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异质企业视角下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4 01:53
  历经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却不断下降,已经成为学界、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要素报酬,实现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成为新时代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与此同时,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快速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以从事低附加值环节为主,长此以往必然陷入“低端锁定”和“贫困化增长”困境。那么,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中国要素收入分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存在哪些影响机制,影响程度有多大?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中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是新的全球化战略。因此,本文研究全球价值链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有助于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动因,并为中国调整要素收入分配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此,本文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基于劳动技能需求、市场选...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2.3 主要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劳动收入份额相关研究
        2.1.1 早期西方经济学的要素收入分配理论
        2.1.2 封闭经济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研究
        2.1.3 开放经济条件下劳动收入份额研究
        2.1.4 劳动收入份额的最新研究动态
    2.2 全球价值链相关研究
        2.2.1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
        2.2.2 全球价值链治理与升级
        2.2.3 全球价值链与收入分配
        2.2.4 全球价值链的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
    2.3 研究述评
第三章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基本状况
    3.1 劳动收入份额概况
        3.1.1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3.1.2 劳动收入份额的定义与测算方法
    3.2 劳动收入份额的特征事实分析
        3.2.1 劳动收入份额的国际比较
        3.2.2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特征
        3.2.3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特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价值链嵌入、技能需求与劳动收入份额
    4.1 引言
    4.2 全球价值链嵌入与技能需求
        4.2.1 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测算
        4.2.2 技能需求与劳动收入份额
    4.3 模型、变量与数据
        4.3.1 模型构建
        4.3.2 变量选取
        4.3.3 数据说明
    4.4 实证分析
        4.4.1 基本估计结果
        4.4.2 内生性问题
        4.4.3 稳健性检验
        4.4.4 进一步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融入GVC竞争策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5.1 引言
    5.2 竞争策略与目标市场GVC地位的测算
        5.2.1 竞争策略的识别方法
        5.2.2 目标市场的GVC地位
        5.2.3 特征事实分析
    5.3 理论机制与模型设定
        5.3.1 理论机制分析
        5.3.2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5.4 实证分析
        5.4.1 基本估计结果
        5.4.2 内生性问题
        5.4.3 稳健性检验
        5.4.4 进一步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球价值链地位、外资与劳动收入份额
    6.1 引言
    6.2 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度
        6.2.1 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测算方法
        6.2.2 全球价值链地位的特征事实
    6.3 理论机制与模型设定
        6.3.1 理论机制分析
        6.3.2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6.4 实证分析
        6.4.1 基本估计结果
        6.4.2 内生性问题
        6.4.3 稳健性检验
        6.4.4 进一步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资约束、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与中国低消费[J]. 汪伟,郭新强,艾春荣.  经济研究. 2013 (11)
[2]中国出口国内附加值的测算与变化机制[J]. 张杰,陈志远,刘元春.  经济研究. 2013 (10)
[3]外资进入是否提高了劳动者的讨价还价能力[J]. 盛丹.  世界经济. 2013 (10)
[4]偏性效率改进与中国要素回报份额变化[J]. 傅晓霞,吴利学.  世界经济. 2013 (10)
[5]技术偏向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再考察[J]. 陈宇峰,贵斌威,陈启清.  经济研究. 2013 (06)
[6]政治关系、制度环境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全国民营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魏下海,董志强,刘愿.  管理世界. 2013(05)
[7]中国企业层面有效汇率测算:2000~2006[J]. 戴觅,施炳展.  世界经济. 2013 (05)
[8]中国出口价值链演化及其内在机理剖析[J]. 高敬峰.  财贸经济. 2013 (04)
[9]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如何影响工业行业就业?[J]. 毛日昇.  经济研究. 2013 (03)
[10]国际分工演进与我国开放型经济战略选择[J]. 金京,戴翔.  经济管理. 2013 (02)



本文编号:3185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185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4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