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外加磁场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2:00

  本文关键词:外加磁场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太阳能作为一种蕴藏着巨大能量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利用前景广阔,而我国是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太阳能利用包括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这三种形式。太阳能热利用是太阳能利用的基本方式之一。太阳能热利用最关键的是如何提高集热器的集热效率。而提高集热效率可以从优化集热器结构以及开发出新型的集热工质两方面入手,鉴于目前传统的平板式和玻璃真空管式集热器都是采用间接集热方式,太阳辐射在通过选择性涂层吸收并转化为热量后,还必须通过涂层涂覆的金属板或玻璃管壁的导热才能传递至工作介质,这种非直接的吸收过程大大影响了集热器效率的提高。因此,一种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被提出,利用纳米流体的优异光吸收性能及高效导热性能,可以提高其集热效率。当纳米流体中的纳米粒子是具有磁性的铁、钴、镍或其氧化物等磁性粒子时,纳米流体就成为了磁性纳米流体。磁性纳米流体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纳米流体,具有磁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当外加磁场作用时,粒子的分布结构特征会发生变化,使得磁性纳米流体的光学性质会发生变化,外加磁场有望进一步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导热性能。本文以Co-H2O磁性纳米流体为研究对象,围绕其制备、热物性、光学特性、光热转换特性以及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Co-H2O纳米流体的制备。研究分散剂的加入量及p H值对Co-H2O纳米流体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比较纳米流体的Zeta电位绝对值和吸光度,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04wt%的Co-H2O纳米流体添加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最佳量为0.03wt%,p H=8.5时,Co-H2O纳米流体的Zeta电位绝对值和吸光度最高,相应分散稳定性最好。2.Co-H2O纳米流体的热物性。研究了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粒径、p H值、温度对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比热及粘度的影响。纳米流体导热系数随着粒子浓度呈非线性增加,30℃时质量分数为0.01wt%的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比去离子水提高了6.23%,质量分数为0.1wt%时导热系数比去离子水提高了18.12%。小的粒径比大粒径对提高纳米流体导热性能更有优势。Co粒子的添加会降低基液的比热,且纳米流体的比热随着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传统的混合物加和原理不适用于纳米流体比热的计算,粒径越小的纳米流体比热越大。采用锥板粘度计测量了Co-H2O纳米流体的粘度,结果表明质量分数及温度对其粘度影响较大,实验所配置的Co-H2O纳米流体经不同剪切速率验证为牛顿型流体。3.Co-H2O纳米流体的光学特性。在分析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结合积分球的原理对Co-H2O纳米流体光学透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粒径、不同质量分数以及不同光程下对太阳能全波段(250nm?2500nm)透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中添加纳米粒子改变了水的太阳能光谱吸收特性,粒子的优异光吸收性能使得纳米流体的透射率在250~1370nm波段大大低于水的透射率。纳米流体的透射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同时纳米流体质量分数越大,透射率越低。在质量分数为0.1wt%时,Co-H2O纳米流体在整个太阳光谱范围内透射率都接近为0,说明这个质量分数对于纳米流体做为集热材料性能最佳。4.Co-H2O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纳米粒子优异的光吸收性能使得纳米流体整体的光热转换能力加强。粒子质量分数对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影响较大,其温升速率随着粒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加大,但是粒子添加量也不宜过多,本实验最佳为0.1wt%,其最高温度比水的高出30.3%。另外,粒径的大小也会影响纳米流体的光热性能,粒径越小光吸收能力越强,导热系数也越大。外加磁场对Co-H2O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有一定强化作用,磁场强度有一最佳值,本实验中,最佳的磁场强度大小为30Gs,Co-H2O纳米流体(0.04wt%,30Gs,50nm)的最高温度相对于去离子水的可以提高39.5%。5.Co-H2O纳米流体的太阳能集热应用。通过自制的小型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研究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粒径、质量流量、p H值以及外加磁场对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的性能影响。另外以一款常规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为实验装置,研究Co-H2O纳米流体作为集热工质,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场强度为30 Gs的条件下,Co-H2O磁性纳米流体(0.1wt%,30nm)的集热效率比水提高了51.70%,比没有加磁场的Co-H2O磁性纳米流体提升了13.24%。粒径越小对强化集热效率更有效,粒径为30nm的Co-H2O磁性纳米流体,其集热效率比粒径为50nm的Co-H2O磁性纳米流体提高了12.29%。传统平板集热器中的集热性能表明,质量分数为0.1wt%的Co-H2O磁性纳米流体集热效率比水提高了22.31%。针对水箱中的最高水温与最高得热量而言,30nm质量分数为0.1wt%的Co-H2O磁性纳米流体相对于水作为工质分别提高了11.18%和22.35%。
【关键词】:太阳能 磁性纳米流体 外加磁场 光热特性 集热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B383.1;TK51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主要符号说明10-15
  • 第一章 绪论15-41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5-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39
  • 1.2.1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17-19
  • 1.2.2 纳米流体比热19-22
  • 1.2.3 纳米流体粘度22-23
  • 1.2.4 纳米流体光学特性23-27
  • 1.2.5 纳米流体太阳能集热应用27-39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39-41
  • 第二章 磁性纳米流体制备及其热物性研究41-73
  • 2.1 引言41
  • 2.2 分散方法41-42
  • 2.3 分散过程42-48
  • 2.3.1 实验材料及仪器42-43
  • 2.3.2 纳米流体稳定性表征方法43-44
  • 2.3.3 实验过程44-45
  • 2.3.4 分散结果与分析45-48
  • 2.4 磁性纳米流体导热系数研究48-56
  • 2.4.1 测量方法48-49
  • 2.4.2 测量仪器49-51
  • 2.4.3 实验结果与分析51-54
  • 2.4.4 纳米流体导热系数影响机理分析54-56
  • 2.5 磁性纳米流体比热研究56-63
  • 2.5.1 DSC法测量比热容的原理56-57
  • 2.5.2 测量仪器57-58
  • 2.5.3 结果及分析58-61
  • 2.5.4 比热理论模型61-62
  • 2.5.5 纳米流体比热变化机理62-63
  • 2.6 纳米流体粘度特性研究63-71
  • 2.6.1 测量仪器63-64
  • 2.6.2 测量原理64-65
  • 2.6.3 实验结果与分析65-70
  • 2.6.4 纳米流体粘度增大的机理分析70-71
  • 2.7 本章小结71-73
  • 第三章 磁性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研究73-89
  • 3.1 引言73
  • 3.2 纳米流体光学特性理论73-78
  • 3.2.1 辐射传递模型(RTE)73-75
  • 3.2.2 有效介质模型75-76
  • 3.2.3 Mie理论76-77
  • 3.2.4 瑞利(Rayleigh)散射理论77-78
  • 3.3 纳米流体光学特性实验研究78-88
  • 3.3.1 测试仪器及方法78-80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80-86
  • 3.3.3 消光系数的理论模型计算86-88
  • 3.4 本章小结88-89
  • 第四章 磁性纳米流体光热特性研究89-104
  • 4.1 引言89
  • 4.2 实验方法89-90
  • 4.3 实验装置90-94
  • 4.3.1 磁场发生装置90-92
  • 4.3.2 光热特性测试装置92-94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94-103
  • 4.4.1 质量分数对光热特性的影响94-96
  • 4.4.2 pH对纳米流体光热特性的影响96-97
  • 4.4.3 粒子尺寸对纳米流体光热特性的影响97-98
  • 4.4.4 磁场对纳米流体光热特性的影响98-103
  • 4.5 不确定度分析103
  • 4.6 本章小结103-104
  • 第五章 磁性纳米流体太阳能集热性能研究104-124
  • 5.1 引言104
  • 5.2 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性能研究104-114
  • 5.2.1 实验装置104-107
  • 5.2.2 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计算方法107-108
  • 5.2.3 实验方法108
  • 5.2.4 实验结果与分析108-114
  • 5.3 传统平板太阳能集热器性能研究114-122
  • 5.3.1 太阳能集热实验装置115-116
  • 5.3.2 实验方法116
  • 5.3.3 实验过程116-117
  • 5.3.4 集热效率结果与分析117-119
  • 5.3.5 水箱水温与得热量结果与分析119-121
  • 5.3.6 沿程阻力系数分析121-122
  • 5.4 不确定度分析122
  • 5.5 本章小结122-12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24-127
  • 6.1 主要结论124-126
  •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126
  • 6.3 展望126-127
  • 参考文献127-142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42-144
  • 致谢144-145
  • 附件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凌波;张仁元;柯秀芳;刘宗建;;纳米流体太阳集热器的光热性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年12期

2 王补宣,周乐平,彭晓峰;纳米颗粒悬浮液的粘度、热扩散系数与Pr数[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凌波;太阳能吸收与热输运纳米黑液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2 方晓鹏;纳米流体热质传递机理及光学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辉;纳米流体导热及辐射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外加磁场强化磁性纳米流体的光热特性及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7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