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玉树嘉那嘛呢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22:28

  本文关键词:玉树嘉那嘛呢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玉树 嘉那嘛呢石 文化 功能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玉树嘉那嘛呢石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特点。从玉树特有的地理和人文条件入手探讨玉树嘉那嘛呢文化的形成的各种原因。嘉那嘛呢石经过30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成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文化聚集处。据初步估算目前嘛呢石达25亿多块,其中刻有各类佛像、佛经及其律法、历算等,是佛教石刻艺术珍宝库。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嘛呢石的价值,充分挖掘其文化宝藏,笔者在参考历史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论文内容划分为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论述玉树嘉那嘛呢的形成、发展及其现状。同时分析说明玉树嘉那嘛呢产生、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原由。 第二部分论述玉树嘉那嘛呢石内容类型。根据玉树嘉那嘛呢石具体内容将分为咒文类、经文类、佛像类、菩萨类、护法类、金刚类等;探讨玉树嘉那嘛呢石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第三部分论述玉树嘉那嘛呢石的艺术特点。主要从嘛呢石色彩、文字书法、造像特点等方面,探讨当今玉树嘉那嘛呢石的个性特点。 第四部分论述玉树嘉那嘛呢石的建筑布局。主要介绍目前玉树嘉那嘛呢石的布局及其佛堂、转经筒、佛塔等主要建筑结构。 第五部分论述玉树嘉那嘛呢石的管理方式。通过介绍管理组织的产生、管理职责、石刻艺人来源及其生活状况,说明新寨吉巴在管理嘉那嘛呢石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六部分论述玉树嘉那嘛呢石的文化功能。主要从嘛呢的一般功能和嘉那嘛呢特殊功能两个方面探讨玉树嘉那嘛呢石的文化功能,以及社会关系调节功能、社会凝聚功能、教育功能、节日娱乐功能、礼仪功能、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最后是本篇论文的结语,主要叙述笔者在本篇论文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对未来玉树嘉那嘛呢石旅游事业文化的展望。
【关键词】:玉树 嘉那嘛呢石 文化 功能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2-15
  • 绪论15-21
  •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7
  • 1.1 选题的目的15-16
  • 1.2 研究意义16-17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范畴17-19
  • 2.1 研究方法17-18
  • 2.2 研究范畴18-19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资料来源19-21
  • 3.1 研究现状19
  • 3.2 资料来源19-21
  • 第一章 玉树嘉那嘛呢石的形成与发展21-39
  • 第一节 嘛呢石的概念21
  • 第二节 嘉那嘛呢石的历史渊源21-28
  • 第三节 玉树嘉那嘛呢石形成的原因28-31
  • 第四节 甲那道丹个人的修持与新寨嘛呢石产生的关系31-33
  • 第五节 玉树嘉那嘛呢石发展的条件33-37
  • 第六节 玉树嘉那嘛呢石的现状37-39
  • 第二章 玉树嘉那嘛呢石的内容类型39-53
  • 第一节 咒文类39-40
  • 1.1 度母39
  • 1.2 绿度母39
  • 1.3 白度母39
  • 1.4 四臂观音39
  • 1.5 莲花生大师39
  • 1.6 文殊菩萨39-40
  • 1.7 药师如来40
  • 1.8 释迦牟尼佛40
  • 1.9 马头明王40
  • 1.10 无量光佛40
  • 第二节 经文类40-41
  • 2.1 白度母40
  • 2.2 绿度母40
  • 2.3 四臂观音40
  • 2.4 塔朵40-41
  • 2.5 德姆41
  • 2.6 长寿41
  • 2.7 明松41
  • 2.8 忏悔41
  • 2.9 皈依41
  • 第三节 佛像类41-43
  • 3.1 释迦牟尼佛41-42
  • 3.2 弥勒佛42
  • 3.3 莲花生大师42-43
  • 3.4 无量寿佛43
  • 第四节 菩萨类43-47
  • 4.1 度母43-44
  • 4.2 白度母44
  • 4.3 绿度母44-45
  • 4.4 千手千眼观音45-46
  • 4.5 十一面观音46
  • 4.6 四臂观音46-47
  • 4.7 文殊菩萨47
  • 第五节 护法类47-48
  • 5.1 马头明王47-48
  • 5.2 吉祥天女48
  • 5.3 六臂护法48
  • 第六节 金刚类48-50
  • 6.1 欢喜金刚48-49
  • 6.2 胜乐金刚49
  • 6.3 密集金刚49
  • 6.4 时轮金刚49-50
  • 6.5 金刚萨W,

    本文编号:794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794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2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