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施工接缝的非饱和膨润土缓冲材料热-水-力耦合过程及愈合效应
【学位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71
【部分图文】:
Fig.?1-3?Vertical?measured?and?modelled?profiles?in?the?bentonite:?(a)?for?the?temperature?after?5000??h?(circles?and?full?lines);?(b)?for?the?relative?humidity?after?5000?h?(circles?and?full?lines)?and?after??20,000?h?(triangles?and?dotted?lines);?(c)?the?modelled?water?saturation?after?5000?h?(foil?lines)?and??after?20,000?h?(dotted?lines)??1.2.3高庙子膨润土的特性研究??膨润土由于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低级的渗透率和极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能??有效保护废物罐,阻止核素扩散,可以作为良好的缓冲材料[61]。我国经过广泛的考??察,选定内蒙古高庙子(GMZ)的钠基膨润土[62]或膨润土-石英砂混合物[63]作为地质??处置库的缓冲/回填材料。??8??
??的影响。质量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关系压泵试验结果如图1-5,该曲线可通过VG??模型t68]进行拟合。??30?r??25?喝??容?-%.??^?20?-?1????15?-??_?10?-?H??赔?%,??5?-??0??1?1?1?1?1??0.01?0.1?1?10?100?1000??吸力/MPa??图1-5压泵试验得到的GMZ膨润土?SWCC关系[66]??Fig.?1-5?SWCC?determined?from?MIPtest?results?of?GMZ?bentonite??(4)渗透特性??Ye等(2007)[69]采用瞬时截面法对侧限状态下干密度为1.70g/cm3的GMZ膨润??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了测量。叶为民等(2010)[7()]采用瞬时截面法对自由膨胀状??态下干密度为1.7〇g/cm3的GMZ膨润土的渗透特性进行了测量,指出透系数在??l.OxHT12?l.〇xl〇-i5m/s之间变化,且主要集中在附近,并得出GMZ??膨润土的相对渗透率为有效饱和度的4次方。??孙文静等(2015)[7|]对钙基高庙子膨润土膨润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进??行了试验测量,指出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大,膨润土渗透系数减小。渗透系数的对数??与孔隙比近似成线性相关,关系见图1-6,对于低渗性粘土,利用孔隙比间接推算??渗透系数是可行的。??I?I?I?I??+?x??1.4?-?-??+?-??-?V?_??■??0.8?-?+?#?-??°-6biL_j?I?|?I? ̄??io
??的影响。质量含水率与基质吸力的关系压泵试验结果如图1-5,该曲线可通过VG??模型t68]进行拟合。??30?r??25?喝??容?-%.??^?20?-?1????15?-??_?10?-?H??赔?%,??5?-??0??1?1?1?1?1??0.01?0.1?1?10?100?1000??吸力/MPa??图1-5压泵试验得到的GMZ膨润土?SWCC关系[66]??Fig.?1-5?SWCC?determined?from?MIPtest?results?of?GMZ?bentonite??(4)渗透特性??Ye等(2007)[69]采用瞬时截面法对侧限状态下干密度为1.70g/cm3的GMZ膨润??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了测量。叶为民等(2010)[7()]采用瞬时截面法对自由膨胀状??态下干密度为1.7〇g/cm3的GMZ膨润土的渗透特性进行了测量,指出透系数在??l.OxHT12?l.〇xl〇-i5m/s之间变化,且主要集中在附近,并得出GMZ??膨润土的相对渗透率为有效饱和度的4次方。??孙文静等(2015)[7|]对钙基高庙子膨润土膨润土的饱和渗透系数和固结系数进??行了试验测量,指出随着竖向应力的增大,膨润土渗透系数减小。渗透系数的对数??与孔隙比近似成线性相关,关系见图1-6,对于低渗性粘土,利用孔隙比间接推算??渗透系数是可行的。??I?I?I?I??+?x??1.4?-?-??+?-??-?V?_??■??0.8?-?+?#?-??°-6biL_j?I?|?I? ̄??io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佩佩;白冰;;基于SPH-FDM耦合算法的非饱和岩土介质中瞬态导热问题数值模拟[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年05期
2 蔡二伟;徐力;祁佚飞;范鹏;;核废料处置库膨润土膨胀变形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5年06期
3 陈佩佩;白冰;;内含圆柱域热源的非饱和土介质水热耦合作用的SPH数值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4 孙文静;刘仕卿;孙德安;方雷;;饱和高庙子膨润土的渗透特性[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5 周浪;张虎元;陈航;闫铭;;Eu(Ⅲ)在膨润土–砂混合物中的迁移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6 岳萍;庹先国;宿吉龙;刘明哲;冷阳春;;~(239)Pu在膨润土中的吸附和迁移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8期
7 赵宏刚;王驹;刘月妙;苏锐;;HLW竖直处置热分析[J];世界核地质科学;2013年01期
8 陈宝;陈建琴;曹永超;;接缝对高压实膨润土工程屏障自封闭性能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3期
9 姚仰平;牛雷;杨一帆;崔文杰;胡贺祥;;考虑温度影响的非饱和土本构模型[J];岩土力学;2011年10期
10 蔡国庆;赵成刚;刘艳;李舰;;考虑温度影响的非饱和土变形特性[J];科学通报;2011年1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国庆;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土体多场耦合模型及其在非饱和土本构建模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皓;高放废物地质库缓冲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变形强度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闫铭;混合型缓冲回填材料砌块接缝渗透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5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5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