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糖副产品培养的硫酸盐还原菌对铅污染环境的治理机制

发布时间:2020-05-23 12:28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因人类活动导致局部地区环境重金属污染严重,为此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要求控制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五种重点污染物。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um,SRB)作为一种高效去除重金属的菌种被广泛应用,但SRB代谢过程需外加碳源,故低成本碳源的筛选备受关注。广西作为我国蔗糖主产区,糖蜜、滤泥等甘蔗制糖副产品的产量巨大,糖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对广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以低成本糖副产品培养硫酸盐还原菌,将甘蔗制糖副产品结合SRB运用于铅污染环境的治理中,研究其治理效果和作用机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混料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滤泥和糖蜜酒精废液以1:1~3:1比例混合能取得最佳的硫酸盐还原菌培养效果。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糖副产品培养的SRB的最佳生长初始pH为7.0,培养温度为35℃,受糖副产品中复杂碳源的影响,SRB进入对数期的时间会比化合物培养滞后5-10小时。因此,低成本的滤泥和糖蜜酒精废液混料可作为SRB的培养基代替化合物培养基,为滤泥、糖蜜酒精废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的途径。(2)糖副产品培养的SRB对10~100 mg/L的铅溶液去除率可达96.97%以上,受糖副产品有机物质、滤泥多孔物质等因素影响,SRB对高浓度铅溶液表现出更高的耐受性。SRB提取的EPS具有明显的Pb2+吸附效果,FT-IR分析表明EPS中的羟基、羧基和多糖C-O-C等基因是Pb2+结合的主要基团,热力学和动力学平衡实验表明该吸附过程能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较好拟合。扫描电镜结合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SRB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作用使Pb2+形成PbS沉淀而得以去除。结果表明,糖副产品培养的SRB去除溶液中铅离子首先是与细胞壁的活性部位结合,随后在SRB作用下进一步形成PbS沉淀。同时,Plackett-Burman实验结果表明,糖副产品培养的SRB对溶液中铅、铜、锌、镉及铁多种重金属均具有较高的去除率,镉的最大去除率为99.05%,其次为铜96.74%,锌96.32%,铅96.17%,铁95.96%。(3)在厌氧静态培养下,SRB作用使土壤中66.23%~88.63%的铅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形成了铅-土壳核颗粒物,FT-IR分析表明SRB等细菌表面的-CH2、-OH官能团对核壳颗粒物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相关分析表明在SRB作用下土壤有机质、铵氮、硝酸盐氮、速效钾含量对土壤中铅形态转化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高通量测序发现土壤中优势菌门依次为Firmicute、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Acidobacteria、Chloroflexi、Gemmatimonadetes,其中以Desulfurellaceae、Desulfitobacterium为主的SRB菌群对土壤中铅形态转化起着关键作用,而Bacteroides、Anaerolinea、Clostridium、Veillonella等菌群通过有机物矿化、发酵等作用为SRB菌群提供碳源和能源,从而对铅形态转化产生影响。冗余分析结果表明SRB接种至铅污染土壤后主要通过改变土壤中有机质、总磷、总钾、速效钾、铅的可氧化态进而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土壤中铅形态的转化使不同污染程度的铅对土壤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减弱,表现为土壤中LEfSe物种差异和细菌群落功能差异较小,在SRB作用的铅污染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糖副产品,土壤中铅形态的转化效果不受影响且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及增加细菌群落多样性。
【图文】:

生长曲线,革兰氏染色,培养液,比浊法


Fig.2-1邋Suspension邋and邋gram邋staining邋diagram邋of邋SRB逡逑比浊法通常用于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测量波长通常懫用600邋nmt87]RB生长曲线见图2-2。在20小时之前SRB处于生长延滞期,20?25小时生长期,55?70小时OD600达到峰值,并在72小时后开始进入衰亡期。续实验的可比性,在接种培养后55小时左右的菌液进行后续实验。逡逑0.9邋逦邋100逡逑A邋^邋od600逡逑08邋_逦t逦f逦-A-邋ORP邋-邋50逡逑iU邋-邋-邋-200逡逑0.1邋逦1逦?逦1逦1逦1逦?逦*逦邋-250逡逑

生长曲线,硫酸盐还原菌,环境因子,生长曲线


-逦★邋l逡逑图2-1邋SRB培养液及革兰氏染色图逡逑Fig.2-1邋Suspension邋and邋gram邋staining邋diagram邋of邋SRB逡逑光电比浊法通常用于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测量波长通常懫用600邋nmt87],本逡逑研究中SRB生长曲线见图2-2。在20小时之前SRB处于生长延滞期,20?25小时菌株逡逑进入对数生长期,55?70小时OD600达到峰值,并在72小时后开始进入衰亡期。因此逡逑为保证后续实验的可比性,在接种培养后55小时左右的菌液进行后续实验。逡逑0.9邋逦邋100逡逑A邋^邋od600逡逑08邋_逦t逦f逦-A-邋ORP邋-邋50逡逑iU邋-邋-邋-200逡逑0.1邋逦1逦?逦1逦1逦1逦?逦*逦邋-250逡逑0逦20逦40逦60逦80逦丨00逦120逦140逡逑Time邋(h)逡逑图2-2邋SRB的生长曲线逡逑Fig.2-2邋Growth邋curve邋of邋SRB邋as邋a邋function邋of邋time逡逑2.2.2环境因子对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影响逡逑2.2.2.丨初始pH对菌种的影响逡逑初始pH对SRB生长的影响见图2-3。可见,SRB在培养基初始pH为3.0时其OD600逡逑与空白样相差不大,,当pH为4.0时,其ODeoo略有增加,但不明显;当pH为5.0时逡逑候,0D600增加明显,并随着pH增加OD600而增加。因此,SRB在pH5.0 ̄7.0条件下逡逑均能生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05;TS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峰;;硫酸盐还原菌对油田套管腐蚀的影响及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年21期

2 陈鸣渊;;嗜热硫酸盐还原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及其硫代谢[J];广东化工;2016年03期

3 齐海鹰;;硫酸盐还原菌对原油采输的影响[J];石油知识;1995年02期

4 彭宇光;诸林;张金钟;秦锋;;耐氧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11年04期

5 荣丽杉;谢水波;凌辉;王水云;;灰色关联分析在硫酸盐还原菌还原U(Ⅵ)试验设计中的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匡飞;;嗜热硫酸盐还原菌在生长过程中对碳钢腐蚀速度的影响[J];科技风;2011年16期

7 张金钟;匡飞;周雄;彭宇光;文韵豪;;嗜热硫酸盐还原菌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10期

8 李新荣,沈德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生态特性及其应用[综述][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年S1期

9 贾翠英,于亚兰;油田注入水中硫酸盐还原菌计数的最佳生长期[J];微生物学通报;1995年03期

10 赵海,李安明,万波,刘克鑫;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生理特性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戚鹏;张盾;;基于氧化锌/硫化锌阵列转化检测硫酸盐还原菌[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2 刘常宏;;海岸潮间带盐沼湿地硫酸盐还原菌及氧化菌的特性及分布[A];第二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杨帆;袁林;曹全芳;王彪;吴伟林;孟章进;秦双;刘宏芳;;含油污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耐药性[A];第十七届全国缓蚀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相波;王佳;李文军;严莉;;硫酸盐还原菌生长曲线与低碳钢腐蚀行为之间的相关性[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5 何世梅;田剑临;余伟明;易绍金;;测试瓶法快速检测循环水中硫酸盐还原菌[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苏宇;陈天虎;吕剑;王进;金杰;彭书传;;稻草为碳源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强酸性矿山排水的实验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赵京;方迪;周立祥;;硫酸盐还原菌处理低pH的酸性硫酸盐废水的效果[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谢水波;刘岳林;凌辉;王文涛;李仕友;刘金香;刘迎九;;Cu~(2+)对硫酸盐还原菌去除U(Ⅵ)的影响与机理探讨[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铀矿冶分卷、核能动力分卷(上))[C];2011年

9 陈士强;王鹏;张盾;;硫酸盐还原菌对铜在海水中腐蚀行为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2012海洋腐蚀与生物污损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2年

10 吕亚林;刘宏伟;熊福平;刘宏芳;;磁场对硫酸盐还原菌生物膜在碳钢表面吸附性能的研究[A];2016第三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暨海洋新材料及防护新技术展览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王继东 孟章进;油井腐蚀遇到“克星”[N];中国石化报;2015年

2 本报记者 姜澎;“好基因+坏食物”成肥胖元凶[N];文汇报;2009年

3 刘杰;能源行业用先进钢的微生物腐蚀机理[N];世界金属导报;2015年

4 潘石;美绘出腐蚀油气管细菌基因组图谱[N];中国石化报;2004年

5 刘艳芳;肥胖起因有了新的科学解释[N];中国食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娟;基于糖副产品培养的硫酸盐还原菌对铅污染环境的治理机制[D];广西大学;2019年

2 赵晓栋;硫酸盐还原菌对海洋用钢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3 陈悟;硫酸盐还原菌多相分类系统与综合防治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匡飞;硫酸盐还原菌对海洋腐蚀行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卢玉琢;铁锰氧化菌及硫酸盐还原菌在典型水环境中对金属腐蚀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戚鹏;硫酸盐还原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7 冯紫艳;硫酸盐还原菌和蓝藻对太湖底泥形成湖泛的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8 万逸;硫酸盐还原菌的电化学快速检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9 鲍祺;硫酸盐还原菌腐蚀机理及复合杀菌剂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10 王宝;还原屏障控制重金属污染的可行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学;硫酸盐还原菌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2 何露露;模拟恒定和波动盐度对河口湿地CH_4通量、产甲烷菌及硫酸盐还原菌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3 苑美玉;渤海湾高温油藏采出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筛选鉴定及抑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4 石雄鹰;莲房及其固载硫酸盐还原菌WH16-1对铬和镉的解毒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5 姚琪;以硫酸盐还原菌为核心的酸性矿山废水处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6 杨宇博;红75区块集输系统中硫化氢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7 安毅夫;硫酸盐还原菌与解磷菌联合修复Cd污染土壤[D];西北大学;2018年

8 蓝世明;Fe(Ⅱ)对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锑污染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9 何双双;基于可渗透反应墙的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酸性矿井废水动力学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10 曾宇飞;硫酸盐还原菌在不同电子转移模式下介导施氏矿物的转化过程[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7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77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