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藏族信仰文化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18:19
本文关键词:古今藏族信仰文化观研究
【摘要】:本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依据,把藏族信仰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其渊源、发展历史、变化现象、本质分类、功能等。文章深入分析苯教、藏传佛教的信仰观念,为建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建立正确、坚定的信仰对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人民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信仰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和社会进步的不同阶段的文化。我党选人用人原则的核心也是以道德为标准,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而道德的本质来源就是一种信仰。本文深入分析藏族信仰文化,认为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文共分四章(不含前言和结语)。 前言主要阐述作为硕士学位论文,为何把信仰作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回答有关研究的核心价值和现实意义等,并分析了藏族的信仰和其他民族信仰间的异同关系。 第一章论述信仰的产生和发展。基于古今中外学者对信仰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出信仰是对万事万物存在惟一性真理的,坚信不疑的一种认定,是一种心理现象。文章从人类进入蒙昧时代直至石器时代、文明时代的精神现象,分析了信仰的形成、发展及其变化因素。 第二章论述藏族苯教文化中的信仰。根据藏族史籍、佛苯文献、口头传统等资料,进行探讨藏族人在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与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怎样以独特的自然观、人生观促使产生远古藏族的信仰文化,并以此形成的藏族原始宗教——苯教进行了解读。文章提出苯教作为一种信仰的对象,其性质、功能等对藏族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民间习俗等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第三章论述藏传佛教文化中的信仰。文章分析了佛教作为外来宗教,是何种力量使之取代藏族本土苯教并成为了主要意识形态文化。并分析了是何种力量让一个信徒置生死于不顾一心向佛;是何种力量能够忍饥挨饿,吃尽苦难追求来世的幸福。分析了信仰对人的约束和激励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影响力建立一个正确的信仰观是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当前社会分析了藏传佛教信仰中真理的、积极的因素,指出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第四章概括分析了苯教、佛教文化中的信仰意识对整个藏族社会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当今社会因缺乏一种坚定的信仰而导致心灵上的空虚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文章阐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信仰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性作用。不管是党员,还是普通公民,应该建立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文章最后提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发扬人类文明一切积极的因素。
【关键词】:信仰 清净信 胜解信 现求信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933
【目录】:
- 外文摘要3-10
- 摘要10-15
- 正文15-110
- 参考文献110-116
- 附录116-117
- 致谢1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东;;浅谈宗教信仰对藏族生态伦理观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林森;;神秘的塔哇插箭祭[J];科学之友(A版);2009年03期
3 诺日才让;浅谈雍仲苯教九次第乘[J];青海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4 李冬梅;从藏族古代文学作品看苯教信仰习俗的痕迹[J];青海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5 诺吾才让;苯教“四因”乘对古代藏族社会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6 诺吾才让;再谈苯教四因乘对古代藏族社会的影响[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7 荆学民;社会哲学视野:信仰的两大类型及其关系[J];求是学刊;2004年01期
8 张海云;冯学红;;前佛教时期卓尼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述论[J];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02期
9 康·格桑益希;“苯教”——藏族传统文化的源头[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王健;近年来民间信仰问题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社会史角度的考察[J];史学月刊;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883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8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