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粒径即体相的磷灰石材料可用于治理铅、镉、氟污染的研究。但由于常规粒径磷灰石材料的比表面积小,表面活性不强,因此将其应用于治理铅、镉、氟污染时,修复时间、修复效果均不理想。此外,由于治理过程中受到酸度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对被治理的场地进行预处理,增加了环境风险。与常规材料相比,纳米材料(1-100nm)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不但使纳米粒子表面有快速的溶解-沉淀过程,而且使纳米粒子表现出较大的表面物理吸附,同时由于扩散作用使之还表现出较大的表面离子交换和离子配位能力。因此,从性质上分析,纳米材料吸附、稳定环境污染物的能力,应大大超过常规材料。目前,尽管国内外对常规粒径磷灰石治理环境中铅、镉、氟污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均较多,但关于应用纳米级磷灰石或者羟基磷灰石治理环境污染的报道较少,尤其是至今没有关于材料结晶度、施加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sized hydroxyapatite, nHAP)环境应用的报道。因此,本文研究材料结晶度、施加低分子量有机酸对nHAP稳定水溶液体系中铅、镉、氟污染的影响。一方面希望借助nHAP优越的表面特性和反应特性,解决常规粒径磷灰石在治理环境污染时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研究nHAP结晶度、施加低分子量有机酸对nHAP环境应用的影响,期望找到一条既能避免二次污染又能提高磷灰石治理污染效率的途径,建立周期短、高效、环保的化学修复方法。 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nHAP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采用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结晶度的nHAP粉体,用固相法合成体相羟基磷灰石(Bulk HAP)粉体作为对比,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以及扫描电镜(SEM)对其形貌、晶体结构等表面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HAP均为颗粒均匀、纯相态的物质,并且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结晶度增大。此外在恒定pH值(2-7)条件下,对不同结晶度HAP的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pH值条件下,HAP结晶度越小溶解度越大,释放出磷的浓度越高,从而表现出越强的反应性能;2h之内,研究的四种HAP样品中结晶度最小的在pH5时达到了完全溶解,结晶度最大的在pH3时也未完全溶解。 (2)材料结晶度对nHAP稳定硫酸铅、碳酸铅的影响 本实验考察了在各种影响因素条件下(恒定pH值、随时间变化pH值、反应时间以及nHAP加入量),nHAP结晶度对稳定硫酸铅、碳酸铅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HAP稳定硫酸铅、碳酸铅污染的机理主要是溶解-沉淀作用,通过把硫酸铅或碳酸铅转化为磷氯酸铅而达到稳定铅污染的目的;在相同条件下(pH值、反应时间和nHAP加入量),nHAP的结晶度越小,从硫酸铅或碳酸铅到磷氯酸铅的转化率越高;由于溶解-沉淀机理的存在,nHAP勺结晶度越小,越容易在较低酸度条件下达到较高的转化率;增加反应时间和nHAP加入量有利于硫酸铅、碳酸铅的稳定;在变化pH值条件下,nHAP能够快速、完全的把硫酸铅、碳酸铅转化为磷氯酸铅。但是nHAP稳定硫酸铅和碳酸铅的过程有所不同。硫酸铅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溶解实验表明其溶解不受pH值影响且在25 min内达到了溶解平衡;而碳酸铅的溶解受pH值影响且溶解过程在2h内没有达到平衡;根据溶解-沉淀机理,在硫酸铅和nHAP共存的体系中,nHAP的溶解速率决定了硫酸铅转化为磷氯酸铅的速率;而在碳酸铅和nHAP共存的体系中,nHAP和碳酸铅的溶解速率共同决定了碳酸铅转化为磷氯酸铅的速率。 (3)材料结晶度对nHAP稳定碳酸镉的影响 本实验考察了在各种影响因素条件下(恒定pH值、随时间变化pH值、反应时间以及nHAP加入量),nHAP结晶度对稳定碳酸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HAP稳定碳酸镉的主要机理是表面吸附作用,溶解-沉淀作用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pH值、反应时间和nHAP加入量),nHAP的结晶度越小,其对碳酸镉的稳定效率越高;在达到相同稳定效率时,nHAP的结晶度越小需要的酸度越低、反应时间越短、nHAP力口入量越少;在变化pH值条件下,nHAP能够快速、完全的把碳酸镉稳定下来,并且存在明显的离子交换过程。 (4)施加低分子量有机酸对nHAP去氟能力的影响 本实验选择了草酸、柠檬酸、苹果酸作为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的代表。考察在不同nHAP加入量、氟初始浓度、溶液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下,LMWOAs对nHAP去氟能力的影响。运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及一级动力学和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此外还计算了热力学函数ΔG°、ΔS°、ΔH°,并初步探讨了可能的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各因素条件下,LMWOAs的存在均促进了nHAP对氟的吸附,本研究选择的三种LMWOAs对nHAP去氟能力增强程度为:草酸柠檬酸苹果酸;LMWOAs增强nHAP去氟能力的原因是氟吸附位点的增加,新增加的氟吸附位点来源于nHAP表面吸附的LMWOAs;在LMWOAs存在下,随着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增加,nHAP的去氟能力增加;随着nHAP加入量、氟初始浓度、溶液pH值的增加,nHAP的去氟能力降低;LMWOAs存在下nHAP对氟的吸附比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R20.98),且运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更好的描述其吸附过程,此外吸附热力学参数说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
【学位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X50
【部分图文】: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FigUrel一 1CrystalstyleofaPatiteHAP的化学通式为Ca,0(PO小(oH):。它为六方晶系结构,属P6加空间群,其晶形结构如图1一1所示,为六角柱体,垂直于c轴的面为六边形。HAP单位晶胞含有10个C扩+、6个Po4,一和2个oH一。其晶胞参数a为一0.943一o.938nm,c一0.655一o.6s6nm,a一p一900,Y一120“。HAP的晶体结构中,磷被4个氧包围,形成Po4

1.1轻基磷灰石的结构与性质1.1.1轻基磷灰石的结构图1一1轻基磷灰石晶形结构图FigUrel一 1CrystalstyleofaPatiteHAP的化学通式为Ca,0(PO小(oH):。它为六方晶系结构,属P6加空间群,其晶形结构如图1一1所示,为六角柱体,垂直于c轴的面为六边形。HAP单位晶胞含有10个C扩+、6个Po4,一和2个oH一。其晶胞参数a为一0.943一o.938nm,c一0.655一o.6s6nm,a一p一9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羽,彭明生;磷灰石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1期
2 谭凯元;陈晓峰;王迎军;;微乳液法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微晶及其性能研究[J];材料导报;2006年09期
3 张爱娟;;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4 彭继荣,李珍,刘明阳,蒋莉;羟基磷灰石的湿法制备及其对Fˉ的吸附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4期
5 白卯娟;褚衍洋;;铝酸钙渣处理含氟废水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9期
6 罗惠华,石和彬,钟康年,刘羽;天然及改性碳氟磷灰石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研究[J];非金属矿;2000年06期
7 朱晏军,王玮竹,闫玉华;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制备方法及应用[J];佛山陶瓷;2003年07期
8 王奎,钱晓良,刘石明,邢长生;均匀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的研究[J];佛山陶瓷;2004年08期
9 王瑜;周权锁;葛滢;;自由态Cd离子浓度测定装置的改进[J];分析试验室;2007年S1期
10 左奕,李玉宝,魏杰,严永刚;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常压合成与表征[J];高技术通讯;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丽娜;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2 潘家永;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的制备与对水溶液中酚类化合物的吸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龙梅;纳米羟基磷灰石性质及其应用于修复环境铅污染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李伟;纳米羟基磷灰石合成的比较研究及其吸附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杰华;纳米羟基磷灰石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孙榕;高表面活性磷灰石材料应用于吸附草酸和硝基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824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2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