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0 06:0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人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土地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各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更加令人关注,现实中也迫切要求对土地利用中粗放经营和侵占耕地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扎实的理论支持,因此针对以往土地利用对策上顾此失彼的问题,文章提出以下假设:土地资源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冲突源于各利益相关者对土地多功能不同的权衡;而权衡机制则受宏观和微观的自然、社会、经济背景约束。文章选取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遥感、GIS技术及生态服务价值等技术与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了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效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对1996-2013年重庆市土地利用质量变化、数量变化、动态度变化、利用程度变化、水土流失变化及空间变化分析显示:土地利用变化经过了201996-2009年的快速变化阶段以及2009-2013年相对稳定的转变阶段。水土流失面积比例由1986年的59.4%减少到2014年的37.4%。总体上,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转变,朝着符合地区...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手段与路线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质地貌特征
        2.1.2 气候
        2.1.3 河流水文
        2.1.4 土壤
        2.1.5 植被
        2.1.6 生物多样性
        2.1.7 丰富的旅游资源
    2.2 “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
    2.3 社会经济现状
        2.3.1 人口总量多,分布差异明显
        2.3.2 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2.4 重庆市土地管理改革
        2.4.1 土地改革举措
        2.4.2 关于“地票”
        2.4.3 户籍制度改革
第3章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1 土地利用数据来源
    3.2 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分析
        3.2.1 土地资源质量变化
        3.2.2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研究
    3.3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分析
        3.3.1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3.3.2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
    3.4 总体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3.5 水土流失变化分析
    3.6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析
        3.6.1 研究方法
        3.6.2 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析
第4章 植被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4.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2 植被指数变化分析
        4.2.1 植被指数的时间维变化
        4.2.2 植被指数的空间维变化
    4.3 植被指数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
        4.3.1 旬均温与旬植被指数时滞互相关分析
        4.3.2 降水、气温变化趋势分析
        4.3.3 植被指数年内趋势变化
    4.4 植被变化的人为驱动分析
        4.4.1 土地利用变化
        4.4.2 生态修复建设
        4.4.3 农户生计变迁
        4.4.4 人类活动影响空间异质性
第5章 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分析
    5.1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
    5.2 Costanza指标体系
    5.3 谢高地指标体系
    5.4 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体系
    5.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分析
        5.5.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5.5.2 生态价值敏感性分析
        5.5.3 生态经济协调度(EEH)分析
    5.6 净初级生产力(NPP)的估算
    5.7 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析
        5.7.1 总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变化
        5.7.2 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变化
    5.8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
第6章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分析
    6.1 土地生态安全的计算模式
        6.1.1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6.1.2 生物承载力的计算模型
        6.1.3 土地生态安全计算模型
    6.2 土地生态安全动态分析
        6.2.1 生态足迹
        6.2.2 生物承载力与生态赤字
        6.2.3 结果分析与评价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近百年中国气候变化科学问题的新认识[J]. 丁一汇,王会军.  科学通报. 2016(10)
[2]中国不同规模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J]. 孙晓,刘旭升,李锋,陶宇.  生态学报. 2016(17)
[3]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J]. 杨晓楠,李晶,秦克玉,李婷,刘婧雅.  地理学报. 2015(11)
[4]中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驱动机制[J]. 文丽,宋同清,杜虎,王克林,彭晚霞,曾馥平,曾昭霞,何铁光.  生态学报. 2015(17)
[5]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J]. 傅伯杰,张立伟.  地理科学进展. 2014(04)
[6]内陆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问题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 金淑婷,杨永春,李博,石培基,魏伟,刘润,王梅梅,卢红.  自然资源学报. 2014(04)
[7]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进展与挑战(英文)[J]. 张永民,赵士洞,郭荣朝.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4(01)
[8]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的国内外比较[J]. 刘传玉,张婕.  水利经济. 2014(02)
[9]西南峡谷型喀斯特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格局[J]. 谭秋锦,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杨钙仁,杜虎,鹿士杨,范夫静.  生态学报. 2014(19)
[10]辽河流域跨省界断面生态补偿与博弈研究[J]. 于成学,张帅.  水土保持研究. 2014(01)

硕士论文
[1]基于CASA和多光谱遥感数据的黑河流域NPP研究[D]. 陈正华.兰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8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178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a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