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电网拓扑结构引致的能源经济指标空间溢出效应评估方法构建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3-22 06:47
  随着国内外空间计量经济学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方法日益受到重视。作为直接反映空间单元间空间溢出效应的核心部分,其构建方法研究对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与应用拓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根据中国500kV及以上电力线路的投运时序,提出了基于电网拓扑结构等基础设施的空间权重矩阵构建方法。通过在能源经济领域的各类空间计量模型中的应用,探讨其引致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变化机理,并结合具体研究问题的经济含义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特点和结论如下:(1)以电网拓扑结构变化对区域能源强度的影响为例,揭示区域基础设施连接紧密程度对空间相关性变化影响的内在机理。根据199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高压电网建设的时序顺序与拓扑结构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实现了基础设施动态建设与空间权重矩阵常数元素赋值的对应。使用SDM面板模型,并采用内生变量的滞后一期值代替原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得到了更为稳健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电网拓扑结构的空间溢出效应后,电力占比与要素结构提升对能源强度改善的影响得以体现,对外贸易的“污染天堂”效应被发现;《大气污染防治计划》配套的12条高压电力线路的投运会改变中...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电网拓扑结构引致的能源经济指标空间溢出效应评估方法构建及应用


框架结构图

拓扑结构图,全局,指数,能源强度


挚占湎喙匦裕壕莘匠蹋?.2)的方法分年度对空间权重矩阵赋值,将其标准化以计算中国省际能源强度的全局Moran’sI指数,结果如图3.1所示。除1998年为零的显著性水平大于10%外,1999-2014年间中国省际能源强度的全局Moran’sI指数为零的显著性均小于10%,且为正值。全局Moran’sI指数值总体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中国各省间的电力线路是一种有效的能源强度溢出渠道。由于各年份的全局Moran’sI指数均为正,说明高压电力线路的布局对能源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有很强的影响,有电力线路连接的省份,能源强度趋于一致。图3.11998-2014年基于电网拓扑结构空间权重矩阵的全局Moran’sI指数Fig.3.1GlobalMoran’sIindexofspatialweightmatrixbasedonpowergriedtopologyfor1998-2014years.局部空间相关性:根据方程(2.2)的方法分年度对空间权重矩阵赋值,得到1998

散点图,权重矩阵,电网,拓扑结构


3电网拓扑结构与区域能源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与机制分析59年、2006年、2014年的Moran散点图如图3.2所示。随着电网拓扑结构的加强,落于第一、三象限,呈现空间同质性的省份越来越多。1998年,由于新疆、青海、山东、海南和福建电网为孤网运行(电网与其他省份不相联),故其Moran散点图位于横坐标轴上(空间相关性为0);到了2006年,只剩新疆、海南电网呈现孤网运行,故横坐标上只剩下两个点;到2014年初,所有省份的电网均与其他省份相联,不再有省份落于横坐标轴上,除个别省份有空间异质性的特点外,大部分省份均呈现空间同质性的特征。可见,电网拓扑结构对各省份的局部空间相关性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电网拓扑结构越强,能源强度呈现空间同质性的省份越多,将一次能源丰富且能源强度较高的中西部地区与一次能源相对匮乏且能源强度较低的东部负荷中心省份相联,可以通过空间同质性控制中西部省份的能源强度。图3.21998、2006、2014年基于电网拓扑结构权重矩阵的Moran’I散点图Fig.3.2Moran’Iscatterplotsbasedspatialweightmatrixbasedonpowergridtopologyin1998、2006、2014.3.2.3稳定性检验为避免伪回归,增强回归结果的可信性,须对各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面板单位根检验常用的方法有MADF(multivariateaugmentedDickey-Fuller)、Im,PesaranandShin检验与Maddala,andWu等检验方法,但是上述方法均只适用于小N大T型的面板数据。由于本文采用1998-2014年30个省份的17年的面板数据,属于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居民能源消费间接回弹效应测算:基于投入产出和再分配模型的研究[J]. 刘朝,周宵宵,张欢,朱于珂.  中国软科学. 2018(10)
[2]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及其对实现“十三五”节能目标的影响[J]. 庞军,龚亚珍,石媛昌,李梓瑄.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5)
[3]能效改善与能源节约:助力还是阻力——基于中国20个行业能源回弹效应的分析[J]. 冯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2)
[4]基于不同权重矩阵的我国能源效率空间效应研究[J]. 周四军,李丹玉,廖芳芳.  工业技术经济. 2017(05)
[5]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降低碳排放了吗?——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韩峰,谢锐.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03)
[6]中国雾霾污染治理的经济政策选择[J]. 邵帅,李欣,曹建华,杨莉莉.  党政视野. 2016(12)
[7]中国省际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J]. 杨桂元,吴齐,涂洋.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6(04)
[8]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河北能源回弹效应研究[J]. 杜颖,肖荣阁,司慧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3)
[9]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J]. 王雨飞,倪鹏飞.  中国工业经济. 2016(02)
[10]出口贸易、工业碳排放效率动态演进与空间溢出[J]. 王惠,卞艺杰,王树乔.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093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093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c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