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江西德兴地区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及时空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5 22:44
   本文以江西德兴铜多金属矿山及矿集区为研究区,开展区域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及时空对比研究。在德兴地区4800km~2的范围内,系统采集土壤样品919个,水系沉积物样品330个。同时,采用X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了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As、Hg、Cd、Cr、Zn、Cu、Pb)的含量。 针对919个土壤样品,分别从原始测试数据、指数法和污染程度法三个方面对其重金属污染进行现状评价。样品中As、Hg、Cd、Cr、Zn、Cu和Pb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790~899mg/kg、0.034~4.980mg/kg、0.043~8.330mg/kg、10~666mg/kg、25~18500mg/kg、6~1825mg/kg和16~1312mg/kg;单因子污染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119~30.967、0.227~5.900、0.215~13.471、0.111~4.773、0.250~63.000、0.171~7.071和0.451~6.248;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范围为0.511~45.459;污染因子变化范围分别-0.881~58.933,-0.773~32.200,-0.785~40.650,-0.889~6.400,-0.750~184.00,-0.829~51.143,-0.543~36.486;综合的污染程度变化范围为-4.038~265.497。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吻合,均一致显示:该区域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s、Hg、Cd、Zn、Cu和Pb的重金属污染,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德兴铜钼和铅锌矿区、乐安河下游乐平附近的煤矿区、西北部的煤矿区,乐平南部电化学厂附近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严重。 针对33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分别从原始测试数据、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三个方面对其重金属污染进行现状评价。样品中重金属As、Hg、Cd、Cr、Zn、Cu和Pb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070~1109mg/kg、0.015~5.430mg/kg、0.035~13.5mg/kg、7~236mg/kg、22~1770mg/kg,5~4390mg/kg和15~1685mg/kg;地质累积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667~5.83、-5.129~3.371、-3.1~5.492、-3.585~1.490、-3.483~2.847、-3.672~6.106和-1.787~5.025;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362~853.077、2.000~621.000、5.250~2025.00、0.250~8.4290、0.134~10.793、0.588~516.471和2.174~244.20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变化范围为27.597~3747.572。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反映重金属污染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总体显示出:该区域水系沉积物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s、Hg、Cd、Zn、Cu和Pb的重金属污染,存在不同程度的As、Hg、Cd、Cu和Pb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污染区域以及强—很强的生态危害区主要集中在德兴铅锌和铜钼矿区德兴河与大坞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乐安河下游沿岸地区及乐平附近和图幅西北部景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X53;X52
【部分图文】:

三维遥感,影像图,景德镇,区域


是“天下咸称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名。景德镇地处黄山余脉怀玉山脉与都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图2一1)。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岗峦重迭,最高峰海拔达1618m,东南、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海拔多在200m以下,地

矿产,区域地质,略图


研究区新老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北西侧广泛出露前震旦系,其上零星分布有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沉积盖层;南东侧,由北西向南东从老到新依次分布有震旦系、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图2一2)。各地层主要岩性及其含矿性分述如下:图2一2区域地质矿产略图前展旦系(AnZ):区内广泛分布,为一套浅变质的火山一沉积岩系,含金属矿产主要为Cu、M。、Pb、Zn和W。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九岭群(以往江西曾称之为双桥山群),分布在德兴中村一东乡以北,为浅海相沉积的砂泥质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夹熔岩,经区域变质作用后而生成以千枚岩、板岩、变质粉砂岩和变质沉凝灰岩为主的变质岩系。九岭群自下而上又可分为板桥组、九都组及诸家组,德兴斑岩铜矿即赋存于九都组之中。其中九都组分布于德兴至万年和婆源至景德镇两区域,以灰绿色、深灰色凝灰质板岩、凝灰质千枚岩为主,夹千枚岩

采样分布,水系沉积物,土壤,土壤采样


学博士学位论文图3一1研究区土壤和水系沉积物采样分布图3.1.1土壤样品采集野外土壤采样密度为1/16mkZ与1/4枷2,其中乐平幅、洛口幅、德兴幅部分、太白司幅部分,土壤采样密度为1/4mkZ。土壤采样深度为O一20mc,采集对象为水稻土以及与之对照的荒草地土壤。为减少土壤空间分布不均一性的影响,在一个采样单元内不同方位上设多个采样点,进行多点采样,采得后等量均匀混合成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浅层采样深度为0一20cm,采集地表至20cm深处的土柱,并去除杂草、草根、砾石、砖块、肥料团块等杂物。采样时以一处为中心(作为定点位置),在中心点周围50m范围内用土铲或土钻等工具多点采集5一10个子样组合为一个样品,每个单元内的单点样的土壤类尽量做到基本一致。每个单元内,每个子样不少于0.skg,混合均匀作为一个平均样品,再反复使用四分法缩减,至最后的样品重量应不少于1魄。样品采集好后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雪兰;王智慧;张朝晖;郭坤亮;;茅台酒厂内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2 曾敏;彭红霞;刘凤梅;;江西遂川金坑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方法研究[J];黄金;2011年09期

3 易秀;谷晓静;侯燕卿;刘秀花;谢娟;;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年03期

4 徐友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J];地质通报;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群;淮河上游洪河流域水环境污染源强解析及防治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林;西藏玉龙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刘珍;辽宁省铁法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梅;青岛城区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4 金联平;海南岛砖红壤中Pb含量、分布及污染评价[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胡龙;我国生态安全的环境伦理维度考察[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6 赵榆;彭水县桑柘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60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8560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d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