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病毒重要亚型的进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3:02

  本文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重要亚型的进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流感病毒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体,能感染广泛宿主,每年季节性的流行造成全球约6亿人感染,并导致250,000~500,000人死亡,其中造成主要感染和死亡是甲型流感病毒。更具威胁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偶然的大流行更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全球共暴发四次甲型流感病毒大流行,1918西班牙H1N1大流感,1957亚洲H2N2大流感以及1968香港H3N2大流行,每一次都造成了上百万人的死亡。在2009年,一种新的猪源H1N1流感病毒在数周之内传遍全球,尽管死亡率不高,但其极强的传播能力,给全球造成巨大恐慌。这几次大流行都是由于动物源性的流感病毒跨越宿主屏障感染人所导致。除大流行外,动物源性流感,尤其是禽流感,不断的跨越宿主限制,持续造成散发的,小规模的人感染疫情,如H5N1,H7N7,H7N9,H9N2等。尽管还未造成大流行,但这些流感与将来可能不断出现的新型流感已经对人类健康形成严重威胁。流感能跨过宿主范围限制与其快速的进化变异密切相关。甲型流感病毒进化主要由两方面驱动,第一是突变,流感病毒较高的复制错误率使其可以通过不断积累突变来躲避宿主免疫,也可以逐渐产生适应宿主的变异。第二是“重配”,流感病毒具有分节段的基因组,因而不同流感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形成包含不同病毒基因片段的新型流感病毒。这两种机制共同帮助流感跨越宿主屏障。因而研究甲型流感病毒进化对于揭示流感病毒跨宿主传播机制有重要意义。当前日益增加和完善的流感病毒资源数据库与不断发展成熟的分子进化理论让我们能够更全面,以新的角度,更深入的认识流感病毒宿主适应性变异规律,“重配”规律,以及新流感的产生等规律。这些规律的把握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预防流感疫情以及做好流感的防控。在本研究论文中,我们利用公开的流感病毒基因组数据,流行病学信息,以及表型信息等,通过系统发生与分子进化研究方法,探索流感病毒进化相关规律,尤其关注新流感的起源形成,病毒的跨宿主传播,重配,以及地理传播等规律。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首先利用全基因组序列构建了甲型流感病毒进化全景图,进化全景图使我们能够全面还原流感病毒的进化历史与模式。我们的进化全景图能真实反映流感病毒在进化过程中的重配与跨宿主传播现象,如1957年H2N2,1968年H3N2的人流感与禽流感重配,2009 H1N1的多重重配等。借助进化全景图与其它系统发生与“溯祖”方法,我们重新审视了H3N2流感的起源。虽然目前已有的研究证实H3N2型人流感病毒是由先前在人群中流行的H2N2与禽流感病毒重配产生,并从禽流感中获得了HA和PB1基因片段,但很多细节的科学问题并不清楚。在回答与H3N2起源相关问题外,我们还通过祖先序列的重建与比较,分析了H3N2产生初期适应人宿主发生的相关进化变异。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详细分析了H3N2在人群中流行之后的变异规律,快速进化变异的甲型H3N2流感自产生后常年持续在人群中流行,每年季节性的暴发造成全球大量的感染与死亡。由于其表面糖蛋白血凝素HA受到强烈的免疫选择,之前众多研究集中探讨与HA“抗原漂变”相关的进化规律,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它几个病毒蛋白的适应性进化,并且流感病毒蛋白内或者不同蛋白间受正选择位点之间的进化关系也不清楚。在本部分中,我们旨在分析H3N2所有蛋白正选择位点的变异及其之间联系,通过正选择检测和互信息计算,我们发现流感病毒蛋白正选择位点的突变是关联以及协同进化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联系是由于单一蛋白自身功能和结构的限制,或者不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功能合作。所有这些发现提示流感病毒蛋白的进化是高度有联系,且互相约束和协同的。我们的这些发现帮助揭示了与流感病毒重配限制和跨宿主感染相关的进化规律。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对中国新发的禽流感H7N9展开溯源分析,2013年,一种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在中国暴发,疫情造成了超过数百人感染。在本部分中,我们对这次新发的H7N9流感进行了全面的溯源,通过系统发生分析和全面完整的基因组序列比较,我们发现本次新发的H7N9是通过多次不断“重配”产生,其中长三角一带的禽流感H9N2基因池为新H7N9的产生提供了内部基因节段。进一步的“溯祖”分析表明H7N9在感染人前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并且与H9N2基因池“重配”形成多样H7N9的过程仍然持续。这些结果提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如活禽市场的关闭等,来切断H7N9与H9N2的持续重配,这些措施对于疫情的防控以及防止新流感的产生至关重要。在最后一章里,我们详细研究了H7N9产生的平台中国禽流感H9N2的地理扩散与传播。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如H7N9的形成,表明禽流感H9N2可能是产生新流感的一个平台。H9N2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分布,偶尔的跨宿主以及与其它亚型流感病毒的重配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尽管中国禽流感H9N2的抗原性、谱系发展等进化规律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有关其在中国的地理扩散与传播过程却知之甚少。了解H9N2的地理传播与迁移规律将帮助我们更好的对疫情、甚至流感暴发做好防控。在本研究中,通过最新发展的贝叶斯系统发生地理学方法,本研究确定了中国禽流感H9N2的起源,迁移模式,以及此过程中的种群变化动态。结果提示,野鸟的迁徙,禽类的贸易和运输对H9N2在中国的扩散起重要作用;此外,由于H9N2持续的迁移和进化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建议应提高中国禽类贸易的生物安全标准与规范,并建立起广泛的对迁徙野鸟中甲型流感病毒的监测体系。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 分子进化 重配 系统发生学 H3N2 H7N9 系统发生地理学 H9N2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73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7-9
  • 摘要9-12
  • Abstract12-15
  • 第一章 绪论15-25
  • 1.1 甲型流感病毒概述15-18
  • 1.2 甲型流感病毒宿主限制性及其分子机制18-19
  • 1.3 甲型流感病毒进化动力与相关研究19-22
  • 1.3.1 抗原漂变19-20
  • 1.3.2 抗原转变与重配20-22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22-25
  • 1.4.1 本文相关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科学问题22-23
  • 1.4.2 论文的主要结构23-25
  • 第二章 从甲型流感病毒进化全景到人流感H3N2病毒起源及其适应性变异25-45
  • 2.1 研究背景25-26
  • 2.2 材料与方法26-29
  • 2.2.1 数据准备及甲型流感病毒进化全景图构建26-28
  • 2.2.2 人流感H3N2病毒起源估计28-29
  • 2.2.3 H3N2跨宿主适应性变异推断29
  • 2.3 结果29-42
  • 2.3.1 甲型流感全景进化分析29-32
  • 2.3.2 H3N2起源分析32-39
  • 2.3.3 H3N2跨越宿主进化变异39-42
  • 2.4 讨论与结论42-45
  • 第三章 人流感H3N2病毒的协同进化研究45-66
  • 3.1 研究背景45-46
  • 3.2 材料与方法46-49
  • 3.2.1 人流感H3N2基因序列准备46
  • 3.2.2 H3N2蛋白正选择位点的计算46-47
  • 3.2.3 正选择位点的关联突变计算47-48
  • 3.2.4 蛋白间关联网络的构建48-49
  • 3.2.5 流感病毒蛋白同源模建49
  • 3.3 结果49-62
  • 3.3.1 H3N2流感病毒蛋白正选择位点筛选49-54
  • 3.3.2 流感病毒正选择位点之间的协同进化54-58
  • 3.3.3 推断正选择位点间协同突变的驱动力58-62
  • 3.4 讨论与结论62-66
  • 第四章 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及进化分析66-81
  • 4.1 研究背景66-67
  • 4.2 材料与方法67-69
  • 4.2.1 H7N9基因组序列获取与多序列比对67-69
  • 4.2.2 系统发生学推断与分歧时间估计69
  • 4.3 结果69-78
  • 4.3.1 系统发生分析与分子进化推断69-74
  • 4.3.2 H7N9病毒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74-77
  • 4.3.3 新发禽流感H7N9病毒的起源过程推断77-78
  • 4.4 讨论与结论78-81
  • 第五章 中国禽流感H9N2病毒的系统发生地理学研究81-97
  • 5.1 研究背景81-82
  • 5.2 材料和方法82-85
  • 5.2.1 序列数据的收集与多序列比对82
  • 5.2.2 贝叶斯系统发生地理学重建与分析82-85
  • 5.2.3 禽流感H9N2病毒地理扩散的可视化85
  • 5.3 结果85-93
  • 5.3.1 中国禽流感H9N2病毒的系统发生地理学重建85-88
  • 5.3.2 禽流感H9N2病毒地理扩散的时空动态88-92
  • 5.3.3 禽流感H9N2病毒传播过程中的群体动力学92-93
  • 5.4 讨论与结论93-97
  • 第六章 全文总结97-101
  • 参考文献101-115
  • 文献综述115-123
  • 参考文献120-123
  • 致谢123-125
  • 个人简历125-129
  • 代表性论著1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几乎所有流感病毒都源于鸟类——访旅美中国学者哈亚[J];浙江林业;2004年02期

2 杨涛,杜绍范,刘明;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兽医;2005年03期

3 魏宏,林锋强,庄向生,张步伍;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的结构与功能[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09期

4 林u&;周伦江;庄向生;;应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流感病毒[J];福建畜牧兽医;2007年06期

5 贺英;曹旺斌;;A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8年01期

6 赵朴;郑玉姝;贾贝贝;刘兴友;李海燕;;A型流感病毒PB1-F2研究进展[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08年07期

7 赵朴;郑玉姝;乔传玲;贾贝贝;刘兴友;;A型流感病毒逃避免疫应答的策略[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年10期

8 葛叶;邓国华;;A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9年02期

9 陈继明;孙映雪;刘朔;蒋文明;陈杰;侯广宇;李金平;;2009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来源和去向分析[J];科学通报;2009年12期

10 杨琴;张兴晓;杨灵芝;;3种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的比较[J];动物医学进展;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雄伟;李叶;杨卓;;A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杨琴;张兴晓;杨灵芝;郭庆栋;;流感病毒在三种细胞中的生长对比[A];山东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袁达康;黄勇;杨华可;黎景全;李艳芬;;东莞市2004-2008年流感病毒监测结果及分析[A];新发传染病防治学习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玉伟;夏咸柱;扈荣良;王立刚;刘丹;邹啸环;黄耕;贺文琦;;虎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基因分析与抗体调查(摘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5 李叶;廖明;辛朝安;;A型流感病毒对小鼠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A];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研究新成果汇编[C];2004年

6 曲敬来;常晓;;流感病毒A上呼吸道感染快速诊治的研究[A];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许飞;张伟;;流感病毒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江西3例报道[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首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冉伟;孙艺学;朱利塞;丁壮;丛彦龙;;流感病毒种内与种间传播的影响因素[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高福;;流感病毒跨种传播的结构学基础[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专题报告一[C];2014年

10 孙丹丹;包永占;史万玉;钟秀会;;中药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主任医师 冀衡;流感病毒[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2 杨孝文 编译;揭开20世纪初西班牙大流感致命秘密[N];北京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狼”依然在家门口徘徊[N];科技日报;2008年

4 ;锁住流感病毒,全能疫苗包打天下[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叶圣琳;生活小细节与健康大作用[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常青 王均珠;可快速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N];贵阳日报;2009年

7 本报驻英国记者 何屹;从病毒学揭秘甲型H1N1流感病毒[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国远 杨伶;世卫调查:初步揭秘甲型流感病毒[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郝成涛;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试剂形成配套体系[N];科技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霞;抱着“枪”睡大觉[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家立;A型流感病毒感染诱导COX2基因表达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2 徐一鸣;流感病毒多亚型检测方法的研制和应用[D];吉林大学;2009年

3 朱紫祥;p53在I型干扰素介导的先天性抗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4 张守平;p-STAT1蛋白参与调节A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及炎性反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靳远;甲型流感病毒重要亚型的进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6 李雪辉;肺炎支原体及流感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估应用及探索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7 李青;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结构、耐药及新型抑制剂作用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魏东;p38MAPK在H9N2-SIV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9 崔巍;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流感病毒及疗法[D];南开大学;2014年

10 贾雷立;禽流感病毒分离、复合多表位重组体构建及实验免疫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锡宏;上海地区流感流行与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高蕾;中国部分地区猪血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交叉免疫研究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颖;天津市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4 朱云;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邢晓会;2008-2012年我国B型流感病毒耐药毒株的流行状况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6 秦萌;流感病毒检测新技术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7 刘洪强;流感病毒染布氏田鼠动物模型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徐秋林;流感病毒寡核苷酸检测芯片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赵刚;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韦天彬;汕头市区2004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病毒的监测[D];汕头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重要亚型的进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21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