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还原提铁—湿法治金提取钛钒铬新过程

发布时间:2017-03-20 04:08

  本文关键词: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还原提铁—湿法治金提取钛钒铬新过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铬型钒钛磁铁矿是我国重大特色矿产资源,储量高达35.5亿吨,且为铁、钛、钒、铬等多金属共生,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目前,高炉法和直接还原-电炉熔分法用于冶炼钒钛磁铁精矿时,存在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能耗高、环境污染重等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论文提出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综合利用新工艺,该工艺基于选择性直接还原、磁选分离和盐酸浸出等技术,为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中铁、钛、钒、铬等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论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钒钛磁铁精矿直接还原过程的热力学,确定了通过选择性直接还原实现铁与钛/钒/铬分离的可行性。选择性直接还原过程铁颗粒长大的研究表明,向还原体系引入含钠或含硅添加剂,有利于生成少量液相,改善金属铁相的扩散,从而促进金属铁颗粒长大。(2)采用煤基选择性直接还原-磁选分离技术实现了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中铁与钛/钒/铬的高效分离,并对选择性还原过程钒、铬的迁移机理和相间分配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C/Fe摩尔比和还原温度,可使精矿中的钒和铬不被还原为碳化物而固溶于奥氏体中,从而控制在还原过程中钒、铬的走向与钛一致:在优化条件下,铁精粉中铁的回收率为88.3%,钒铬钛渣中钛、钒和铬的回收率分别为94.0%、90.0%和90.4%。(3)系统研究了钒铬钛渣盐酸常压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和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钒和铬的浸出率分别为76.5%和83.6%,渣中亚铁假板钛矿难以被盐酸有效分解而影响了钒和铬的浸出率;钒和铬在盐酸中的浸出过程均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受固体产物层内扩散控制,其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1.6kJ/mol和39.8kJ/mol。(4)采用盐酸加压浸出技术实现了钒铬钛渣中钛与钒/铬的高效分离,并对盐酸浸出过程钛和硅的浸出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浸出过程钛和硅的浸出行为符合先溶解-再沉淀机理,因此,与盐酸浸出前进行预脱硅相比,盐酸浸出后进行碱浸处理的脱硅效率大幅提高,在优化条件下,钒、铬和硅的浸出率分别为90.9%、92.3%和94.3%,钛损低于1.5%,并获得TiO2含量高于91%的高钛渣;所得高钛渣中存在晶粒细化、晶格缺陷和氧非化学计量等,因而能被浓硫酸高效分解,可用作硫酸法钛白生产原料。
【关键词】:高铬型钒钛磁铁矿 选择性还原 磁选分离 盐酸浸出 综合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9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1 前言15-37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世界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16-18
  • 1.2.1 国外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16-17
  • 1.2.2 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分布17-18
  • 1.3 钒钛磁铁矿分选技术现状18-20
  • 1.3.1 国外钒钛磁铁矿分选工艺现状18-19
  • 1.3.2 我国钒钛磁铁矿分选工艺现状19-20
  • 1.4 钒钛磁铁精矿冶炼现状20-27
  • 1.4.1 高炉法21-22
  • 1.4.2 钠化提钒-预还原-电炉熔分法22-23
  • 1.4.3 隧道窑还原-磨选法23-24
  • 1.4.4 转底炉还原-电炉熔分法24-25
  • 1.4.5 回转窑还原-电炉熔分法25-26
  • 1.4.6 其他直接还原技术26-27
  • 1.5 富钛料的生产方法27-34
  • 1.5.1 电炉熔炼法27-28
  • 1.5.2 还原-锈蚀法28-29
  • 1.5.3 盐酸浸出法29-32
  • 1.5.3.1 弱还原-盐酸浸出法29-30
  • 1.5.3.2 强氧化-弱还原-盐酸浸出法30-31
  • 1.5.3.3 浓盐酸浸出法31-32
  • 1.5.3.4 其他盐酸浸出方法32
  • 1.5.4 硫酸浸出法32-34
  • 1.6 本论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34-37
  • 1.6.1 研究思路34-35
  • 1.6.2 研究内容35-37
  • 2 高铬型钒钛磁铁糟矿直接还原热力学研究37-51
  • 2.1 前言37
  • 2.2 热力学计算原理37-39
  • 2.3 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直接还原的热力学研究39-49
  • 2.3.1 氧化物的稳定性39-41
  • 2.3.2 铁氧化物和钛氧化物的还原41-44
  • 2.3.3 钒氧化物的还原44-46
  • 2.3.4 铬氧化物的还原46-49
  • 2.4 本章小结49-51
  • 3 选择性直接还原过程铁颗粒长大特性研究51-65
  • 3.1 前言51
  • 3.2 实验部分51-56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51-54
  • 3.2.2 实验方法54
  • 3.2.3 分析与表征方法54-56
  • 3.2.3.1 分析方法54-55
  • 3.2.3.2 表征方法55-56
  • 3.3 结果与讨论56-63
  • 3.3.1 还原产物物相分析56-57
  • 3.3.2 反应温度对金属铁颗粒长大的影响57-58
  • 3.3.3 煤粉种类对金属铁颗粒长大的影响58
  • 3.3.4 添加剂对金属铁颗粒长大的影响58-60
  • 3.3.5 添加剂对金属铁颗粒长大的影响机制60-63
  • 3.4 本章小结63-65
  • 4 选择性直接还原-磁选分离过程的研究65-87
  • 4.1 前言65
  • 4.2 实验部分65-70
  • 4.2.1 实验材料及仪器65-67
  • 4.2.2 实验方法67-68
  • 4.2.3 分析与表征方法68-70
  • 4.2.3.1 分析方法68-69
  • 4.2.3.2 表征方法69-70
  • 4.3 结果与讨论70-84
  • 4.3.1 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矿物组成分析70-71
  • 4.3.2 C/Fe摩尔比的影响71-74
  • 4.3.2.1 C/Fe摩尔比对组分回收率的影响71-72
  • 4.3.2.2 C/Fe摩尔比对还原过程物相转变的影响72-73
  • 4.3.2.3 C/Fe摩尔比对钒、铬还原的影响73-74
  • 4.3.3 低C/Fe摩尔比下还原温度的影响74-77
  • 4.3.3.1 温度对组分回收率的影响74-75
  • 4.3.3.2 温度对还原过程物相转变的影响75-76
  • 4.3.3.3 温度对钒、铬还原的影响76-77
  • 4.3.4 高C/Fe摩尔比下还原温度的影响77-80
  • 4.3.4.1 温度对组分回收率的影响77-78
  • 4.3.4.2 温度对还原过程物相转变的影响78
  • 4.3.4.3 温度对钒、铬还原的影响78-80
  • 4.3.6 还原时间的影响80-81
  • 4.3.6.1 时间对组分回收率的影响80
  • 4.3.6.2 时间对还原过程物相转变的影响80-81
  • 4.3.7 磁选分离工艺研究81-84
  • 4.3.7.1 磨矿细度的影响81-82
  • 4.3.7.2 磁场强度的影响82-83
  • 4.3.7.3 磁选产品表征83-84
  • 4.4 本章小结84-87
  • 5 钒铬钛渣盐酸常压浸出过程的研究87-111
  • 5.1 前言87
  • 5.2 实验部分87-89
  • 5.2.1 实验材料及仪器87-88
  • 5.2.2 实验方法88
  • 5.2.3 分析与表征方法88-89
  • 5.2.3.1 分析方法88-89
  • 5.2.3.2 表征方法89
  • 5.3 结果与讨论89-110
  • 5.3.1 钒铬钛渣的MLA分析89-93
  • 5.3.1.1 矿物组成定量89-90
  • 5.3.1.2 主要矿物的单体解离情况90
  • 5.3.1.3 主要矿物的粒度分布90-91
  • 5.3.1.4 主要矿物的嵌布状态91-93
  • 5.3.2 盐酸浸出过程的E-pH图研究93-100
  • 5.3.3 钒铬钛渣盐酸常压浸出过程研究100-106
  • 5.3.3.1 初始盐酸浓度的影响101-102
  • 5.3.3.2 酸渣质量比的影响102-103
  • 5.3.3.3 浸出温度的影响103-104
  • 5.3.3.4 浸出时间的影响104-105
  • 5.3.3.5 V、Cr浸出率低的原因分析105-106
  • 5.3.4 盐酸常压浸出过程钒、铬浸出动力学研究106-110
  • 5.4 本章小结110-111
  • 6 钒铬钛渣盐酸加压漫出制备富钛料的研究111-129
  • 6.1 前言111
  • 6.2 实验部分111-113
  • 6.2.1 实验材料及仪器111-112
  • 6.2.2 实验方法112
  • 6.2.2.1 预脱硅实验112
  • 6.2.2.2 盐酸加压浸出实验112
  • 6.2.3 分析与表征方法112-113
  • 6.2.3.1 分析方法112
  • 6.2.3.2 表征方法112-113
  • 6.3 结果与讨论113-128
  • 6.3.1 预脱硅实验研究113-120
  • 6.3.1.1 盐酸浓度的影响113-115
  • 6.3.1.2 液固质量比的影响115-116
  • 6.3.1.3 温度的影响116-118
  • 6.3.1.4 时间的影响118-119
  • 6.3.1.5 预脱硅渣的表征119-120
  • 6.3.2 预脱硅渣盐酸加压浸出制备富钛料的研究120-128
  • 6.3.2.1 初始盐酸浓度的影响120-122
  • 6.3.2.2 酸渣质量比的影响122-124
  • 6.3.2.3 浸出温度的影响124-126
  • 6.3.2.4 恒温时间的影响126-127
  • 6.3.2.5 富钛料的表征127-128
  • 6.4 本章小结128-129
  • 7 钒铬钛渣盐酸直接加压浸出制备商钛渣的研究129-151
  • 7.1 前言129
  • 7.2 实验部分129-132
  • 7.2.1 实验材料及仪器129-130
  • 7.2.2 实验方法130
  • 7.2.2.1 盐酸加压浸出实验130
  • 7.2.2.2 碱浸脱硅实验130
  • 7.2.3 分析与表征方法130-132
  • 7.2.3.1 分析方法131
  • 7.2.3.2 表征方法131-132
  • 7.3 结果与讨论132-146
  • 7.3.1 盐酸加压浸出实验研究132-137
  • 7.3.1.1 初始盐酸浓度的影响132-134
  • 7.3.1.2 酸渣质量比的影响134-135
  • 7.3.1.3 浸出温度的影响135-136
  • 7.3.1.4 恒温时间的影响136-137
  • 7.3.2 加压浸出过程Ti、Si浸出行为研究137-142
  • 7.3.3 碱浸脱硅实验研究142-145
  • 7.3.3.1 初始碱浓度的影响142
  • 7.3.3.2 液固质量比的影响142-143
  • 7.3.3.3 碱浸温度的影响143-144
  • 7.3.3.4 碱浸时间的影响144
  • 7.3.3.5 高钛渣的表征144-145
  • 7.3.4 碱浸过程Si的行为研究145-146
  • 7.5 硫酸分解高钛渣探索实验146-147
  • 7.6 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综合利用新工艺147-149
  • 7.7 本章小结149-151
  • 8 结论与展望151-155
  • 8.1 主要结论151-152
  • 8.2 主要创新点152-153
  • 8.3 下一步展望153-155
  • 符号表155-157
  • 参考文献157-165
  • 个人简历及发表文章目录165-167
  • 致谢1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钢铁钒钛》2003年1~4期总目次[J];钢铁钒钛;2003年04期

2 ;攀枝花兴辰钒钛有限公司[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8年03期

3 赵爱明;;攀枝花的二次腾飞——从钢铁经济走向钒钛经济[J];四川省情;2008年07期

4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J];钢铁钒钛;2011年03期

5 刘兴乾,崔润炯,周能金,熊国菁,王苹,应天录;我国钒钛钢的科研、生产与应用[J];钢铁钒钛;1983年01期

6 王英;“六·五”期间钒钛低合金钢的生产、科研与应用[J];钢铁钒钛;1986年03期

7 ;《钢铁钒钛》1988年1—4期总目录[J];钢铁钒钛;1988年04期

8 ;《钢铁钒钛》1989年1—4期总目录[J];钢铁钒钛;1989年04期

9 裴家炜;;攀钢高炉提高钒钛矿资源利用的思考[J];四川冶金;2010年03期

10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J];钢铁钒钛;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夏锋;白晨光;;钒钛磁铁精矿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流程的浅析[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付贵勤;鞠洪星;薛逊;孙健;王彩艳;朱苗勇;;酸性钒钛渣粘度及熔化性温度[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刘龙海;向成功;麦吉昌;罗新生;;高钒钛烧结在川鄂钒公司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0全国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古隆建;;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和展望[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文永才;杨素波;汤天宇;许立志;栾秋生;董履仁;陈伟庆;;钒钛转炉钢渣熔化特性的研究[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樊政炜;;加快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步伐着力构建攀西钒钛特色产业走廊——在2007年中国钢铁年会上的报告[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钰婷;沈俊;张昭;;用于SCR脱硝的钒钛催化剂的一种新制备方法[A];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8 刘伟;李文亮;蔡国庆;王希波;王文学;;钒钛高炉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研究[A];2012全国炼铁用耐火材料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祥 陈军;冀、皖、川第二届钒钛技术交流会召开[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贺建业;承德钒钛目标直指世界第一大钒厂[N];上海证券报;2007年

3 记者 陶琳 周军;中国组建钒钛技术攻关“国家队”[N];中国冶金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涛 董智永;打造我国最大的钒钛基地[N];经济参考报;2011年

5 承德新新钒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克忠;发展承德钒钛共享美好未来[N];中国冶金报;2002年

6 朱洪承 朱元蒿;承德钒钛螺纹钢8次中标三峡工程[N];中国冶金报;2004年

7 崔志刚 吴海涛 朱洪承;承德钒钛斥巨资实施蓝天绿地工程[N];中国冶金报;2004年

8 记者 武海波;立足优势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全力将钒钛制品打造成支柱产业[N];承德日报;2012年

9 通讯员 任宏博 陈超;承德市向中国最大钒钛制品基地猛进[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10 资深记者 周军 通讯员 王晶;钒钛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攀钢建成[N];中国冶金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龙胜;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还原提铁—湿法治金提取钛钒铬新过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健;电炉酸性钒钛渣还原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2 吕亚男;钒钛磁铁精矿固态还原及高效利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强;钒钛磁铁精矿烧结特性及其强化技术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铬型钒钛磁铁精矿还原提铁—湿法治金提取钛钒铬新过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7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