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与共生:农村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17:24
本文关键词:碰撞与共生:农村基督教本土化过程中与民间信仰的关系研究
【摘要】:在全球性现代化背景下重新定位和审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相遇”已迫在眉睫。由于历史上中西交往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复杂关系,使不少中国人对基督教一直抱有抵触心理,在相互了解上也交织着诸多误解。虽然我们要时时铭记以史为鉴,但不能一直戴着历史的“眼镜”来看待现在的景致。基督教的广泛存在,对之加以抵制和排拒已然不可能,新环境要求我们将以往坚硬的甚至是零和式的“对抗”变为双赢式的“对话”。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督教徒在中国的猛增,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的蔓延,有这个时代的特殊体现。首先体现在一些20世纪没有任何基督教信仰渊源的地区,近几年也突然屹立起来了基督教堂,笔者将其称之为新兴教区。其次体现在新时代的人们看待基督教已没有了以前那种受历史侵华事件影响而带有的仇视,在倡导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多了些包容。最后,由于宗教政策的宽松和人们选择信仰的自主性的增加,基督教的兴起与民间信仰的复兴是同时存在的,而两者如何友好相处、互利共存,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同繁荣,消解存在于不同群体之间的隔膜和不同信徒之间的偏见,是本文最为关注、并着力探讨的问题,也是我们应当切实关心的问题。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在对一个集基督教新近几年才发展起来,而原有民间信仰氛围浓郁的特点为一身的村落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分别从非信徒即民间信徒的视角了解基督教,以及从基督徒的角度了解基督教在当地的处境,深挖两者之所以可以和平共处的深层原因,由此提出本文的核心论点:即基督教在农村民间的本土化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而在这种必然性的驱使下,农村民间这种本土化的基督教信仰是会成为与佛教、伊斯兰教等制度性宗教并行的、并被赋予中国特色的自成一体的宗教形态?还是会慢慢融合为不同于制度性宗教的中国民间信仰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传统?不管是对数据的统计还是对访谈的整理,对表象的深描或对内在价值的剖析,都助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即基督教在农村民间社会的本土化,尤其在一些基督教新近几年才成长起来的新兴教区,它既保持了自身外在的独立形态,包含有制度性宗教的元素,又融合了中国民间信仰和传统礼约乡俗的特性,成为了一种多样性与独立性共存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新型基督教。尽管如此,基督教的本土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针对基督教在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家战略层面用文化自信涵化作为外来文化的基督教;在政府工作层面因势利导,把基督教纳入正常的宗教管理渠道;在教会层面要积极发扬基督教的社会功能,不能把眼光限于教会内部的建构;在民间信徒和基督徒交往方面,不能因为不同的信仰身份影响大家共处中华大地、同为中华子民的和谐相处。同时要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因教制宜、因人制宜,寻找有利于丰富中国文化内容、有利于提高民众精神生活质量、有利于发展中国化基督教的有效途径,促进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基督教 民间信仰 本土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978;C912.8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引言10-23
- 1.1 选题缘由10
- 1.2 文献综述10-19
- 1.2.1 国内相关研究及主要观点10-16
- 1.2.2 国外相关研究及主要观点16-17
- 1.2.3 文献述评17-19
- 1.3 概念界定19-20
- 1.4 理论依据20-21
- 1.5 研究思路与资料收集21-23
- 1.6 可能的创新点23
- 2 基督教发展现状23-39
- 2.1 调查点基本概况23-26
- 2.1.1 调查点地理概貌23-24
- 2.1.2 调查点信仰传统24-26
- 2.2 数据来源及基本描述26-32
- 2.2.1 基督教徒访谈个案情况汇总26-29
- 2.2.2 民间信徒样本基本情况汇总29-32
- 2.3 基督教在当地的发展历程32-39
- 2.3.1 河西走廊的“来宾“——基督教初传天水32-33
- 2.3.2 以亲属化网络为纽带——基督教导入L村33-36
- 2.3.3 个体化动机的扩充——基督教的蔓延36-38
- 2.3.4 以稳定家庭为目的的皈信——基督教的内生38-39
- 2.3.5 总结39
- 3 民间信仰与基督教共处的实证分析39-57
- 3.1 非教徒眼中的基督教39-50
- 3.1.1 多神信仰传统催生包容性态度39-44
- 3.1.2“教”、“徒”分离的双重审视44-46
- 3.1.3 影响民间信徒参与基督教活动的因素分析46-48
- 3.1.4 从民间信徒视角预测基督教发展态势48-50
- 3.2 基督教自身的存在形态50-56
- 3.2.1 抽象教义与具体仪式的双重呈现50-52
- 3.2.2 心理认同与行为实践的差异52-55
- 3.2.3 基督教在博弈格局中力量失衡55-56
- 3.3 结论56-57
- 4 基督教与民间信仰的契合57-65
- 4.1 相似的信仰动机——对现实苦难的申辩57-58
- 4.2 相似的伦理准则——对日常生活的回归58-62
- 4.2.1 伦理主导信仰的交往模式58-61
- 4.2.2 关系取向的信仰逻辑61-62
- 4.3 相似的彼岸理想——对灵魂的交代62-65
- 4.3.1 两者的原始差别62-64
- 4.3.2 两者在当地民间的调和64-65
- 5.结论与建议65-71
- 5.1 结论65-67
- 5.1.1 化洋入土——基督教本土化的可能性65-66
- 5.1.2 生命的欢歌——基督教本土化的建设性66
- 5.1.3 宗教史上的过客——基督教本土化的发展性66-67
- 5.1.4 多样性与独立性共存——基督教本土化的现实性67
- 5.2 建议67-69
- 5.2.1 民族文化层面——用文化自信涵化“外宾”67-68
- 5.2.2 基层政府组织——积极引导、互利共存68
- 5.2.3 教会方面——发扬基督教的社会功能68-69
- 5.2.4 民间信徒方面——既要包容又要尊重69
- 5.3 本文研究的不足69-70
- 5.4 后记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6
- 附录一76-79
- 附录二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苏祥;;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8年36期
2 晁国庆;当前农村宗教盛行的原因[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颜小华;;甘青地貌、族群、文化与宗教——来华传教士笔下的甘青社会[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师彦灵;西方传教士在甘肃的活动[J];丝绸之路;1999年S1期
5 高师宁;当代中国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J];浙江学刊;2005年02期
6 王莹;;基督教本土化与地方传统文化——对豫北地区乡村基督教的实证调查[J];宗教学研究;2011年01期
7 唐逸;基督信仰中国本土化的症结[J];战略与管理;1998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英;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代县的基督教与民间信仰[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73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7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