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脱嵌式开发:农村环境问题的一个解释框架

发布时间:2018-03-29 14:00

  本文选题:环境问题 切入点:脱嵌式开发 出处:《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自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农村地区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文章基于云南省M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经济林产业和传统的刀耕火种农业对比的基础上,提出脱嵌式开发与嵌入式开发两种发展模式。嵌入式开发模式在历史上长时段内维持了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而脱嵌式开发则是当下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传统时期,个人和群体的生产行为嵌入于多元的文化、社会和生态之中。而在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以信仰祛魅、行为失范和生态知识式微为表征的脱嵌式开发逐渐摆脱外部因素的限制,把生产行为变为纯粹的成本—收益考量行为。脱嵌式开发这一研究框架的提出对环境治理的启示意义在于,需要在动态中形成新的稳态结构,将生产行为重新嵌入到文化、社会和生态限制中。
[Abstra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the exploitation of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 ar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economic forest industry and the traditional slash-and-burn agriculture in M County, Yunnan Province since the 1980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wo kinds of development modes: de-embedded development and embedded development, which have maintained the balance betwee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 a long time in history. In the traditional period, the production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is embedded in the pluralistic culture, society and ecology, and in the stage of transition to market economy, disenchantment with faith is used to disenchantment. De-embed development, characterized by behavioral anomie and decline of ecological knowledge, gradually gets rid of the restriction of external factors. The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re that a new steady-state structure is needed to re-embed production behavior into culture. Social and ecological constraints.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西南地区资本下乡的环境风险及其治理机制研究”(15CSH028)
【分类号】:F323.22;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瑞珍;;农村环境问题2010年初步解决[J];农家顾问;2006年12期

2 杜习乐;;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方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张思相;吴倩芳;张霁雪;;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07期

4 周云帆;;和谐与节能视角下的农村环境问题[J];科技资讯;2007年20期

5 邹晶;;是到了认真规划农村环境问题的时候了[J];世界环境;2008年01期

6 常q;;农村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09年01期

7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环境保护部等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08期

8 ;山东出台《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的实施方案》[J];给水排水;2009年12期

9 周军;;浅析农村环境问题及管理[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10 闫夏;;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与政策性建议[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运嘉;李琼;;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思索[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张兰;;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萌;;从环境法律体系的构建探讨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尹波;;农村环境问题与管理浅析[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陈喜红;姚运先;谢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解决途径[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李叶欣;张兰;;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7 詹丽;;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浅议[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8 宋凌艳;马民涛;;浅谈农村环境问题与新农村建设[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9 杨再福;姚春云;;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环境问题调查与保护对策[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10 徐建玲;勾美玲;;吉林省西部农村环境问题防治的对策与机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见习记者 李莹;农村环境问题根源何在?[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梁雅丽 通讯员 韦夏妮;广西“六步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N];中国环境报;2013年

3 整理 王平;农村环境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N];东方城乡报;2014年

4 苏杨;应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苏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N];学习时报;2003年

6 绛县县委党校 李金鸽;农村环境问题、原因及对策[N];山西党校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鄢来雄 陈怡凤;今年将集中连片整治农村环境问题[N];中国信息报;2013年

8 江苏省大丰市环境保护局 周新明;农村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记者 原建猛;我省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N];发展导报;2008年

10 ;农村环境问题实行“以奖促治”[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雄锋;论农村环境问题的社区管理[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2 郑需勇;农村环境问题中的地方政府责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郭辉;西北地区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宁大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5 曾维政;农村环境问题的伦理学思考[D];云南财经大学;2009年

6 赵丹;九井乡环境保护中农民集体行动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储小曼;基于生态教育的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陈燕;有限的环境抗争[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丽洁;环境—社会的负“相变”[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1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681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0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