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现状及价格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0 17:26

  本文关键词: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现状及价格问题研究 出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碳排放交易 碳减排成本 期权定价 交易价格 博弈分析


【摘要】:碳排放交易机制作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有效实现全球减排的三种灵活机制之一,对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全球二氧化碳的平均减排成本,传导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发挥着重要作用。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得比较成熟,世界上已经建立了多个碳交易平台。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相比,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尚未形成统一的区域性市场体系。2012年初,国家相关部委就正式宣布京津沪渝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我国的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备受关注。本文就是以“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现状及价格问题”为核心,从现状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模型为支撑,以数据为基础,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梳理了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构建了碳交易市场的八个指标,研究了碳交易市场的减排成本,建立了碳交易市场的价格模型,分析了碳价波动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现状和构建研究。第一,借鉴国际成熟碳交易市场的经验,梳理我国七个碳交易试点区域配额分配方式、减排目标、交易量等情况的现状,提出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构建的优势是坚定的国家政策支持、巨大的供给和需求,我国碳市场发展的约束条件,如缺乏微观制度保障、总量控制和碳强度分裂、减排行业单一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匮乏等。全国性统一碳市场的构建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压力的迫切需要,是我国紧跟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步伐的必然趋势。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先地区试点后全面推进,先行业试点后强制减排,先政府引导后市场主导,先站稳国内市场再谋求国际竞争,先发展基础碳交易再创新碳金融产品。纵向来看,在现行的碳交易试点成熟后,可以考虑建设区域性碳交易市场,这种区域性市场可以避免资源浪费,消除行政壁垒,形成规模优势和区域溢出效应,然后再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应逐步推行,充分认识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横向来看,应逐步拓展限排行业。目前的试点多是选择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但必须看到,这些行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必然会继续带来排放增加,碳交易也会增加这些行业的减排成本,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丰富限排行业,特别是那些产业技术上有提升空间,限排成本也有降低可能的行业。第二,借助DSR模型,从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和发展状态两个维度,选取碳交易市场建立时考虑的八个指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09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聚类分析进行碳交易市场后续发展的实证研究,认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不应“分省而治”;应分层推进、逐级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中国碳交易市场构建时应首先考虑火电行业的碳交易市场。(2)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减排成本研究。基于减排成本视角分析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从微观角度,研究了企业在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中的减排成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企业根据成本所作的最优决策,并对均衡结果做了探讨,得到如下结论: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前提是,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潜在收益大于其成本。三个电力企业的静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只要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边际成本差异,在参与交易时,博弈的纳什均衡会趋于或者都参与交易,或者都拒绝参与交易。若没有额外的激励或惩罚,在缺乏强制性减排目标时,只要有一家企业选择拒绝参与交易,则重复博弈后,所有企业都将选择拒绝参与交易。因此,要建立和健全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市场交易机制。这不光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促进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保持市场流动性的基础,一个缺乏活力,甚至“零交易”的碳市场,是无法实现环境资源有效配置的。从宏观角度,研究了中国30个省份因为减排约束目标导致的潜在成本支出,运用期权定价方法构建碳排放期权模型,选择统计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得到了30个省份的减排成本。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为标的资产,建立期权定价模型,以“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约束性目标为阙值,研究30个省份因为完成减排目标可能导致的潜在减排成本数值,首先,根据人口阻滞增长模型,利用人口统计数据,借助matlab软件对参数进行模拟估计,其次,利用ipcc提供的方法计算各省市碳排放量,借助eviews软件模拟简化stirpat模型的参数,最后,应用matlab软件计算模型提供的潜在支出值,本文的研究清晰勾勒出各省份完成减排任务所面对的可能成本值。因此,本章的实证研究发现,统一的减排目标设置会给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带来巨大的潜在成本增加,这对于经济迫切需要发展,基础尚待进一步完善的省份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负担,因此,动态化的目标分解和考核机制对我国“十二五”碳强度目标的完成非常关键,对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后续发展也至关重要。(3)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价格问题研究。根据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不同分配方式是否会影响碳交易价格?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碳价又是如何确定的?构建数理模型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区分不同配额分配方式,构建碳交易市场内参与交易企业的目标规划模型,根据一阶条件确定他们的最优策略,分别得到企业的最优产量和对应碳价,并选择电力企业的一个算例进行具体分析。两种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对参与碳交易企业的收益、碳排放量和碳排放配额价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电力市场的算例表明,高排放企业和低排放企业总收益在统一的电价下是一样的,碳排放配额价格也相同,但基于产出的分配方式对低排放企业是最有利的。电力市场的统一定价会使得不同分配方式下的企业利润无差异,企业缺乏必要的激励去选择低排放。因此,要根据不同行业细化碳排放初始配额分配方式。其次,从完全竞争市场、卖方完全垄断市场、卖方寡头垄断市场和主导卖方和竞争性从属市场等可能的市场结构视角,构建效用函数和约束条件,分别确定他们的均衡交易价格。完全竞争市场上碳排放配额的价格等于所有参与交易企业的边际成本,此时市场总收益最大。卖方完全垄断市场和卖方寡头垄断市场上碳排放配额的价格等于买方的边际成本,企业获得垄断利润,社会总福利减少。主导卖方和竞争性从属市场上碳排放配额的价格等于买方或者从属性卖方的边际成本,市场依然存在垄断利润,社会总福利减少。因此,要加快推进我国碳排放配额市场定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出我国碳市场合理的价格体系,避免价格的随意性带来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进而损害碳市场的健康发展。(4)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分析。国际碳排放配额交易价格波动是如何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本文给出了国际碳价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的逻辑关系和传导路径,国际碳价波动导致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引起国际高耗能产品成本变化,国际高耗能产品需求波动,国内投资迅速反馈,而国内能源实行限价管理,低价的能源政策使得国内高耗能产品成本相对低廉,能源资源消耗较快,尽管需求变化,但中国产品定价权缺失,导致国内企业利润量大,利润率低。本文选择欧盟碳市场交易价格指数和我国能源价格指数,实证分析国际碳价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因素—能源价格的影响。国际碳排放配额价格与我国能源价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国际碳价和我国能源价格互为格兰杰原因。这要求我们注重能源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高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的发展,国际碳价波动也必然会干扰到我国的碳市场,因此,尽快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交易体制,形成规范的价格风险防范机制,对我国现阶段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5)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综合上述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碳交易市场的构建需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碳交易市场的构建应分层推进;要充分考虑碳交易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加快推进我国碳排放配额市场定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以全球化的眼光建立和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 s carbon trading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s carbon trading market .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30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from 2005 to 2009 , 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carbon trading market should not be divided into provinces and regulations . ( 2 ) The research on emission reduction cost of carbon emission quota trading market . Based on the view of emission reduction cost , the cost of emission reduction in China ' s carbon emission quota trading market is analyzed .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 s carbon emission quota trading market , it is very important that the price of carbon emission quota in China ' s carbon emission quota is equal to the marginal cost of the buyer or the property seller . ( 4 ) The effect of price fluctuation of carbon emission quota on China ' s macro - economy is analyzed . How to influence China ' s macro - economy is how international carbon price fluctuation affects China ' s macro - economy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5;X1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革;吴晨波;;论节能配额交易制度[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2 李孟然;阎炎;;土地配额交易构想[J];中国土地;2008年07期

3 王林;谭峻;;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3期

4 王林;谭峻;;土地生产当量配额交易制初探[J];发展研究;2011年11期

5 王文革;;节能配额交易制度探析[J];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王文革;;论节地配额交易制度[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7 张国林;;构建建设用地配额交易制度研究——基于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视角[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2年03期

8 ;于幼军:山西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J];中国.城乡桥;2007年04期

9 何川;;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政策效率评估[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电监会就2008年7-12月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发出通知[J];中国能源;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文革;;论节能配额交易制度[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阎迅;政协委员呼吁建立绿色配额交易[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2 记者 单羽青;创建中国特色的绿色配额交易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周婷;建立绿色配额交易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宋焱;探索创建配额交易制度[N];金融时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苗燕;为缓解环境与土地压力央行将探索配额交易机制[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张红力;建议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配额交易制度[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郝正非;二氧化碳配额交易滋生新型涉税犯罪[N];中国税务报;2009年

8 鲁伟;广东四家水泥企业完成首宗配额交易[N];中国建材报;2012年

9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创建配额交易制度 落实节能减排 大幅扩大农业投资[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创建配额交易制度 落实节能减排 大幅扩大农业投资[N];金融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陆敏;我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现状及价格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婕妤;配额交易制下发电厂商市场行为选择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夏雯婧;我国省级区域碳减排配额交易绩效模拟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6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406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c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