佛教”看我国宗教的文化定位[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2 田乃越;;关注人间生活 践行人间佛教[J];中国宗教;2005年12期
3 胡启银;;人间佛教理论的思想渊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11期
4 陈卫华;;创建和谐安乐的人间净土——宏印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陈卫华;;传道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与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新时期实践“人间佛教”的基本思路[J];中国宗教;2008年06期
7 刘成有;;现代性视野中的人间佛教[J];中国宗教;2009年11期
8 张永龙;李建洪;;试论人间佛教在中国大陆开展困境以及可能出路[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杨小平;;人间佛教与当代伦理——“第四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综述[J];五台山研究;2011年03期
10 何杰峰;;“人间佛教”视野下的都市寺院网站建设[J];五台山研究;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有能;;当代台湾人间佛教全球化论述的一个侧面[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夏年;;关于“人间佛教”的思考[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守仁;;新兴“人间佛教学”研究领域之发展课题:以台湾经验为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梁容;;人间佛教的全球化与地域化之论述——论人间佛教的生态实践[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内容简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贾晋华;;古典禅与人间佛教[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内容简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胜;;全球化视角下省察中国近代佛教人世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释永东;;小区大学与佛光山人间佛教在台湾的现代发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惠胜;;台湾佛教“人间化”的宗教文化初探:以“福智团体”为例[A];闽南文化新探——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鹰;宗教所举办“人间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学术研讨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2 乾县弥陀寺住持 释果宣;践行人间佛教 建设和谐陕西[N];陕西日报;2007年
3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 杨曾文;致力于国家发展进步是当代人间佛教的基本要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杨海文;“人间佛教” 与传统文化现代化[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李向平 华东师范大学;生活禅与人间佛教的“第四个传统”[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周芳;人间佛教 继往开来[N];中国民族报;2013年
7 增勤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 西安大慈恩寺方丈;人间佛教与公益慈善[N];中国民族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金城;慈济基金会与“人间佛教”[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9 台湾作家、学者 薛仁明;星云法师与中国的人间佛教[N];东方早报;2012年
10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 缪方明;圣严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觉醒;人间佛教的新形式[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启银;人间佛教的理论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晓芳;论人间佛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蔡云韬;人间佛教与和谐社会的契合[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4 滕伟轩;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刘栅延;陈兵“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宋悦;演培人间佛教思想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吴小丽;人间佛教的现实展开[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金欣;昌明法师对“人间佛教”思想的践行与贡献[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9 叶莲;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10 李莉;当代人间佛教的实践路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720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2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