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自我调节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12 06:36
员工创造力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促进员工创造力的发展和实现,企业才可能长久保持创新活力去应对动荡多变的市场环境,在竞争中生存并成长。创造力和创新在许多工作和行业中都非常重要,所有类型、各行各业的组织都有机会得益于员工在岗位上的创新,因此组织需要全面利用员工的创造性潜能,激发和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尽管管理者们期待员工表现出更高的创造力,然而,创造性活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伴有很高的失败风险,员工很多时候并不愿意为之舍弃熟悉、安全的工作方式。因此,识别出有意愿并且有能力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员工并适当加以培养和引导,是满足企业创新需求的重要手段。已有研究表明,目标取向与个体的学习、内在动机、努力以及应对挑战相关,依据Amabile(1988)的创造力组成理论,目标取向的这些特性将影响个体创造力的展现。本研究根据Kanfer(1992)提出的动机框架,以自我调节为切入点,构建出员工目标取向通过其反馈询问行为影响创造力的理论模型,全面探索了三种目标取向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并检验了组织支持感在目标取向与反馈询问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本研究全面回顾了目标取向、员工创造力、反馈询...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综述
2.1 目标取向
2.1.1 提出背景
2.1.2 个体层次目标取向
2.1.3 团队层次目标取向
2.1.4 跨层次目标取向
2.1.5 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2.2 反馈询问行为
2.2.1 反馈寻求行为的提出背景
2.2.2 反馈寻求行为的种类
2.2.3 反馈寻求行为的动机
2.2.4 反馈寻求行为的测量
2.2.5 反馈寻求行为的前因
2.2.6 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结果
2.2.7 反馈寻求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
2.2.8 反馈询问行为
2.2.9 研究述评
2.3 员工创造力
2.3.1 员工创造力的内涵
2.3.2 理论框架
2.3.3 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2.3.4 研究述评
2.4 组织支持感
2.4.1 组织支持感的背景和内涵
2.4.2 组织支持感的维度和测量
2.4.3 组织支持感的前因研究
2.4.4 组织支持感的结果研究
2.4.5 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
2.4.6 研究述评
2.5 相关关系研究
2.5.1 目标取向与反馈询问行为的相关关系研究
2.5.2 目标取向与创造力的相关关系研究
2.5.3 研究述评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自我调节理论
3.1.2 社会交换理论
3.2 概念界定
3.2.1 目标取向界定
3.2.2 反馈询问行为界定
3.2.3 创造力界定
3.2.4 组织支持感界定
3.3 研究假设
3.3.1 目标取向与创造力的关系
3.3.2 目标取向与反馈询问行为的关系
3.3.3 反馈询问行为与创造力的关系
3.3.4 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
3.4 假设总结
4. 问卷设计及小样本调查
4.1 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过程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过程
4.2 测量量表设计
4.2.1 目标取向量表
4.2.2 反馈询问行为量表
4.2.3 创造力量表
4.2.4 组织支持感量表
4.2.5 控制变量
4.3 小样本测试与量表检验
4.3.1 预测试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3.2 预测试问卷的品质检验
4.3.3 小结
5. 数据收集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数据收集
5.2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5.3 样本的正态性检验
5.4 测量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5.4.1 信度分析
5.4.2 效度分析
5.5 个体控制变量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1 性别对关键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2 年龄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3 学历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4 职务级别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5 工作年限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6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6.1 目标取向与创造力的相关分析
5.6.2 目标取向与反馈询问行为的相关分析
5.6.3 反馈寻求行为与创造力的相关分析
5.6.4 目标取向、组织支持感与反馈寻求行为的相关分析
5.7 变量间共线性诊断
5.8 研究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分析
5.8.1 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
5.8.2 目标取向对反馈询问行为的影响
5.8.3 反馈询问行为对创造力的影响
5.9 中介效应分析
5.9.1 中介作用的定义与检验程序
5.9.2 中介作用检验
5.10 调节效应分析
5.11 假设检验结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深化与创新
6.3 管理启示
6.4 研究不足
6.5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正式调查问卷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自我认知理论的家长式领导对建言的影响[J]. 田在兰,黄培伦. 科研管理. 2014(10)
[2]前摄性行为视角下的员工创新——前摄型人格、反馈寻求与员工创新绩效[J]. 张婕,樊耘,张旭. 南开管理评论. 2014(05)
[3]组织支持感中介作用下的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J]. 龙立荣,毛盼盼,张勇,黄小冰. 管理学报. 2014(08)
[4]组织支持感研究述评[J]. 周菲,贾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5]组织支持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顾远东,周文莉,彭纪生. 管理科学. 2014(01)
[6]关系视角的经理人反馈寻求行为:心理预期和政治技能的影响[J]. 谢俊,汪林,储小平. 南开管理评论. 2013(04)
[7]领导风格对科研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内部动机和LMX的中介作用[J]. 裴瑞敏,李虹,高艳玲. 管理评论. 2013(03)
[8]变革型领导和心理授权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J]. 刘景江,邹慧敏. 科研管理. 2013(03)
[9]绩效薪酬对雇员创造力的影响:人-工作匹配和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作用[J]. 张勇,龙立荣. 心理学报. 2013(03)
[10]工作-家庭支持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探讨[J]. 王永丽,张智宇,何颖. 心理学报. 2012(12)
博士论文
[1]员工信任对其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D]. 徐碧祥.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82928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框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综述
2.1 目标取向
2.1.1 提出背景
2.1.2 个体层次目标取向
2.1.3 团队层次目标取向
2.1.4 跨层次目标取向
2.1.5 结论和未来研究展望
2.2 反馈询问行为
2.2.1 反馈寻求行为的提出背景
2.2.2 反馈寻求行为的种类
2.2.3 反馈寻求行为的动机
2.2.4 反馈寻求行为的测量
2.2.5 反馈寻求行为的前因
2.2.6 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结果
2.2.7 反馈寻求行为作为中介变量的实证研究
2.2.8 反馈询问行为
2.2.9 研究述评
2.3 员工创造力
2.3.1 员工创造力的内涵
2.3.2 理论框架
2.3.3 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2.3.4 研究述评
2.4 组织支持感
2.4.1 组织支持感的背景和内涵
2.4.2 组织支持感的维度和测量
2.4.3 组织支持感的前因研究
2.4.4 组织支持感的结果研究
2.4.5 组织支持感作为调节变量
2.4.6 研究述评
2.5 相关关系研究
2.5.1 目标取向与反馈询问行为的相关关系研究
2.5.2 目标取向与创造力的相关关系研究
2.5.3 研究述评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自我调节理论
3.1.2 社会交换理论
3.2 概念界定
3.2.1 目标取向界定
3.2.2 反馈询问行为界定
3.2.3 创造力界定
3.2.4 组织支持感界定
3.3 研究假设
3.3.1 目标取向与创造力的关系
3.3.2 目标取向与反馈询问行为的关系
3.3.3 反馈询问行为与创造力的关系
3.3.4 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
3.4 假设总结
4. 问卷设计及小样本调查
4.1 问卷设计的原则和过程
4.1.1 设计原则
4.1.2 设计过程
4.2 测量量表设计
4.2.1 目标取向量表
4.2.2 反馈询问行为量表
4.2.3 创造力量表
4.2.4 组织支持感量表
4.2.5 控制变量
4.3 小样本测试与量表检验
4.3.1 预测试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4.3.2 预测试问卷的品质检验
4.3.3 小结
5. 数据收集与假设检验
5.1 样本数据收集
5.2 样本的描述性分析
5.3 样本的正态性检验
5.4 测量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5.4.1 信度分析
5.4.2 效度分析
5.5 个体控制变量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1 性别对关键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2 年龄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3 学历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4 职务级别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5.5 工作年限对研究变量的方差分析
5.6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5.6.1 目标取向与创造力的相关分析
5.6.2 目标取向与反馈询问行为的相关分析
5.6.3 反馈寻求行为与创造力的相关分析
5.6.4 目标取向、组织支持感与反馈寻求行为的相关分析
5.7 变量间共线性诊断
5.8 研究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分析
5.8.1 目标取向对创造力的影响
5.8.2 目标取向对反馈询问行为的影响
5.8.3 反馈询问行为对创造力的影响
5.9 中介效应分析
5.9.1 中介作用的定义与检验程序
5.9.2 中介作用检验
5.10 调节效应分析
5.11 假设检验结果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理论深化与创新
6.3 管理启示
6.4 研究不足
6.5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正式调查问卷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自我认知理论的家长式领导对建言的影响[J]. 田在兰,黄培伦. 科研管理. 2014(10)
[2]前摄性行为视角下的员工创新——前摄型人格、反馈寻求与员工创新绩效[J]. 张婕,樊耘,张旭. 南开管理评论. 2014(05)
[3]组织支持感中介作用下的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工作疏离感的影响[J]. 龙立荣,毛盼盼,张勇,黄小冰. 管理学报. 2014(08)
[4]组织支持感研究述评[J]. 周菲,贾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5]组织支持感对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 顾远东,周文莉,彭纪生. 管理科学. 2014(01)
[6]关系视角的经理人反馈寻求行为:心理预期和政治技能的影响[J]. 谢俊,汪林,储小平. 南开管理评论. 2013(04)
[7]领导风格对科研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内部动机和LMX的中介作用[J]. 裴瑞敏,李虹,高艳玲. 管理评论. 2013(03)
[8]变革型领导和心理授权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J]. 刘景江,邹慧敏. 科研管理. 2013(03)
[9]绩效薪酬对雇员创造力的影响:人-工作匹配和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作用[J]. 张勇,龙立荣. 心理学报. 2013(03)
[10]工作-家庭支持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探讨[J]. 王永丽,张智宇,何颖. 心理学报. 2012(12)
博士论文
[1]员工信任对其知识整合与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D]. 徐碧祥.浙江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82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182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