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城市热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1:23
【摘要】: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和建筑的迅速增加,城市自然地表逐渐被城市不透水地表如水泥、柏油路面及混凝土等所代替,地表覆盖性质的改变使得地表与大气间的水分、物质和能量交换发生变化,形成城市地区气温或者地表温度明显高出城市周围的特殊小气候特征——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引起的城市地表温度的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效应,调节和控制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热岛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热岛的核心,将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以1987-2007年约20年间的遥感卫星影像Landsat TM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结合气象站点的统计资料和城市土地利用信息,以遥感定量反演和GIS空间分析为技术支撑,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城市化地表覆盖类型变化、不透水面分布、城市热岛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 (1)从入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四个层次选取15项代表城市化特征指标,并分析武汉市1987-2007年的城市化发展与武汉市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对武汉市20年的气温具有明显的贡献。 (2)对武汉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地表温度的分布与城市发展有着较好的一致性,高温集中分布于建设密度大、人口集中的城市中心区和城镇的建成区,而低温则分布于大型水体及武汉市的近郊和郊区的植被覆盖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城市热环境特征的影响,武汉市高温区面积有着明显的增加趋势,热岛范围也明显扩张。 (3)1987-2007年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明显,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建设用地的面积,20年间增加了303.14%,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热环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设用地和裸地表现出类似的高温,成为热岛最容易发生的区域,而有植被覆盖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则表现出较低的温度,最低温度则主要集中在水体类型;超过90%的建设用地区域和超过80%的裸地区域被次高温和高温占据,说明这两种类型的地表覆盖更容易成为热岛中心,只有0.01%到1.6%的水体面积被确定为热岛。 (4)20年间中密度发展区域(45%ISA80%)和高密度发展区域(ISA80%)面积分别增加了424.34%和221.00%,说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新增道路和建设面积的增加,从而使城市不透水面率不断增加;城市热岛范围的扩张与城市不透水面的增加趋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这就说明不透水面率能很好的诠释城市热岛的变化;利用1%和0.01的增量分别统计ISA和LST平均地表温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均NDVI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更强的线性相关性,并且对地表温度的影响也更大。 (5)对武汉市不同尺度范围内城市热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各影响因子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尺度性。本文所选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影响因子对市域5000m×5000m尺度的地表温度影响并不明显,对中心城区2000m×2000m和建成区1000m×1000m尺度地表温度有较大的影响,且各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与硬化地表有关的指数如归一化建筑指数和不透水面率对地表温度的升高贡献最大,水体面积比例对地表温度有降低的作用,植被覆盖相关的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随尺度变化最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1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旭;低空航拍近地温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89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389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2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