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对外直接投资成因中生产要素结构的影响分析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4 21:18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自2001年正式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增长迅速,从2003年商务部首次公布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到2016年已经连续14年实现正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35.8%。按照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该国的对外净投资之间呈现一定相关性,随着一国人均GNP水平的提高,其对外净投资呈现由负转正的过程,2015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引资规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邓宁将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与该国的经济增长水平结合起来。但是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除了与该国的经济增长阶段相关,还应该与该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关。因为经济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结构改革和要素结构优化等一系列影响经济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关系的因素。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将一国经济发展看成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结构主义将一国经济发展看成是生产结构的转型,但是从经济增长模型来看,每一次增长理论的突破都在于对生产要素概念的重新挖掘和对要素认识的不断进步...

【文章页数】:14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可能的不足
    1.4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相关文献梳理
    2.1 相关概念梳理
        2.1.1 国际直接投资
        2.1.2 跨国公司
        2.1.3 要素流动
    2.2 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梳理
        2.2.1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2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3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研究梳理
3 国内生产要素结构变化与要素价格扭曲
    3.1 生产要素概念
    3.2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主要生产要素结构变化
        3.2.1 劳动力与工资
        3.2.2 资本要素
        3.2.3 研发创新要素
    3.3 国内要素价格扭曲的测度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4.1 1979-198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萌芽阶段
    4.2 1984-199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成阶段
    4.3 2000-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阶段
        4.3.1 部分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梳理与投资规模特点
        4.3.2 行业分布特点
        4.3.3 区域分布特点
        4.3.4 主体分布特点
    4.4 2009-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元化扩张阶段
        4.4.1 部分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梳理与投资规模特点
        4.4.2 行业分布特点
        4.4.3 区位分布特点
        4.4.4 主体分布特点
        4.4.5 并购投资特点
    4.5 本章小结
5 行业要素结构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经验研究
    5.1 引言
    5.2 行业要素密集度与OFDI:相关文献梳理
    5.3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5.3.1 计量模型构建
        5.3.2 计量指标设计说明
        5.3.3 数据说明
    5.4 经验分析
        5.4.1 基准回归结果与机制解释
        5.4.2 稳健性检验
    5.5 行业异质性检验
        5.5.1 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估计结果
        5.5.2 不同行业的回归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企业要素密集度和东道国要素禀赋视角的考察
    6.1 引言
    6.2 企业与东道国因素对于OFDI的区位选择影响:相关文献梳理
    6.3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6.3.1 计量模型构建
        6.3.2 计量指标设计说明
        6.3.3 数据说明
    6.4 经验分析
        6.4.1 基本回归结果与机制解释
        6.4.2 稳健性检验
    6.5 异质性影响
        6.5.1 按东道国性质分组回归结果
        6.5.2 按企业所有制分组回归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启示
    7.1 基本结论
    7.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2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4042816.html

上一篇:逆向财政机制与收入分配不公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4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