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王岱舆经学教育思想述评

发布时间:2017-09-03 13:37

  本文关键词:王岱舆经学教育思想述评


  更多相关文章: 王岱舆 汉文译著 经学教育思想


【摘要】:王岱舆是明末清初的回族汉文译著家和经学教育家。在中国伊斯兰教由衰微走向进一步发展之际,王岱舆开始著书立说,实现他以儒解经、伊儒相通,立志发扬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使命。王岱舆针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现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学教育思想。本文主要围绕宗教教育思想、人性教育思想,以及慎修教育思想,对王岱舆的经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述评。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王岱舆 汉文译著 经学教育思想
【基金】:宁夏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SK1203)
【分类号】:B968
【正文快照】: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的回族汉文译著家和经学教育家,他自幼开始学习伊斯兰教经典,正如他所说:“自予幼时,未习儒者之学。及乎成立,粗能识字,亦不过来往书记而已。至于壮盛,自惭庸鄙,始阅性理、史鉴之书,旁及百家诸子,稍通大义,觉其仪乖道异,各相抵牾,揆之清真,悬殊霄壤。不自揣度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平;白寿彝先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赵世瑜;;明清史与宋元史:史学史与社会史视角的反思——兼评《中国历史上的宋元明变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黎林;;从萨都剌诗文看萌芽时期的回族哲学[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黎林;;元代回族诗文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刘福军;;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对近代中国宗教双重性特征的认识[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金贵;;从“太极”观看王岱舆的回族文化认同[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7 李保平;;回族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8 李保平;;回族法文化的秩序意义与当代价值[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郎维伟;马俊峰;;明代对回政策与回族民族特征的形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10 海存福;赵国军;;博弈与调适:回族民间教育与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之关系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瑜;;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帕西傣宗教文化[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冯瑜;虎恩德;;回商企业集群发展的思考[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冯瑜;虎恩德;;回商企业集群发展的思考[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4 李影晗;;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现状[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5 葛壮;;近现代上海清真饮食文化[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6 杨英杰;;近代保定回族与饮食业探析[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伟;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8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杨晓纯;散杂居回族经济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王晓云;天方之经与东溟水土:闽台回族历史与伊斯兰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凤;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张家川回族婚俗新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董文明;豫桂二省区回族现状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周晓远;近代中国回族团体组织对新式教育的贡献(1906-1938)[D];吉林大学;2011年

4 廉玮;新疆穆斯林习惯法与国家法关系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丽霞;社会转型时期清真寺的社会功能与乡村治理[D];兰州大学;2011年

6 马丽静;回族穆斯林捐赠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泽梅;宁夏同心县韦州地区女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玉珍;明清时期长城沿线回民聚落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超;“历史记忆”与“族群边界”视野下的宗教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杨英杰;民国时期保定饮食业探析[D];河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王军;试论王岱舆对佛教的批判[J];红河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金宜久;王岱舆著作的思想结构[J];回族研究;2002年04期

3 刘一虹;“真·道·理”——王岱舆与《正教真诠》[J];中国穆斯林;2004年04期

4 罗万寿;试析王岱舆的宗教伦理思想[J];西北民族研究;1986年00期

5 沙宗平;正教与正学——从《正教真诠》看王岱舆的教道观[J];回族研究;2004年01期

6 余振贵;十七世纪伊朗与中国伊斯兰文化复兴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穆拉·萨德拉与王岱舆[J];回族研究;1999年04期

7 郭晶;王岱舆宇宙形成理论溯源──王岱舆与阿拉伯宇宙观比较研究[J];回族研究;2000年02期

8 马玉堂;中国化的伊斯兰哲学和伊斯兰化的中国哲学——王岱舆“三一论”宗教哲学探析[J];兰州学刊;2003年06期

9 金贵;;认同、借用与批判——试论王岱舆对儒家文化的态度[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仇王军;;试论王岱舆对“对问”体的运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金宜久;;王岱舆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沙宗平;;王岱舆“真一哲学”初探[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孙振玉;;论明清回回理学[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杨桂萍;;幽明与会归——回族学者马德新论伊斯兰教的复生及后世思想[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丁俊;;中国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理论与实践[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6 吕大吉;;马启西的历史启示[A];宗教与民族(第叁辑)[C];2004年

7 金贵;;汉文译著家对伊斯兰经济问题的阐述[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8 沙宗平;;从刘智的“人道五典”看回族伊斯兰伦理[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一虹;有关佛教与伊斯兰教的学术研讨会在纽约新学院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张践;我国民族宗教文化:多元一体 和而不同[N];中国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金刚;“回儒”和“西儒”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一虹;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洪宗;试论王岱舆的伦理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李智;利玛窦与王岱舆会通儒学之异同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郭廷林;回族伊斯兰文化语义探微[D];浙江大学;2011年

4 樊玉兰;“真一”、“数一”、“体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槐亚婷;王岱舆“三品”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武文斌;王岱舆伊儒融合的人性论思想[D];河南大学;2008年

7 丁丽萍;王岱舆宗教哲学思想及其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8 马多勇;中国历史上的回儒对话与文化自觉[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9 周茂尧;伊斯兰文化善行观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10 金永宏;伊斯兰教文化与楚雄地区回族中学生道德教育[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5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85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