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基于互补资产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4:04

  本文关键词:基于互补资产视角的商业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模式创新 互补资产 契约治理 关系治理


【摘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发现,除了产品与服务创新外,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其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也正在兴起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尽管如何成功地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商业模式创新的一大特点是基于网络,表现为对跨企业、跨产业合作与商业生态系统的强调。然而,诸如此类的除企业自身因素外的外部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在理论上尚未得到深入研究。通过外部网络获取必需的互补资产是成功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也是基于外部影响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机制进行具体研究的合理视角。从互补资产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机制进行研究至少有利于填补现有研究中以下两方面的研究空白:第一、现有研究涉及了商业模式创新在个人层面与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却很少有涉及网络层面;第二、外部资源在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时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主要围绕“互补资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这一基本研究问题展开,具体来讲可分为以下三个科学问题:(1)中心企业通过外部合作所能利用的互补资产的互补性、专用性、知识性等特征如何影响商业模式的新颖性与效率性;(2)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如何调节互补资产的互补性、专用性、知识性等特征与商业模式新颖性之间的关系;(3)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如何调节互补资产的互补性、专用性、知识性等特征与商业模式效率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综合文献收集、理论推导、概念界定、大样本实证研究等方法对上述三个研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总结了现有商业模式定义的价值视角、组织结构视角、交易视角与活动视角等,并提出了商业模式定义的一个整合框架。据此,本研究对什么是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讨论,认为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主张、商业模式设计主题等三者本质上是统一的,并具体从商业模式设计主题中的新颖性与效率性展开对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逻辑推导,本研究发展了以上三个研究问题中的共18个研究假设,并采用大样本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再运用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互补资产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具体从互补资产的互补性、专用性、知识性等特征展开对互补资产的研究,发现不同的互补资产特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同一方面影响是不一样的,同一互补资产特征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不同方面影响也不一样。互补性有利于商业模式新颖性,而不利于商业模式效率性;专用性不利于商业模式新颖性,但对商业模式效率性没有显著影响;知识性同时有利于商业模式新颖性与效率性。(2)交易治理是影响互补资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关系的重要情境因素。本研究具体从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展开对交易治理的研究,发现契约治理正向调节互补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关系,而关系治理负向调节互补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关系;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都不存在对专用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调节效应;契约治理负向调节知识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关系,而关系治理正向调节知识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关系。(3)交易治理是影响互补资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关系的重要情境因素。契约治理负向调节互补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关系,而关系治理正向调节互补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关系;关系治理负向调节专用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关系,但契约治理对专用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关系不存在调节效应;契约治理正向调节知识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关系,而关系治理负向调节知识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关系。上述研究结论加深了我们对“互补资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具体而言,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1)发现了互补资产是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前因。现有研究通过大量的理论与案例分析指出了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诸多因素,如惯性、冲突、组织文化、技术能力、高管团队、学习等,但极少有研究从互补资产的角度来切入,并且,现有研究仍不够细致、结论相对笼统,缺乏大样本实证研究的支持。本研究发现了互补资产对商业模式创新有重要影响,相关结论也得到了大样本实证研究的支持,填补了互补资产作为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核心自变量的研究空白。(2)深入探讨了互补资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具体对互补资产的互补性、专用性与知识性等特征与商业模式新颖性与效率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了互补资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制。这细化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们更清晰、更深入地理解互补资产是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打开了思路。(3)发展了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中关于治理的实证研究。许多现有研究对治理在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但这些观点仅停留在定义与理论分析阶段。本研究从理论分析出发将治理作为互补资产特征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调节变量,并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了调节效应的存在,同时,也发现了治理对商业模式创新直接影响效应的存在。这些实证结果拓展了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中关于治理的研究。
【关键词】:商业模式创新 互补资产 契约治理 关系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3.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9
  • Abstract9-17
  • 1 绪论17-29
  • 1.1 研究背景17-21
  • 1.1.1 现实背景17-19
  • 1.1.2 理论背景19-21
  • 1.2 研究问题21-22
  • 1.3 研究方案22-25
  • 1.3.1 研究对象22-23
  • 1.3.2 技术路线23-24
  • 1.3.3 研究方法24-25
  • 1.4 内容安排25-26
  • 1.5 主要创新26-29
  • 2 文献综述29-75
  • 2.1 商业模式29-49
  • 2.1.1 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29-38
  • 2.1.2 商业模式的动态性与创新38-41
  • 2.1.3 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41-45
  • 2.1.4 商业模式及其创新与现有概念的关系45-48
  • 2.1.5 小结48-49
  • 2.2 补资产49-60
  • 2.2.1 互补资产的基本概念49-51
  • 2.2.2 互补资产特征51-55
  • 2.2.3 互补资产相关研究55-57
  • 2.2.4 互补资产与商业模式创新57-60
  • 2.2.5 小结60
  • 2.3 交易治理60-72
  • 2.3.1 交易治理概述60-66
  • 2.3.2 交易治理的功能66-68
  • 2.3.3 交易治理机制及分类68-71
  • 2.3.4 小结71-72
  • 2.4 本研究的切入点72-75
  • 3 互补资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模型与假设75-83
  • 3.1 概念模型75-76
  • 3.2 互补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76-78
  • 3.3 专用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78-80
  • 3.4 知识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80-81
  • 3.5 本章小结81-83
  • 4 互补资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实证研究83-117
  • 4.1 研究方法83-96
  • 4.1.1 问卷设计83-85
  • 4.1.2 变量测度85-94
  • 4.1.3 数据收集94
  • 4.1.4 分析方法94-96
  • 4.2 描述性统计96-97
  • 4.3 信度效度检验97-102
  • 4.3.1 验证性因子分析97-100
  • 4.3.2 信度检验100-102
  • 4.4 共同方法偏差102-103
  • 4.5 回归分析103-110
  • 4.5.1 相关性分析103-106
  • 4.5.2 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序列相关检验106
  • 4.5.3 层级回归结果106-110
  • 4.6 讨论110-115
  • 4.6.1 互补资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111-113
  • 4.6.2 互补资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113-115
  • 4.7 本章小结115-117
  • 5 交易治理对互补资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调节117-131
  • 5.1 概念模型与假设117-122
  • 5.1.1 交易治理对互补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调节118-119
  • 5.1.2 交易治理对专用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调节119-120
  • 5.1.3 交易治理对知识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调节120-121
  • 5.1.4 小结121-122
  • 5.2 数据获取122
  • 5.3 回归分析122-124
  • 5.3.1 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序列相关检验122
  • 5.3.2 层次回归结果122-124
  • 5.4 讨论124-128
  • 5.4.1 交易治理对互补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调节124-126
  • 5.4.2 交易治理对专用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调节126
  • 5.4.3 交易治理对知识性与商业模式新颖性的调节126-128
  • 5.5 本章小结128-131
  • 6 交易治理对互补资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调节131-143
  • 6.1 概念模型与假设131-134
  • 6.1.1 交易治理对互补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调节131-132
  • 6.1.2 交易治理对专业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调节132-133
  • 6.1.3 交易治理对知识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调节133-134
  • 6.1.4 小结134
  • 6.2 数据获取134-135
  • 6.3 回归分析135-136
  • 6.3.1 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序列相关检验135
  • 6.3.2 层次回归结果135-136
  • 6.4 讨论136-142
  • 6.4.1 交易治理对互补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调节137-139
  • 6.4.2 交易治理对专用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调节139-140
  • 6.4.3 交易治理对知识性与商业模式效率性的调节140-142
  • 6.5 本章小结142-143
  • 7 结论与展望143-151
  • 7.1 主要结论143-145
  • 7.2 理论贡献145-146
  • 7.3 实践指导价值146-147
  • 7.4 研究局限147-148
  • 7.5 未来研究讨论148-151
  • 参考文献151-177
  • 附录 调查问卷177-183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83


本文编号:566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566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2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