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塑料薄膜印刷用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21:10

  本文关键词:塑料薄膜印刷用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食品包装塑料薄膜印刷油墨主要是溶剂型聚氨酯油墨。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溶剂型油墨向水性油墨转型是油墨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备水性聚氨酯油墨的关键是合成出性能优异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常规的水性聚氨酯在耐水性、耐热性及附着性能等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难以在非极性塑料薄膜上附着。本论文旨在制备性能优异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将其应用在食品包装塑料薄膜印刷水性油墨中。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以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亲水性单体,制得了水性聚氨酯乳液,并探讨了DMPA的含量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及附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DMPA含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粒径逐渐减小,zeta电位逐渐增大,体系的粘度逐渐增大,贮存稳定性逐渐提高。水性聚氨酯的剥离强度随DMPA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当DMPA含量为4.0~4.5 wt%时,制得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及附着性能。2)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的性能及减少稀释溶剂的用量,在聚氨酯预聚体乳化分散后加入多官能度胺类扩链剂进行后扩链反应,制得了溶剂含量低、性能优异的水性聚氨酯,并研究了后扩链过程及不同官能度胺类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胺类扩链剂的后扩链反应主要发生在乳胶粒子表面,实际最大的扩链度约为60%。XRD、DSC、TG和T-剥离强度分析结果表明,三官能度的二乙烯三胺(DETA)是提高水性聚氨酯性能的一种有效的扩链剂。当乙二胺(EDA)/DETA摩尔比为2/3时,制得的水性聚氨酯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本文还研究了NCO/OH摩尔比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稳定性和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CO/OH摩尔比为1.6时,可制得固含量为40 wt%、溶剂含量为5 wt%、贮存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该乳液由于其溶剂含量低,可直接用作配制水性聚氨酯油墨的连接料,避免了溶剂回收的成本。以本实验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为连接料所制得的水性聚氨酯油墨具有良好的耐蒸煮性,可用于耐蒸煮食品包装PET薄膜印刷。3)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在非极性塑料薄膜上的附着力,本文采用含长脂肪链的三羟甲基丙烷单油酸酯(TMPM)作为二醇扩链剂,合成了含长脂肪烃侧链的水性聚氨酯,并考查了TMPM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FT-IR和1H NMR分析表明TMPM成功地引入到了水性聚氨酯分子中。随着TMPM含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的粒径增大,粘度降低,在塑料薄膜上的润湿性增强,附着性能提高。水性聚氨酯的剥离强度和热稳定性随着TMPM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TMPM含量为6.0 wt%时,水性聚氨酯的剥离强度和热稳定性最高。4)为了进一步提高水性聚氨酯在非极性薄膜上的附着性能,在含6.0 wt%TMPM的水性聚氨酯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含2个氨基的硅烷偶联剂(3-(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EAPTMS)对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扩链,合成了硅氧烷侧链均匀分布在聚氨酯主链上的水性聚氨酯乳液,并考查了AEAPTMS含量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FT-IR和1H NMR分析表明,AEAPTMS成功地引入到了水性聚氨酯分子中。随着AEAPTMS用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乳液在OPP薄膜上的润湿性增大。AEAPTMS中甲氧基水解生成硅羟基,硅羟基与聚氨酯分子链上的羟基进行缩合反应,增强了水性聚氨酯胶膜的内聚强度;硅羟基还与电晕处理后的OPP薄膜表面上的羟基等活性基团反应形成化学键,增强了胶膜与OPP薄膜的界面附着强度,从而提高了水性聚氨酯在OPP薄膜上的剥离强度。然而当AEAPTMS含量过高时,水性聚氨酯的交联密度过大,内聚强度过高,抑制了聚氨酯链段的运动,从而使得剥离强度降低。当AEAPTMS含量为2.0 wt%时,水性聚氨酯具有最大的剥离强度,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该水性聚氨酯配制的水性油墨在非极性的OPP薄膜上具有良好的附着牢度和耐蒸煮性等性能,可用作非极性塑料薄膜的印刷油墨。5)为了考查水性聚氨酯附着性能与交联密度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在聚氨酯合成过程中引入含3个羟基的三羟甲基丙烷(TMP),制得了内交联型水性聚氨酯。通过改变TMP含量来改变水性聚氨酯的交联密度,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得到了附着性能与交联密度间相互关系的拟合曲线,建立了经验方程。结果表明,随着TMP含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的交联密度和内聚强度逐渐增大,从而使其剥离强度逐渐增大,然而当TMP含量过多时,较大的交联密度抑制了聚氨酯分子链的运动,使得水性聚氨酯胶膜与PET薄膜间的界面附着强度降低,且剥离破坏类型由内聚破坏逐渐变化到界面破坏。当TMP含量为2.0 wt%时,水性聚氨酯的剥离强度最大,剥离破坏为内聚破坏和界面破坏的混合破坏。通过二项式拟合法得到了剥离强度(T)与TMP含量(x)相互关系的经验方程T=1.94+0.81x-0.22x2,也得到了剥离强度(T)与交联密度(υ相互关系的经验方程T=1.59+750.44υe-128313.62υe2。同时,方程υe=0.00045+0.0013x和υe=0.00050+0.0013x可表示交联密度与TMP含量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立的经验方程可得出,合适的交联密度是合成一种具有优异附着性能的水性聚氨酯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本文中,当交联密度为0.00292 mol/cm3时,水性聚氨酯的剥离强度最大,附着性能最好。6)采用石墨烯改性水性聚氨酯来提高其耐热性及力学性能等性能。首先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然后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GO进行改性,得到含氨基的GO,再采用二乙醇胺(DEA)进行还原,成功制得了含氨基的还原氧化石墨烯(A-r GO),最后采用A-r GO作为增强填料,利用氨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通过原位聚合法将A-r GO共价键合到水性聚氨酯分子链中,制得了A-r GO/WPU复合乳液。本文考查了原始石墨、GO和A-r GO的结构、形貌和性能及A-r GO含量对A-r GO/WPU复合乳液性能的影响。TEM和SEM分析表明,低含量(≤0.5 wt%)的A-r GO能均匀地分散在水性聚氨酯基体中。随着A-r GO含量的增加,A-r GO/WPU胶膜的力学性能、储能模量和热稳定性逐渐提高。然而,当A-r GO含量过多时,A-r GO的分散性降低,导致A-r GO/WPU胶膜的力学性能降低。当A-r GO含量为WPU固体分质量的0.5 wt%时,制得的A-r GO/WPU复合乳液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该复合乳液配制的水性油墨在PET薄膜上具有良好的附着牢度和耐蒸煮性,因此可用来印刷耐蒸煮食品包装PET薄膜。
【关键词】:水性油墨 水性聚氨酯 交联 硅烷偶联剂 石墨烯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S802.3;TS206.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22
  • 主要符号表22-23
  • 第一章 绪论23-63
  • 1.1 引言23-24
  • 1.2 塑料薄膜概述24-25
  • 1.3 水性油墨概述25-27
  • 1.3.1 水性油墨的组成25-26
  • 1.3.2 水性油墨连接料树脂的研究状况26-27
  • 1.4 水性聚氨酯连接料27-38
  • 1.4.1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27-28
  • 1.4.2 水性聚氨酯连接料的关键性能及其影响因素28-31
  • 1.4.3 提高水性聚氨酯性能的方法31-38
  • 1.5 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38-49
  • 1.5.1 石墨烯的结构39-40
  • 1.5.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40-41
  • 1.5.3 氧化石墨烯的改性41-45
  • 1.5.4 氧化石墨烯的还原45-47
  • 1.5.5 石墨烯/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47-49
  • 1.6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49-53
  • 1.6.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49-50
  • 1.6.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50-51
  • 1.6.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51-53
  • 参考文献53-63
  • 第二章 DMPA含量对水性聚氨酯附着性能的影响63-74
  • 2.1 引言63
  • 2.2 实验部分63-66
  • 2.2.1 原料63-64
  • 2.2.2 制备过程64
  • 2.2.3 水性聚氨酯胶膜的制备64
  • 2.2.4 分析测试64-66
  • 2.3 结果与讨论66-71
  • 2.3.1 红外光谱66
  • 2.3.2 乳液性能66-67
  • 2.3.3 润湿性67-69
  • 2.3.4 附着性能69-71
  • 2.4 本章小结71-72
  • 参考文献72-74
  • 第三章 不同官能度胺类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74-91
  • 3.1 引言74-76
  • 3.2 实验部分76-78
  • 3.2.1 原料76
  • 3.2.2 制备过程76
  • 3.2.3 水性聚氨酯胶膜的制备76-77
  • 3.2.4 分析测试77-78
  • 3.3 结果与讨论78-87
  • 3.3.1 扩链度78-81
  • 3.3.2 扩链剂的类型对水性聚氨酯性能的影响81-84
  • 3.3.3 EDA和DETA扩链的水性聚氨酯的性能84-87
  • 3.4 本章小结87-88
  • 参考文献88-91
  • 第四章 含长脂肪烃侧链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91-108
  • 4.1 引言91-92
  • 4.2 实验部分92-95
  • 4.2.1 原料92
  • 4.2.2 制备过程92-93
  • 4.2.3 水性聚氨酯胶膜的制备93
  • 4.2.4 分析测试93-95
  • 4.3 结果与讨论95-104
  • 4.3.1 红外光谱95-96
  • 4.3.2 核磁氢谱96-98
  • 4.3.3 乳液粒径及粘度98-99
  • 4.3.4 附着性能99-102
  • 4.3.5 胶膜的表面性能102
  • 4.3.6 DSC分析102-103
  • 4.3.7 TG分析103-104
  • 4.4 本章小结104-105
  • 参考文献105-108
  • 第五章 含硅氧烷侧链的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108-130
  • 5.1 引言108-110
  • 5.2 实验部分110-113
  • 5.2.1 原料110
  • 5.2.2 制备过程110
  • 5.2.3 水性聚氨酯胶膜的制备110-111
  • 5.2.4 分析测试111-113
  • 5.3 结果与讨论113-124
  • 5.3.1 红外光谱113-115
  • 5.3.2 核磁氢谱115-116
  • 5.3.3 乳胶粒的粒径及形态116-118
  • 5.3.4 附着性能118-119
  • 5.3.5 胶膜的表面性能119-120
  • 5.3.6 力学性能120-121
  • 5.3.7 XRD分析121-122
  • 5.3.8 DSC分析122-123
  • 5.3.9 TG分析123
  • 5.3.10 AEAPTMS和APTES对WPU性能影响的比较123-124
  • 5.4 本章小结124-126
  • 参考文献126-130
  • 第六章 交联对水性聚氨酯附着性能的影响130-149
  • 6.1 引言130-132
  • 6.2 实验部分132-135
  • 6.2.1 原料132
  • 6.2.2 制备过程132-133
  • 6.2.3 水性聚氨酯胶膜的制备133
  • 6.2.4 分析测试133-135
  • 6.3 结果与讨论135-145
  • 6.3.1 红外光谱135-136
  • 6.3.2 乳液性能136-137
  • 6.3.3 胶膜的表面性能137-138
  • 6.3.4 结晶性138-139
  • 6.3.5 力学性能139-140
  • 6.3.6 动态力学性能140-142
  • 6.3.7 剥离强度142-143
  • 6.3.8 剥离强度、交联密度及TMP含量间的相互关系143-145
  • 6.4 本章小结145-146
  • 参考文献146-149
  • 第七章 含氨基的还原氧化石墨烯/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149-171
  • 7.1 引言149-150
  • 7.2 实验部分150-155
  • 7.2.1 原料150-151
  • 7.2.2 制备过程151-153
  • 7.2.3 A-r GO/WPU胶膜的制备153
  • 7.2.4 分析测试153-155
  • 7.3 结果与讨论155-165
  • 7.3.1 A-r GO的结构及性能155-159
  • 7.3.2 A-r GO/WPU复合乳液的性能159-165
  • 7.4 本章小结165-167
  • 参考文献167-171
  • 第八章 水性聚氨酯油墨的配制及性能研究171-177
  • 8.1 引言171
  • 8.2 水性聚氨酯油墨的配制171-172
  • 8.2.1 主要原料171
  • 8.2.2 水性聚氨酯油墨的配制171
  • 8.2.3 性能测试171-172
  • 8.3 结果与讨论172-175
  • 8.3.1 细度分析173
  • 8.3.2 初干性分析173
  • 8.3.3 附着牢度分析173-174
  • 8.3.4 抗粘连性分析174
  • 8.3.5 耐水性分析174
  • 8.3.6 耐蒸煮性分析174-175
  • 8.4 本章小结175-176
  • 参考文献176-177
  • 结论与展望177-18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80-183
  • 致谢183-184
  • 附件1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婷婷;张龙越;项尚林;黄健;陈贤益;;乙二胺对复合薄膜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影响[J];包装工程;2007年12期

2 孙雪娇;夏正斌;李伟;曹高华;张燕红;李忠;;HDI三聚体改性磺酸盐型高固含量水性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3 颜财彬;傅和青;陈焕钦;;HDI/IPDI对水性聚氨酯及胶膜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2年07期

4 邹正光;俞惠江;龙飞;范艳煌;;超声辅助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9期

5 李赏;赵伟;王家堂;钱柳;王坤;潘牧;;薄纸状氧化石墨和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塑料薄膜印刷用水性聚氨酯油墨连接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1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661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