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莫尔特曼终末视阈下的希望

发布时间:2017-09-28 21:26

  本文关键词:莫尔特曼终末视阈下的希望


  更多相关文章: 希望 终末论 应许 耶稣基督的复活


【摘要】: 莫尔特曼(Jiirgen Moltmann)的神学被称为“希望神学”,不只是因为他的成名作以此为标题,更在于这是他最基本的神学立场。作为一名从死亡边缘开始神学思考的神学家,他所关切的是“人活着可以希望什么”。他曾希望做科学家,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和国家也寄托着厚望。但是,战争和罪恶使这些希望不堪一击。在战俘营中,他观察到,人们或者因为生活丧失了希望而自杀,或者希望一些具体事物,一旦破灭便陷入绝望,或者当所希望的变成了现实,就又一次陷入茫然之中…….但是,基督教的希望却与此不同,它给予了莫尔特曼生活下去的希望,并促使他踏上了神学之路,毕其全力探究这个希望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量。 莫尔特曼强调希望,强调终末论,认为终末论是神学的“起点”,而非“终点”。他主张基督教是关于“希望”学说的宗教,指出“希望”观念是基督教最根本的神学内核。他所理解的基督教希望就是“终末视阈下的希望”,是面向“终极新异”,面向使耶稣基督复活的上帝对一切事物的重新创新。因此,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把万有(甚至死亡)包括在内的未来前景,并使得人们把当下的有限希望放置在这一前景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对复活的无限希望。 莫尔特曼认为,离开了弥赛亚的希望,基督教就仅仅只剩下了一半的真理。基督教是面向未来的,面向希望的。基督教是对上帝的未来的期望,尤其是在基督复活的象征中。基督的复活是世界彻底解放的开始与期望。 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主要介绍了莫尔特曼希望神学研究的基本概况,本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意义以及本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以期为正文做铺垫。 正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了莫尔特曼独特的个人经历以及这种经历对其神学思想、神学研究方法的影响。而第二部分则重点分析了莫尔特曼神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包括其哥廷根老师们、巴特以及布洛赫等关于希望思想。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莫尔特曼关于终末论的观点。笔者从“未来”这个带有希望的词出发,分别介绍了两种具有本质区别的未来概念,并使未来这个词最终立足于莫尔特曼终末论思想之中。 第三章从基督教希望神学的三个基本概念—上帝的应许概念、作为上帝对世界之应许的使被钉十字架的基督复活的概念以及对作为上帝之国使命的人类历史以及时间出发,阐明了莫尔特曼希望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结语。结语主要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莫尔特曼对“希望”观念的阐释实质上是其解决基督教在现今社会如何自处的问题的一个尝试。他的希望不是指个人的锦绣前程,而是针对个人生命、政治和历史生命以及宇宙生命的期盼事业。
【关键词】:希望 终末论 应许 耶稣基督的复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B978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莫尔特曼希望神学的渊源14-23
  • 1.1 莫尔特曼希望神学的历史背景14-16
  • 1.2 莫尔特曼希望神学的理论渊源16-23
  • 1.2.1 哥廷根大学的神学学习16-17
  • 1.2.2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17-23
  • 第二章 终末论与未来的神学23-30
  • 2.1 莫尔特曼的终末论23-26
  • 2.1.1 个人的终末论23-24
  • 2.1.2 历史的终末论24-25
  • 2.1.3 宇宙的终末论25
  • 2.1.4 上帝的终末论25-26
  • 2.2 莫尔特曼终末论的将来26-30
  • 2.2.1 "将成为"与"将来临"26-27
  • 2.2.2 将来与上帝27-28
  • 2.2.3 将来的希望与当下的幸福28-30
  • 第三章 莫尔特曼的希望30-45
  • 3.1 上帝的应许与希望30-34
  • 3.1.1 应许的话语30-31
  • 3.1.2 神显的宗教与应许的信仰31-32
  • 3.1.3 历史的经验32-34
  • 3.2 耶稣基督的复活与未来34-35
  • 3.3 希望的时间和空间35-45
  • 3.3.1 希望的时间36-42
  • 3.3.2 希望的空间42-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49-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1-5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党维嘉;《魔戒》系列的死亡叙事及其风格[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81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381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1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