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消费者溢价差异和竞争影响下的企业绿色生产决策

发布时间:2017-12-09 18:38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溢价差异和竞争影响下的企业绿色生产决策


  更多相关文章: 碳限额与交易 环保意识 绿色消费 市场细分 定价策略 纳什均衡


【摘要】: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引发的生态、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人为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为了限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相应的排放政策以限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最典型的两种减排政策是碳排放限额与交易政策和碳税政策,中国和欧盟采用碳限额与交易政策。碳限额与交易政策为企业减排提供了政策依据,同时,在市场上的消费者需求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具有环保意识,市场上出现增长的环保产品需求。消费者的环保需求则为企业的减排及其他环保生产提供了市场动力。基于政策和市场需求和竞争方面对企业减排决策产生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模型,对企业的环保生产决策进行研究。1.在碳限额与交易下企业的低碳生产决策在大量对企业低碳生产决策进行的研究中,通常注重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减排,忽略了低碳产品和传统产品的产品差异性,以及在产品具有差异性下的市场反应。本文将碳限额与交易政策和两种产品在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差异性两种因素进行考虑,给出企业综合考虑政策和需求下的最优低碳生产决策。对企业的最优生产策略研究发现,在低碳生产成本低于一定限额时,企业同时向市场提供低碳产品和传统产品,可以增加产品销量,增加企业总利润。对碳限额与交易对企业产量和排放量的分析发现,企业会根据碳交易市场中的碳价调整两种产品的价格和产量,碳价对低碳生产可能产生促进作用,也有可能产生抑制作用。对于总的碳排量,碳限额与交易总能实现减排的效果,而且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碳价的升高而减少。2.消费者具有环保溢价差异时企业的生产决策考虑到市场中消费者的差异性,本文将市场中消费者按照环保溢价水平的高低分为两类人群:绿色人群和普通人群。在市场细分的情况下,确定企业在同时生产环保产品和传统产品时最优的价格和产量决策。研究发现,企业需要根据市场中绿色人群的比例和人群溢价水平确定绿色产品的市场定位。在高绿色人群比例情况下,厂商会对绿色产品制定较高价格,从而形成的市场均衡为:绿色产品仅服务于绿色人群,传统产品仅服务于普通人群;当市场中绿色人群比例较低时,厂商会对绿色产品制定较低价格,将绿色产品和传统产品同时服务于绿色人群和普通人群。3.竞争对企业的环保生产决策的影响竞争对企业的产品策略存在很大影响。本文在垄断商生产两种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传统厂商和环保厂商最为竞争对手时如何制定各自的产品策略。在寡头竞争情况下,本文分别研究了两个厂商同时出手时和环保厂商作为进入者后出手时的产品策略。在同时出手时,存在不同绿色人群比例下的唯一的纳什均衡。在纳什均衡下,环保企业的生产存在着阈值,通过比较发现,同时出手情况下环保生产的成本条件要比垄断商情况下宽松,也就是说,竞争有利于环保企业的生产。在同时出手的寡头竞争中,传统企业的利润总是随着绿色人群比例的增长而减少,但是对于环保生产来说,由于两个厂商之间对于生产份额的竞争加剧,利润可能随着绿色人群比例的上升而减少。考虑环保生产厂商作为市场进入者的情况,如果传统厂商未预料到市场进入者,则环保厂商可以在较高的生产成本条件下进入市场,并根据市场中绿色人群比例和环保生产成本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当传统厂商预料到新进入者时传统厂商会依据进入者的反应函数制定最优的阻挠政策。通过求解纳什均衡,,本文发现,当环保生产成本较高时,在唯一的纳什均衡下,环保企业无法进入普通人群市场,仅服务于绿色人群市场。在环保生产成本较低情况下,传统厂商会根据市场中绿色人群比例的大小确定其阻挠政策:当市场中绿色人群比例较低时,传统厂商允许环保厂商进入普通人群市场;当绿色人群比例较高时,传统厂商会降低传统产品价格阻止环保厂商进入普通人群市场。在先后出手的竞争中,环保生产厂商进入市场的成本条件对比同时出手情况进一步放松。通过对两个厂商的利润分析发现,两个厂商的利润都有可能随着绿色人群溢价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也可以都随着市场中绿色人群比例的增长而增加。通过对碳限额与交易、消费者环保溢价差异和竞争三个影响因素下,本文研究了传统企业和环保企业最优的生产决策,文章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环保生产的价格、产量和成本条件,为环境政策制定者、传统厂商的生产转型、环保厂商的市场竞争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322;F2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震;王天然;;全球石油行业竞争性并购溢价与价值不确定性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邹彩芬;;并购溢价的决定因素——基于目标公司的整体情况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泰君安 姜超;信用溢价回落 中级债优势凸现[N];证券时报;2009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朱景锋;溢价率大幅走低 瑞福进取定价成难题[N];证券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江沂;封闭债基年末溢价急速缩小[N];中国证券报;2010年

4 平安证券综合研究所 华建强;权市整体表现疲软认购证溢价水平两极分化[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任亮;25.9% A、H股溢价水平再创新低[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6 记者 凌关胜 李子文;南宁宅地溢价第一[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成都证券投研中心 谭向阳;公司基本面决定溢价高低[N];中国证券报;2004年

8 记者 董凤斌;溢价率有下降趋势[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特约撰稿 麦秋虹;认购证溢价水平提升[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杜志鑫;20% 嘉实多利进取创上市债基溢价新高[N];证券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唐文之;消费者溢价差异和竞争影响下的企业绿色生产决策[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于健;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溢价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聂志萍;对价方式、溢价率与中长期业绩[D];厦门大学;2008年

4 郑志丹;基于折价与溢价的中国IPO价格及超额收益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新;AH股溢价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汝青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苟莹;我国分级基金折溢价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4 白雪;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溢价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郑俊;股票大宗交易溢价成交的投资机会[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6 康睿强;我国医药行业并购溢价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张晓佳;文化企业同业并购溢价与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李磊;城市居住用地土地溢价率空间变异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9 杨林栋;股权结构对并购溢价的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李波;在美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71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71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