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04:14

  本文关键词: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任何事故发生之前,都有征兆出现,注重事故前征兆的识别和管理研究,充分认识险兆事件的作用机制,是实现事故控制“关口前移”的重要途径,符合安全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本文运用事故致因理论、多层次理论、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文献梳理、实证分析,对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影响因素、明确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提出防控对策,为煤矿火灾事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收集了2002至2013年发生的75起煤矿火灾事故,从人、机、环、管的角度分析产生火灾事故的原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44例煤矿外因火灾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人、机、环、管四个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可知人的因素是导致煤矿外因火灾事故的最主要可控因素。其次,从火灾发生的三要素着手,借助与矿工进行深度访谈,找出了7大类50种容易导致点火源产生的员工不安全行为,为编制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奠定基础。利用实证分析对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包括安全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安全态度包括风险感知和便捷感知;主观规范包括来自管理者的压力和来自工友的压力;知觉行为控制包括自我效能和工作条件。通过分析得出安全态度与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主观规范与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7;知觉行为控制与员工不安全行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第三,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多层次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初步构建了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模型,提出了假设。利用实证分析验证了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且员工不安全行为在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员工不安全行为又分为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和员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包括安全政策的制定、安全规程的实施、安全环境的提供、对员工个体行为的管理和安全监督。员工个体的不安全行为包括参与性行为和服从性行为。最后利用HLM7.0多层次分析软件,验证了班组安全氛围这一群体变量在员工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班组安全氛围在员工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班组安全氛围良好时,员工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关系会减弱,即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发生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可能性会降低。班组安全氛围这一群体变量又包括沟通交流、安全知识培训、安全动机、安全监督。通过多层次分析可知,安全知识培训与安全动机在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沟通交流、安全知识培训、安全动机和安全监督在员工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以上研究成果丰富和扩展了煤矿险兆事件发生的作用机制,厘清了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员工不安全行为、班组安全氛围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给防控煤矿火灾事故和险兆事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有利于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不安全行为意向 不安全行为 班组安全氛围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 多层次分析 作用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7
  • 1.1 选题的背景11-1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 1.2.1 研究目的13
  • 1.2.2 研究意义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3-24
  • 1.3.1 行为意向的研究现状13-15
  • 1.3.2 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15-18
  • 1.3.3 险兆事件研究现状18-21
  • 1.3.4 安全氛围的研究现状21-24
  • 1.3.5 本课题组相关研究现状24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4-27
  • 1.4.1 研究内容24-26
  • 1.4.2 技术路线26-27
  • 2 煤矿火灾事故影响因素分析27-41
  • 2.1 煤矿火灾事故的概念和分类27-28
  • 2.1.1 煤矿火灾概念27
  • 2.1.2 煤矿火灾事故分类27-28
  • 2.2 煤矿外因火灾发生的三要素28-29
  • 2.3 煤矿外因火灾事故原因分析29-40
  • 2.3.1 近年来煤矿火灾事故案例29-34
  • 2.3.2 煤矿火灾事故统计分析34-37
  • 2.3.3 煤矿外因火灾事故原因的灰色关联分析37-40
  • 2.4 本章小结40-41
  • 3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初始模型构建41-47
  • 3.1 研究假设提出41-45
  • 3.1.1 不安全行为意向与不安全行为关系41-42
  • 3.1.2 不安全行为与煤矿火灾险兆事件关系42-44
  • 3.1.3 班组安全氛围的调节作用44-45
  • 3.2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初始模型45-46
  • 3.3 本章小结46-47
  • 4 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47-82
  • 4.1 研究假设提出47-49
  • 4.1.1 安全态度47-48
  • 4.1.2 主观规范48
  • 4.1.3 知觉行为控制48-49
  • 4.2 量表设计49-58
  • 4.3 小样本调查问卷的初步测试58-65
  • 4.3.1 样本描述性统计58-59
  • 4.3.2 量表的净化和信度分析59-61
  •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61-65
  • 4.4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验证性分析65-79
  • 4.4.1 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66-74
  • 4.4.2 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74-79
  • 4.5 结果分析79-80
  • 4.6 本章小结80-82
  • 5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研究82-114
  • 5.1 量表设计82-83
  • 5.2 小样本数据测试83-90
  • 5.2.1 样本描述性统计83
  • 5.2.2 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的项目净化和探索性因子分析83-84
  • 5.2.3 员工不安全行为量表的项目净化和探索性因子分析84-87
  • 5.2.4 班组安全氛围量表的项目净化与探索性因子分析87-88
  • 5.2.5 煤矿火灾险兆事件量表项目净化和探索性因子分析88-90
  • 5.3 正式样本数据处理90-109
  • 5.3.1 量表收集90-91
  • 5.3.2 量表的信度分析91-92
  • 5.3.3 量表的效度分析92-95
  • 5.3.4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的中介效应分析95-101
  • 5.3.5 班组安全氛围的调节效应分析101-109
  • 5.4 结果分析109-110
  • 5.5 研究检验假设结果的总结110-113
  • 5.6 本章小结113-114
  • 6 结论114-117
  • 6.1 主要工作和结论114-115
  • 6.1.1 主要工作114
  • 6.1.2 结论114-115
  • 6.2 创新点115-116
  • 6.3 展望116-117
  • 致谢117-119
  • 参考文献119-129
  • 附录Ⅰ129-130
  • 附录Ⅱ130-132
  • 附录Ⅲ132-136
  • 附录IV136-1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锴;生产过程中个体不安全行为及其控制[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2 姜金善;杜绝不安全行为 减少事故的发生[J];化工劳动保护;2001年07期

3 梁玉光,陈建田;煤矿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对策[J];安全与健康;2002年19期

4 黄清武,陈伯辉,沈斐敏;人的不安全行为干预技术[J];安全与健康;2002年23期

5 王文先;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J];中国矿业;2003年07期

6 林金本,黄俊才;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J];安全与健康;2003年17期

7 王文先;对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与控制[J];安防科技;2004年10期

8 刘凤艳;;控制不安全行为的三种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7期

9 付相秋,姜安治;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年06期

10 薛福连;;怎样克服不安全行为[J];现代职业安全;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腊元;;不安全行为的剖析与控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梁文彦;;关爱生命 安全发展——不安全行为心理浅析[A];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安全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曲作明;刘子英;史燕伟;;浅谈人的不安全行为危害辨识方法的应用[A];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第四届吉林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赖德贤;;浅论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张静;;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法探索[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薛爱玲;;杜绝不安全行为 确保安全生产[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谢英晖;;不安全行为与零事故活动[A];第二十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学锋;;对安全生产中不安全行为控制的几点认识[A];山东铁道学会铁路运输安全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1年

9 车超;王天生;;安全沟通卡在实际应用中问题的探讨[A];“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论文集[C];2014年

10 丁魁强;;行车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分析与风险控制[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连家;扬子全员查找身边“不安全行为”[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邵敏;海孜矿助职工告别不安全行为[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黄斌 俞春华;不安全行为坚决纠正[N];中国石化报;2011年

4 薛福连;人的不安全行为及对策[N];经理日报;2003年

5 张玉发;行为、心理与安全生产[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杨文礼;马岭管子站对不良现象模拟罚款[N];中国石油报;2007年

7 郑红光;矿校联手研究和控制不安全行为[N];经理日报;2007年

8 唐相彦;有执行才有安全[N];人民铁道;2007年

9 山东省淄博市燃料公司 刘修殿;反习惯性不安全行为应对症下药[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10 周洪亮 董莉;“与不安全行为告别,做有素养的安全人”[N];经理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超;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高瑞霞;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任玉辉;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4 赵广金;煤田地质钻探员工的可靠性因素测试及不安全行为的评估[D];天津大学;2012年

5 孙淑英;家具企业实木机加工作业安全行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梁振东;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李磊;矿工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及组合干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8 张孟春;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的认知机理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2年

9 宁德春;矿井建设项目安全事故机理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徐卫东;海洋石油工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顺;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协同管理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白吉磊;新龙公司员工不安全行为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赵泓超;基于生理—心理测量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4 邹湘凯;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5 张定;基于风险的未遂事件和不安全行为暴露及控制机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建生;金能公司井下员工不安全行为管控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7 解学才;非煤矿山生产过程人因分析及建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8 冯鹏;安全行为态度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研究—感情承诺的调节作用[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9 潘杰锋;基于不安全行为校正模型的电力集体企业安全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刘禹彤;考虑行为的码头作业流程安全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不安全行为意向对煤矿火灾险兆事件作用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66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