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壳的改性及其对废水中镉的吸附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26 13:33
为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开辟廉价、高效的重金属吸附剂,本文研究了天然白果壳(WS)、利用1%KMnO4溶液对白果壳进行化学改性而制备成KMnO4改性白果壳(命名为WSK)和将天然白果壳制成生物炭后再用1%KMnO4溶液改性得到的吸附剂(命名为MWSB-K),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Cd2+。WS:研究了粒径、温度、投加量、pH、初始Cd2+浓度和反应时间几个因素对WS吸附Cd2+的影响,通过模型拟合、电镜扫描(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WSK-研究了温度、pH、反应时间、初始Cd2+浓度四个因素对WSK吸附Cd2+的影响,通过模型拟合、电镜扫描(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MWSB-K:研究了粒径和温度对MWSB-K吸附Cd2+的影响,温度、初始Cd2+浓度和溶液pH对Cd2+吸附的三因素正交优化实验,通过电镜扫描(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主要结果如下。(1)白果壳的主要化学组分是酸不溶性木素和纤维素,同时也含有较多的多戊糖和1%NaOH抽出物。WS对Cd2+具有一定的吸...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严重
1.1.2 白果壳资源浪费严重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的常用方法
1.2.2 吸附法处理废水重金属
1.2.3 农业废弃物吸附剂在处理含镉废水方面的应用
1.2.4 白果壳
2 材料与方法
2.1 天然白果壳对含镉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2.1.1 实验材料、仪器和化学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改性白果壳对Cd2+的吸附实验
2.2.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改性白果壳生物炭
2.3.1 实验材料、仪器和化学试剂
2.3.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天然白果壳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3.1.1 白果壳的组分测定
3.1.2 WS对Cd2+吸附的单因素实验
3.1.3 模型分析
3.1.4 SEM和FTIR表征分析
3.2 改性白果壳对Cd2+的吸附实验
3.2.1 改性材料的筛选及优化
3.2.2 单因素分析
3.2.3 模型分析
3.3 改性白果壳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研究
3.3.1 不同方法改性果壳生物炭
3.3.2 粒径对MWSB-K吸附Cd2+的影响
3.3.3 温度对MWSB-K吸附Cd2+的影响
3.3.4 三因素实验设计结构分析
3.3.5 去除率的方差分析和参数优化
3.3.6 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响应面分析
3.3.7 SEM分析
3.3.8 FTIR分析
3.4 三种不同吸附剂对比分析
3.4.1 结果的对比
3.4.2 吸附机理的对比探讨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58541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严重
1.1.2 白果壳资源浪费严重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的常用方法
1.2.2 吸附法处理废水重金属
1.2.3 农业废弃物吸附剂在处理含镉废水方面的应用
1.2.4 白果壳
2 材料与方法
2.1 天然白果壳对含镉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2.1.1 实验材料、仪器和化学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改性白果壳对Cd2+的吸附实验
2.2.1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3 改性白果壳生物炭
2.3.1 实验材料、仪器和化学试剂
2.3.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天然白果壳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3.1.1 白果壳的组分测定
3.1.2 WS对Cd2+吸附的单因素实验
3.1.3 模型分析
3.1.4 SEM和FTIR表征分析
3.2 改性白果壳对Cd2+的吸附实验
3.2.1 改性材料的筛选及优化
3.2.2 单因素分析
3.2.3 模型分析
3.3 改性白果壳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研究
3.3.1 不同方法改性果壳生物炭
3.3.2 粒径对MWSB-K吸附Cd2+的影响
3.3.3 温度对MWSB-K吸附Cd2+的影响
3.3.4 三因素实验设计结构分析
3.3.5 去除率的方差分析和参数优化
3.3.6 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响应面分析
3.3.7 SEM分析
3.3.8 FTIR分析
3.4 三种不同吸附剂对比分析
3.4.1 结果的对比
3.4.2 吸附机理的对比探讨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4058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4058541.html
上一篇:氧化铜基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