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视野中的民间信仰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5:36
本文关键词:村落视野中的民间信仰变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民间信仰 复兴 变迁 西北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的巨大成功与社会转型,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全面拆毁的乡间寺院又陆续得到了重建,被打压下去的民间信仰又纷纷得到了复兴。如今,这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活跃的社会现象,对社会各方面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研究民间信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西北农村地区一座千年古寺——柏林寺的田野调查研究,分三个阶段描述了柏林寺、以其为信仰中心的村庄以及当地民间信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变迁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西北农村地区民间信仰60年间的生存演变逻辑。之后文章分析了当前西北农村地区民间信仰复兴的原因、特点、主要的社会推动力量,以及对村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揭示了民间信仰变迁与村落变迁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提出应该引导民间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民间信仰是观察乡土社会变迁的一种工具。本文采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功能论的文化变迁理论,兼顾社会变迁,企图去发现民间信仰之于乡土社会结构的重要价值,发现民间信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我们对民间信仰采取正确的态度与措施,以求使民间信仰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通过个案调查研究我们有以下认识:民间信仰受到政府、村庄和个人的影响,这些影响交织在一起作用于民间信仰,同时,民间信仰也对国家决策、村庄发展、个人生活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即村落作用于文化变迁,文化同样作用于村落变迁,二者之间互相发挥功能。民间信仰的仪式活动则在弥补和丰富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和村落成员之间的联系,发挥民间传统道德的教化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个案分析,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内容,论文最后依据文化变迁的规律,提出新农村建设中相关的管理机构应该正确对待民间信仰,对民间信仰的精华加以吸收,并发扬光大,对它的消极方面应进行坚决的取缔和引导,以达到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目的。
【关键词】:民间信仰 复兴 变迁 西北地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7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问题8-9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9-11
- 三、文献述评11-17
- 第二章 研究设计17-22
- 一、概念界定17
- 二、理论工具——功能论的文化变迁理论17-18
- 三、研究方法18-21
- 四、研究设想21-22
- 第三章 村落和寺庙22-32
- 一、村落概况22-25
- 二、寺庙介绍25-32
- 第四章 村庄与寺庙变迁32-54
- 一、改革开放前的村庄、寺庙及民间信仰32-37
- 二、1980-2000 年期间的村庄、寺庙及民间信仰37-48
- 三、2000 年以来的村庄、寺庙及民间信仰48-54
- 第五章 对民间信仰变迁历程的综合分析54-73
- 一、西北农村地区民间信仰复兴的原因54-61
- 二、西北农村地区民间信仰复兴的特点61-62
- 三、民间信仰复兴的社会推动力量62-64
- 四、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64-69
- 五、引导民间信仰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69-73
-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73-75
- 一、总结73-74
- 二、本研究的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74-75
- 参考文献75-79
- 附录一:本文访谈提纲79-81
- 附录二:柏林寺《庙内制度》和《财务制度》81-82
- 附录三: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82-83
- 后记8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任亚娟;山西运城市“背冰亮膘”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70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7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