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论基督教在华传播对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04 03:23

  本文关键词:论基督教在华传播对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基督教 中国文化 传播 启示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文化间的交流也在日益加强,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中国文化。为了推进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进程,我们可借鉴他者文化传播的经验。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主流,能够在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定能给我们的文化传播带来有益的启示。 本文从机构设置、人才培养、传播策略以及传播受阻四个方面入手,试图对明清以来基督教在华传播活动有一个清晰深入的解析,提炼出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部分,针对当前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议。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太空文明时代激烈的竞争要求我国不断的提高文化软实力,其着力点在文化传播上。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与基督教在华传播,两者同是向异质文化传播,且后者经历相当丰富,对我国文化向外传播有借鉴价值。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驻外机构的设置。通过对基督教多位一体的传播平台及各机构作用的分析,建议我国在完善孔子学院建设的基础之上增设中医院、中文出版机构及中国文化艺术社团等附属机构,辅助文化传播。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培养时间长且注重全面发展的理念为基督教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传播者,我国亦可从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调整课程设置等方面改进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传播策略。借鉴基督教的文化适应策略,中国文化向外传播时应以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为先导,通过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扩大传播,实现与本土文化的适应。 第五部分主要论述基督教在华传播受阻带来的启示。排他性是基督教在华传播受阻的重要原因,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尊重多元文化,遵循“和而不同”原则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才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结论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其成功经验提供的启示有助于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的适应和融合,其失败的教训给予的启示减少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阻力,使中国文化大步、平稳的走出去。但在传播策略当中,没有找到利用他者文化可以解释中国文化的方法,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补充。
【关键词】:基督教 中国文化 传播 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B979;G1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目的9-10
  • 1.2 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现状10-12
  • 1.2.1 取得的成绩10-11
  • 1.2.2 存在的问题11-12
  • 1.3 中国文化向外传播借鉴基督教在华传播经验的依据12-15
  • 1.3.1 同是向异质文化传播12
  • 1.3.2 基督教在华传播经历丰富12-15
  • 第2章 建立驻外传播机构15-22
  • 2.1 基督教机构设置15-18
  • 2.1.1 教会学校15-16
  • 2.1.2 教会医院16-17
  • 2.1.3 出版机构17-18
  • 2.2 对中国驻外传播机构设置的启示18-22
  • 2.2.1 完善孔子学院建设18-19
  • 2.2.2 增设附属机构19-22
  • 第3章 培养文化传播人才22-29
  • 3.1 耶稣会人才培养模式22-24
  • 3.1.1 长期培养22-23
  • 3.1.2 全面培养23-24
  • 3.2 对外汉语人才现状和问题24-26
  • 3.2.1 现状24-25
  • 3.2.2 问题25-26
  • 3.3 对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人才培养的启示26-29
  • 3.3.1 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26-27
  • 3.3.2 合理设置专业课程27
  • 3.3.3 为汉语工作者提供长期保障27-29
  • 第4章 改善文化传播策略29-36
  • 4.1 基督教文化适应策略29-32
  • 4.1.1 以儒释耶29-31
  • 4.1.2 以科技为先导31
  • 4.1.3 以上层人士为媒介31-32
  • 4.2 对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策略的启示32-36
  • 4.2.1 以中国文化元素为先导32-34
  • 4.2.2 以影响力大的人物为媒介34-36
  • 第5章 避免文化传播受阻36-40
  • 5.1 基督教在华传播受阻的原因36-37
  • 5.2 对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启示37-40
  • 5.2.1 尊重多元文化37-38
  • 5.2.2 遵循“和而不同”原则38-40
  • 第6章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附录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邦华;;“入乡随俗”:明清耶稣会士的文化适应政策及其现代意义[J];东南学术;2006年06期

2 周瑾;;中国文化元素在对外传播中的应用[J];对外传播;2008年08期

3 贾未舟;;儒学与宗教对话:以“儒家基督徒”为视角[J];江汉论坛;2009年05期

4 彭国翔;化解全球化过程中宗教冲突的儒学资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王玲玲,卓瑛,张朝蓉;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儒家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2期

6 孙波;;文化软实力及其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7 王申红;;基督教信仰与农民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以皖西北农村为个案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杨乐强;;论希克宗教多元论的解构维度[J];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02期

9 张觉;;改革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制 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6期

10 刘朝晖;;Teaching and Learning Language as Culture[J];中国电力教育;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晓慧;基督教在华传播的传播学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周相利;对我国高校促进学生异质文化理解现状的考察和思考[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89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89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