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23:06

  本文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割裂的二元土地制度,农村集体土地不能入市流转,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在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有重大的积极作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关键问题是土地收益分配,因此本文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分配问题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在梳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后,科学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将流转客体界定为存量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将流转的方式界定为初次流转中的出让方式,将土地收益界定为公开交易形成的市场价格。然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土地收益分配方案寻找研究依据,将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将典型试点地区的收益分配方案作为本文的实践指导。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从分析土地收益的价值构成入手,按照收益形成的环节将土地收益分为原集体土地使用价值、投资开发性增值和土地发展权增值三个部分。进一步分析土地增值的成因,将投资开发性增值归因于资金的投入和所需的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将土地发展权增值的归因于基础设施投资、城市经济发展、土地使用方式改变和土地区位优势。同时,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政府三类主体参与分配的理论基础体系,集体经济组织基于土地所有权代表地位、工作职能和土地投资开发主体地位参与收益分配,农民基于最终受益主体地位(成员权)和自身发展需求参与收益分配,政府基于投资的外部性和政府职责参与收益分配。通过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计量方法,本文制定如下土地收益分配方案:一是基于公开交易促成的土地交易价格,求得原集体土地使用价值、投资开发性增值和土地发展权增值。二是土地投资者取得土地的投资本金及平均投资利润,政府通过土地增值税和契税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土地所有者享有原土地使用价值和部分土地发展权增值。三是集体经济组织基于集体经济的运营职责和村民的社会保障职责获得部分土地所有者收益,其他收益由本集体全体农民享有。四是实行集体股份制改革,农民个人按照股权份额分配剩余的土地收益,政府通过对农民征收所得税实现土地收益的均衡分配。为了保证分配方案的顺利执行,本文提出了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重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构架、实行集体股份制改革、构建合理的土地税收体系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 土地收益 收益分配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1.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23
  • 1.1 研究背景12-14
  • 1.1.1 集体土地征收制度饱受诟病12-13
  • 1.1.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经验急待总结和推广13-14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14-15
  • 1.2.1 研究目标14
  • 1.2.2 研究意义14-15
  • 1.3 相关文献综述15-19
  • 1.3.1 土地收益价值构成研究15-16
  • 1.3.2 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16-17
  • 1.3.3 土地收益分配主体研究17
  • 1.3.4 土地收益分配方式研究17-18
  • 1.3.5 土地税收制度研究18-1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9-23
  • 1.4.1 研究界定与内容19-21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1-22
  • 1.4.3 论文创新22-23
  • 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23-27
  • 2.1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相关概念23-24
  • 2.1.1 流转的客体23
  • 2.1.2 流转的方式23-24
  • 2.2 土地收益分配的相关理论24-27
  • 2.2.1 产权理论24
  • 2.2.2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24-25
  • 2.2.3 外部性理论25
  • 2.2.4 税收理论25-27
  • 3. 典型地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比较分析27-37
  • 3.1 典型试点地区土地流转及收益分配案例分析27-32
  • 3.1.1 早期试点——苏州方案27-29
  • 3.1.2 中期试点——顺德方案29-30
  • 3.1.3 最新试点——佛山南海区方案30-32
  • 3.2 典型试点地区土地流转及收益分配的基本评价32-34
  • 3.2.1 苏州模式32
  • 3.2.2 顺德模式32-33
  • 3.2.3 南海模式33-34
  • 3.3 土地收益分配试点的经验总结34-37
  • 3.3.1 渐进式改革,以减少流转政策的实施阻力34-35
  • 3.3.2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35
  • 3.3.3 制定科学的分配政策35
  • 3.3.4 土地收益分配向集体和农民倾斜35-36
  • 3.3.5 妥善处理好集体内部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36-37
  • 4.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37-42
  • 4.1 土地收益表现形式37-38
  • 4.1.1 土地收益的形成环节37
  • 4.1.2 土地收益的价值分解37-38
  • 4.2 土地增值成因分析38-42
  • 4.2.1 土地增值Ⅰ38
  • 4.2.2 土地增值Ⅱ38-42
  • 5. 合理分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的依据与基本思路42-54
  • 5.1 参与分配的主体及理论依据42-45
  • 5.1.1 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42-43
  • 5.1.2 农民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43-44
  • 5.1.3 政府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44-45
  • 5.2 明晰土地收益分配关系45-47
  • 5.2.1 基于土地收益表现形式和增值成因的分配关系45-46
  • 5.2.2 基于参与主体及理论依据的分配关系46
  • 5.2.3 理顺收益分配的基本思路46-47
  • 5.3 土地增值收益的计量47-48
  • 5.3.1 求取原集体土地使用价值V_147-48
  • 5.3.2 求取投资开发性增值V_248
  • 5.3.3 求取土地发展权增值V_348
  • 5.4 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取得土地收益48-50
  • 5.4.1 借鉴国有土地流转税收体系48-49
  • 5.4.2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税收体系49-50
  • 5.5 集体经济组织留存土地收益50-52
  • 5.5.1 集体经济组织运营费用取得51-52
  • 5.5.2 村民社会保障金取得52
  • 5.6 农民内部合理分配土地收益52-54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4-57
  • 6.1 研究结论54-55
  • 6.2 完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的政策建议55-57
  • 6.2.1 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弥补产权权能的缺失55
  • 6.2.2 重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架构,保证其有序运转55-56
  • 6.2.3 实行集体股份制改革,切实保障村民权益56
  • 6.2.4 完善土地税制结构,合理制定征税办法56-57
  • 主要参考文献57-60
  • 致谢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曲福田;田光明;;城乡统筹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J];管理世界;2011年06期

2 周进萍;;试析我国社会福利体系的目标层次及其整合[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S1期

3 於忠祥;王佳丽;劭勋;蒋东正;马存明;;基于土地经济学理论的土地出让金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10期

4 王文;洪亚敏;彭文英;;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与收益分配相关法规及政策研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李慧;;中国土地税收规模与结构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4年04期

6 石磊;张翼;;农地制度、财产性收入与城乡协调发展[J];学术月刊;2010年04期

7 王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政策研究[J];中国土地;2011年12期


  本文关键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23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