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1 19:56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东北林业大学》 2015年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郑丽娟  

【摘要】:森林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多功能、多效益已经是共识。森林资源多功能发挥的基础是搞好森林资源经营。森林资源经营是林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森林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森林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森林资源经营除涉及林木资源经营,还涉及非林木资源的经营。从系统论角度,可将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分为林木资源经营和非林木资源经营两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促进又存在着矛盾性需要协调。从学术研究角度,森林资源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值得进行研究。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以下简称森工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森工林区陷入了森林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至今没有摆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经营。基于此,本文对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森工林区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协调发展理论、系统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指导,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森林资源经营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森林资源经营系统的构成及其关系、特征;对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判断标准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森工林区的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概况、森林资源概况、森林资源经营历史沿革等进行分析;并详尽分析了森工林区的林木资源经营现状和非林木资源经营经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然后,在建立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评价的总体思路,构建评价模型;对森工林区的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森工林区的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与非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总体上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前者的发展度一直高于后者的发展度;森林资源经营系统的协调度发生波动,表明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的协调状况不稳定;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改善趋势;但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轨迹上。其次,本文对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的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主要通过原因度和中心度的大小来识别和区分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再次,阐述了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目标、整体思路和需要实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模式,并对协调发展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模式的设计、模式运作机理、模式实现的关键要素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构建了由市场机制、政府调控机制、创新机制和多方参与机制组成的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机制框架体系;对每个机制的内涵、实现机理和如何完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系列促进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鹏;;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开展途径[J];安徽林业;2008年05期

2 姜国清;;安徽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以青阳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3 郑小贤;林业产权制度与森林可持续经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危结根,徐志刚,徐晋涛;劳动力市场发育、产权改革与中国森林资源退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爱美;谢屹;温亚利;王成巍;;我国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周树林;马克明;张育新;;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探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刘代汉,郑小贤;森林经营单位级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8 邹积丰,韩联生,王瑛;非木材林产品资源国内外开发利用的现状、发展趋势与瞻望[J];中国林副特产;2000年01期

9 张於倩;国有林区发展多种经营的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04年06期

10 谢志忠;杨建州;黄晓玲;纪文元;;非木材林产品可持续利用与乡村社会林业的协调发展[J];科技和产业;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焦玉海 牟景君;[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伟;白河林业局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2 万志芳;国有林区林业微观主体重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3 黄金城;中国海南岛热带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王雄;赤峰市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及预警[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5 李秀娟;吉林省国有林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杨馥宁;江西省靖安县森林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李微;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演进与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8 王志伟;东北国有林区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9 陈震;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智慧林业”框架应用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10 高乐华;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测度与优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晶;基于公共物品提供理论的美国公路投融资体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艳;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3 韩跃;面向协调的区域经济环境系统管理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4 朱智强;桉树林农条带间作模式效应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5 苏月秀;我国森林经营现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蒋小英;黑龙江省国有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胡佳;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蒙;林农复合系统生态经济效益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吴晶晶;林农复合经营系统多功能性分析及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valuation on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in Southwest 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6期

2 徐玉萍;论贸易自由化对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影响[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张九海;;作为思维方式的科学发展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方小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李久生,谢志仁;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环境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方小教;;农业资源多维增量路径的建构、动力与运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徐小磊;杨则东;孙仁伟;戴圣潜;褚进海;鹿献章;;安徽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战略研究[J];安徽地质;2004年03期

8 尹怀斌;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黄显怀,章强;我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张耀胜;生态技术在高技术建筑中的运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元祥;崔康平;许为义;吴峰;;探索新的污水系统管理模式 打造生态环保型精品景区[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李忠魁;赵劼;;面向低碳经济的中国森林经营策略[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3 王金营;戈艳霞;;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然需要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周亚越;俞海山;;高素质人口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分析[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李巧莲;刘军;王迪;郑灿辉;;浅析新形式下我国矿山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文君;;关于城市规划数据标准化的研究与实践[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民;蔚东英;霍志玲;;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关系研究[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少明;;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粮食安全[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9 李继晖;;依法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罗勇;;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斌;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高宇列;天目山区山核桃产业成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蒋德启;中国林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张莉莉;人工用材林经济利用优化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钦文;综合运输系统结构协调发展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石军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生物量与碳贮量特征[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高磊;产权效率的演进逻辑与考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裴志军;社会网络与经济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双龙;恩施州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和服务功能评价及林业发展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苗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保障措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文娟;皖河滩地杨树造林模式及其修枝短期效应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于洋;基于GIS的梅城林场用材林资产评估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马玉辉;徂徕山森林公园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及经营决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张超;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赵存;辽宁铁煤集团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9 杨松坤;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杜亮亮;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联合认证(FSC)的实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合忠,李维江,唐薇,李振怀;大田棉花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6期

2 方建民;刘洪剑;虞木奎;刘志龙;王臣;;不同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生物量比较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1期

3 蒋跃林,严平,宛志沪,昂朝东;林麦间作的光照状况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04期

4 杨和健;;黄山市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6期

5 江昌志;;祁门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3期

6 潘忠虎;;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探讨及效益评价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13期

7 梁玉斯;蒋菊生;曹建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8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9 朱颖;吕洁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10 冯达;郑云玉;温亚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爱俊;李清泉;方陆明;唐丽华;;“数字林业”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陶建华;;海岸带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管理模型及其应用[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国华;黄金芳;;论山区立体农业综合开发与森林生态保护[A];全国立体农业与庭院经济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4 李艳;武优西;曾珍香;;河北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立 姜春海;[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娄勤俭;[N];人民日报;2009年

3 特约撰稿 吴勇毅;[N];通信信息报;2009年

4 许传德;[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中共黑龙江省伊春市委副书记 李前龙;[N];学习时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郭平;[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林婧;[N];人民邮电;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斌;福建省邵武市集体林产权改革绩效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齐岩;林农复合经营综合收益预测与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张占贞;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进与成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5 梁大战;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人才资源开发:效率、流动与对策[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6 陈向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楚岩枫;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黄易;基于可拓学的桐梓县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10 向吉英;经济转型期产业成长与产业投资基金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娜;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企业集团性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毛春花;汾河流域关帝山区森林资源管理系统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虎;北京市区域林下经济复合度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翟欢欢;“两型农业”生产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毅;豫西黄土丘陵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徐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机制及中国森林认证可行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7 黄金富;县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文峰;社会系统发展论纲要[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玲玲;三峡库区陡坡耕地生物篱埂和农林复合经营建设模式与效益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10 肖化顺;湖北宜昌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龙生;张育松;高琛;郑素珊;;我国森林资源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4年02期

2 雷加富;;论中国的森林资源经营[J];林业经济;2002年06期

3 雷加富;中国的森林资源经营[J];中国林业企业;2002年04期

4 雷加富;;贯彻《决定》 理清思路 明确任务 进一步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水平[J];林业经济;2003年10期

5 雷加富;贯彻《决定》 理清思路 明确任务 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水平[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年03期

6 姚山;冯仲科;杨丹;;现代森林资源经营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S2期

7 王成祖;严格保护 科学经营──论三北地区森林资源经营目标与模式[J];绿色中国;2004年Z1期

8 史慧杰,李汝峰,高文军,李延星;实施森林资源经营管护责任区促进林区经济发展[J];林业科技情报;2001年02期

9 雷加富;;论森林资源经营[J];浙江林业;2002年06期

10 朱钦文;;新世纪衢州市森林资源经营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3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仲科;[N];中国测绘报;2008年

2 王仰发 郑宝会;[N];承德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丽娟;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李庭波;森林资源经营决策本体知识库技术研究及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赛英;我国公有制森林资源经营中问题之探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相关作者

>郑赛英 >郑丽娟

>李庭波

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1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71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5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