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秀禅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神秀禅学思想研究
【摘要】:神秀是唐代著名高僧,与禅宗六祖慧能同为五祖弘忍门下弟子,亦是禅宗北宗一脉的创始人。神秀学识渊博、禅法精深,他继承和发扬了自达摩初祖至五祖弘忍的禅学思想,并以其在弘扬佛法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被尊称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以神秀禅学思想为代表的北宗禅对慧能南宗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神秀北宗禅学思想作为对慧能南宗禅学的有益补充,对于禅宗在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主流地位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神秀在禅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他在五祖弘忍门下的刻苦研习,另一方面也源于其拜师弘忍之前丰富的游学经历,因此,神秀禅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可归结为教内与教外这两个层面的内容,教内渊源主要包括对传统佛教经典的融会与贯通、对传统禅法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前人禅风的沿袭运用,教外渊源则主要是指神秀禅学思想对佛教以外的中国本土文化,尤其是道家文化的融摄与吸收。神秀一系的禅法首重心的修行,因而心性论是其禅学思想的理论依据。神秀的心性论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理论基础,宣称“心为万法之本”,在此基础上,继承了自达摩以来的传统禅修方式,高度重视坐禅修定,在修行上主张观心看净、渐次证悟、心体离念的观点,这一方面与慧能南宗不假修习、直了本心的顿悟禅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对慧能南宗的禅法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以上述修行观念为指导,神秀将东山法门的禅法核心——“五方便”法门进一步发展,形成了更具特色的藉教悟宗、方便通经的五方便理论。隋唐之际,佛教文化在中国范围内得到空前的发展,在宗派林立的背景下,禅宗之所以能够一枝独秀地取得中国佛教主流地位,正是因为神秀所倡导的渐修法门以及北宗的官禅背景对禅宗的整体发展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神秀的禅学思想,对禅宗的发展壮大、对佛教中国化的进程,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神秀 北宗 佛性 禅修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94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引言8-11
- 2 神秀生平11-16
- 3 神秀禅学思想的理论渊源16-25
- 3.1 对佛教经典的融会与贯通16-18
- 3.2 对传统禅法的继承和发展18-20
- 3.3 对教外文化的融摄与吸收20-25
- 4 心性论25-29
- 4.1 心性与佛性25-27
- 4.2 心乃万法之本27-29
- 5 修行观29-34
- 5.1 观心29-31
- 5.2 渐修31-32
- 5.3 离念32-34
- 6 修禅法34-40
- 6.1 “总彰佛体门”34-35
- 6.2 “开智慧门”35-36
- 6.3 “显不思议解脱门”36
- 6.4 “明诸法正性门”36-37
- 6.5 “了无异门”37
- 6.6 五法门综论37-40
- 7 神秀禅学对南宗禅的完善与补充40-43
- 7.1 顿渐相依40-41
- 7.2 官民相济41-43
- 8 神秀禅学思想的历史地位43-46
- 结论46-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荣;;柳浪馆:生命的反思与了悟——漫议袁宏道六年乡居的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刘永杰;;苏轼诗《百步洪》中的禅学意涵[J];经营管理者;2009年15期
3 陈鲁芳;;从蔡智恒《回眸》谈起[J];文学教育(上);2010年02期
4 叶天山;;论《聊斋志异》的禅学层次[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潘桂明;;道信的禅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6 陈利权;;学理的整合与精神的融会——王阳明心学与禅学关系的两个层面[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丁希勤;;宋元黄山张松谷及其禅学思想[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曙豪;;虚云大师在韶关的弘法活动及其贡献[J];韶关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陈希;;苏轼诗词禅学思想及人生观[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赵婉如;;董其昌的艺术主张及其影响[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盈;;宁波水资源保护任重而道远[A];浙江省2005年给水排水论文集[C];2005年
2 李玉昆;;唐五代禅宗在闽南的传播[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姚颂恩;;太姥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设想(摘要)[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释妙日;;东土五祖及南能北秀的禅修方法[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涛;;开发仙都,开展特色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6 郑为一;;三游见精神 台山增光辉[A];徐霞客在浙江[C];1998年
7 徐文明;;都市寺院如何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开神秀于一域[N];安徽日报;2002年
2 张华;神秀卵石现情调[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曹云坤邋通讯员 孔德强 朱永福;装扮神秀八公山 打造区域大旅游[N];淮南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陈金水;神秀饰品“寒冬年”拉开品牌序幕[N];国际商报;2008年
5 张雨生;禅文化的中国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郑宇民;壮美神秀遵义会[N];美术报;2010年
7 陈星桥;更好地发挥“禅”的真精神[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林宏;吴建潮中国画作品赏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汪政;造化钟神秀[N];文艺报;2006年
10 电脑商报记者 张林才;天台渠道商发力电脑下乡[N];电脑商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帮儒;神秀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自力;释惠洪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潘蒙孩;《坛经》禅学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瑞;神秀禅学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谭素芬;中国禅学的心理健康思想探析[D];中南大学;2012年
3 胡子希;不经生死,焉得涅i肹D];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4 魏冉宁;李贽之禅学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张若铭;马祖道一禅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厉文兵;《碧岩录》的禅学思想及其美学意义[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梅霞林;杨岐方会及其禅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7年
8 罗福明;虚云大师禅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小路;“禅思”与图式[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10 孙俊红;柳公权及其书艺思想探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38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93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