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三一说”新解
本文关键词:刘智“三一说”新解
【摘要】:真一、数一、体一构成的"三一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伊斯兰思想,也是刘智《天方性理》一书的整体思想构架,其宗旨在于以哲学方式论述伊斯兰教的三项基本原则,即"认主独一""先知性"和"复归"。真一、数一、体一是一个按逻辑顺序依次显化,构成"大化循环,尽终始返"的完整过程。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关键词】: 真一 数一 体一 伊斯兰三原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刘智《天方性理》的整理;翻译及研究”(15AZJ0005)
【分类号】:B968
【正文快照】: 一、“三一说”之解释通常,学者们倾向于将真一、数一、体一解释为真主或真实者连续显化的三个层次,同时,又从宇宙生成论和认识论的角度,认为三个“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实现了大化循环,尽终始返[1](73)[2]。这种解释不仅在义理上讲得通,而且有相当的文本依据,因为刘智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沙宗平;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哲学观初探[J];回族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多勇;;伊斯兰教金陵学派与中国传统文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谢古越;朱香;;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阐述宗教信仰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5年16期
3 马广德;试析回族对联的文化贡献与学术价值[J];回族研究;2004年04期
4 乌勒返·努尔兰;;刘智援儒释伊之“五典”说探析[J];回族研究;2014年02期
5 马多勇;;刘智与朱熹人性论比较研究[J];回族研究;2015年01期
6 马国栋;;慎终而追远——回族穆斯林“游坟”习俗文化浅析[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7 王平;;西北城镇回族聚居区婚姻家庭结构的变迁——以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地区为个案[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马仲荣;;伊斯兰教本土化视域下的西道堂研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周耀明;;论《天方诗经》的赞圣思想[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季芳桐;回儒修养理论比较——以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天方性理》为考察点[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士仁;;中国穆斯林门派划分的新视角[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一虹;明清时期的中国伊斯兰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哈正利;族群性的建构和维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胡云生;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马志丽;传统与现代——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顾玉军;明清时期回族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马仲荣;社会转型期的甘肃藏区社会矛盾与民族关系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廷林;回族伊斯兰文化语义探微[D];浙江大学;2011年
2 马全龙;东乡族伊斯兰教历史人物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何玉红;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邢慧荣;穆斯林家庭与妇女[D];山东大学;2006年
5 吴艳华;论马启西及西道堂对刘智思想的吸收与运用[D];石河子大学;2007年
6 丁丽萍;王岱舆宗教哲学思想及其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7 向萧;《蔷薇园》中的伊斯兰思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朱小军;刘智“以儒诠伊”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槐亚婷;王岱舆“三品”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田文栽;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圣三一堂略史[J];天风;2004年07期
2 周典恩;鼓浪屿上的三一堂[J];中国宗教;2005年03期
3 吴志福;邓灵勇;;从“园丁”到“良牧”——厦门三一堂首任牧师卢铸英生平追忆[J];天风;2012年02期
4 石敏敏;;内在三一和经世三一——论卡尔·巴特和T.F.托伦斯的三位一体神学[J];宗教学研究;2008年01期
5 朴英姬;;论韩国基督教会在“三一”运动中的作用[J];韩国研究论丛;1998年00期
6 任延黎;基督教的三一论上帝观[J];世界宗教文化;1996年03期
7 王瑾瑾;;略论西方传教士对藏传佛教的部分阐释[J];中国藏学;2007年03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雪富;;内在三一和经世三一——论卡尔·巴特和T.F.托伦斯的三位一体神学[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七辑[C];2008年
,本文编号:908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0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