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景教与佛道关系新论
本文关键词:唐代景教与佛道关系新论
【摘要】:现存的景教写本虽然出土于敦煌,但它们应该是和景教碑一样产生于唐代都城长安,它们的用语和体现的历史文化风格相当可能受到当时也同样产生于长安的佛道文献影响。活跃在长安的景教社区与佛道社区均不得不注意处理复杂的政教关系,景教汉文文献学习佛道文献发展出它自己关于护国的一些论述,也在文献书写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用"光"作为圣者的隐喻和象征。景教可能在长安接触到类似的文献和修辞,也和佛道分享一些类似的词汇和语言。应该将佛教、道教和景教均视作活跃在长安的中古宗教,探讨其适应当时历史文化环境的论述策略和书写模式。
【作者单位】: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景教汉文文献 护国思想 项光 无言 粟特文
【分类号】:B929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景教来华的探讨,尽管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取得了很大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从新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景教文献和文物比过去丰富许多,不仅有胡语和汉文写本,也有不少石刻文物和文献。这些景教文本的内容、形式以及承载这些文本的文物,学术界都有不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小雨;;佛道与元杂剧的因缘[J];戏曲研究;2001年02期
2 圣辉;妙音通两岸 梵呗本一家[J];中国宗教;2003年12期
3 李磊;中国上古中古史研究的宗教维度——评钟国发《神圣的突破———从世界文明视野看儒佛道三元一体格局的由来》[J];宗教学研究;2004年04期
4 崔小敬;;佛道争锋与寒山形象的演变[J];宗教学研究;2006年04期
5 陈立华;;唐代中晚唐文人的佛道兼信原因分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6 强昱;《三国两晋玄佛道简论》评介[J];哲学研究;1993年11期
7 王大勇;中国佛道文化的源流与嬗变刍议[J];康定学刊;1997年01期
8 王世光;前清儒者视野中的民间佛道信仰[J];宗教学研究;2002年03期
9 李双璧;佛道中的天堂与地狱[J];文史天地;2002年12期
10 林国妮;;佛道二教的影响与魏晋史学的变化[J];兰州学刊;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喜旺;;教化视野中的佛道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杜羽;开辟佛道教研究新领域[N];光明日报;2013年
2 任国征;佛道争辩中对“玄宗”的误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田乃越;上海佛道教:与时代携手并进[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锋;地方志:佛道教研究的新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发掘地方志文献新价值 开辟佛道教研究新天地[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白光;文化交融与综合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林国妮;佛道二教对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刘慧;六大看点全新演绎红楼一梦[N];浙江日报;2003年
9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何建明;地方志文献:呈现佛道寺观立体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永翔;明清关中的寺庙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璐;东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道之争[D];西北大学;2009年
2 吕广明;明太祖与儒佛道[D];安徽大学;2007年
3 周琴;明代佛道教管理制度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4 葛琛辉;论佛道对儒家的狡黠[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史鹏飞;隋唐洛阳规划设计的佛道文化元素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5年
6 冯倩;唐玄宗与佛道教[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9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49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