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的网络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5:34

  本文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的网络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项目治理 网络治理 安全生产 政府投资项目 结构方程模型


【摘要】:政府投资项目一般规模大、工期长、结构复杂,安全生产面临诸多风险。现代安全理论强调安全生产不仅包括施工人员和作业设备的安全,还包括自然环境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以政府及相关部门依靠其特有的行政权力和职能进行管理和运作的模式,导致利益相关主体责、权、利关系混乱,安全生产治理体系难以形成。项目治理不同于一般组织的治理,治理理论通常针对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组织,在面对项目的不稳定性和一次性属性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项目治理理论为协调项目的不稳定性与治理的组织结构要求提供了途径。网络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化、权力分散化、结构动态化等特征,适用于项目这种不稳定“组织”的治理,并且与政府投资项目治理过程中强调多主体参与和权力分散的特征相吻合。基于以上理论与实践背景,本文提出了一个有利于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网络治理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形成了一个GIPS网络治理的基本分析框架:通过安全投入建立完善的治理环境,包括法律制度、社会文化、政策落实等要素;进而形成安全功能,表现为主体权力、公民参与、网络联系等要素间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安全效果,获得网络治理的收益。2、将项目治理、网络治理、安全管理理论相结合,建立了GIPS网络治理的概念模型,这是一个四因素12变量的初始模型,包括网络环境、网络主体、网络联系和治理效果四个因子所构成的结构模型和各因子所对应的测量模型,通过文献分析对因素之间的相关路径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形成了一些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修订编制了测量量表。3、开展实地调研进行数据收集,管理单位、建设单位、使用单位、普通民众围绕GIPS网络治理对各因素进行了评价。通过数据整理、因素分析发现数据结构中潜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因子,该因子的测量题项均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因此将其命名为“公民参与”,得到一个五因素17变量的修正模型,包括治理环境、主体权力、公民参与、网络联系和治理效果五个因子所构成的结构模型及相应的测量模型,该模型通过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从而证明了相关理论假设。4、以兰渝铁路施工安全治理、兰渝铁路环境安全治理、榆钢灾后重建项目安全生产治理为例,对GIPS网络治理理论模型在施工安全、环境安全、工业安全三个领域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我国政府投资项目从集中管理模式向分散管理模式改革的主要制度设计成果是代建制,政府主导的代建制和市场主导的代建制是代建制实际运行中的两种典型模式。案例分析表明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正处于由集中化、行政主导向分散化、市场主导的网络治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治理环境、主体权力、公民参与、网络联系对网络治理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相关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治理环境对治理效果不能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治理环境通过主体权力、公民参与和网络联系间接影响治理效果;治理环境对主体权力具有直接影响;治理环境对公民参与和网络联系同时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第二,治理主体的权力因素固然重要,但是权力只是工具和手段。研究表明主体权力对治理效果并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公民参与和网络联系间接影响治理效果;主体权力对公民参与具有直接影响,而对网络联系具有间接影响。第三,公民参与对治理效果和网络联系具有直接显著影响,同时公民参与通过网络联系对治理效果具有间接影响。在我国社会民主化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公民的权力保障正在不断提升,公民通过不断积极参与网络治理来改善网络联系,进而对治理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第四,网络联系是直接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治理环境、主体权力和公民参与都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加强网络成员彼此之间的信任、沟通、协作来改善治理效果。本文的创新点:(1)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网络治理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规范研究方法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解释了GIPS网络治理关键因子之间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2)本文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政府投资项目具有公共性的特点,认为安全生产的概念是指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这样就使安全生产研究的范围有了较为明确的体系,为实践决策提供理论依据;(3)在缺乏现成量表支持的情况下,本文进行了网络治理测量量表的研发,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编制了GIPS网络治理测量量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4)项目治理理论受项目不稳定性和一次性属性的制约,目前局限于对公共项目的研究,网络治理适用于具有不稳定性结构的组织,本文将网络治理与项目治理相结合,完善了项目治理理论体系和应用范围,从而使研究对象的范围扩大到具有公共属性的项目。
【关键词】:项目治理 网络治理 安全生产 政府投资项目 结构方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8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5
  • 第一章 前言15-36
  • 1.1 现实背景15-20
  • 1.1.1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事件频发15-17
  • 1.1.2 安全生产相关法规与学科建设日趋完善17-19
  • 1.1.3 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不断深化19-20
  • 1.2 理论背景20-23
  • 1.2.1 政府投资项目:从管理到治理20-21
  • 1.2.2 社会网络中的政府投资项目21-22
  • 1.2.3 基于网络视角的政府投资项目治理22-23
  • 1.3 研究意义23-24
  • 1.3.1 理论意义23-24
  • 1.3.2 实际意义24
  • 1.4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24-30
  • 1.4.1 安全生产相关概念辨析24-26
  • 1.4.2 政府投资项目相关概念辨析26-29
  • 1.4.3 网络治理相关概念辨析29-30
  • 1.5 研究设计30-36
  • 1.5.1 主要内容30-31
  • 1.5.2 研究方法31-33
  • 1.5.3 关键问题33-34
  • 1.5.4 技术路线34-36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与实践回顾36-57
  • 2.1 国外研究综述36-41
  • 2.1.1 治理的相关研究36-37
  • 2.1.2 国外项目治理的相关研究37-39
  • 2.1.3 国外网络治理的相关研究39-40
  • 2.1.4 国外安全生产的相关研究40-41
  • 2.2 国内研究综述41-45
  • 2.2.1 国内安全生产的相关研究41-42
  • 2.2.2 国内项目治理的相关研究42-44
  • 2.2.3 国内网络治理的相关研究44-45
  • 2.3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治理实践45-49
  • 2.3.1 国外政府投资项目治理45-47
  • 2.3.2 美国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治理47-48
  • 2.3.3 新加坡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治理48-49
  • 2.4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的安全生产治理49-57
  • 2.4.1 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法律体系49-53
  • 2.4.2 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治理实践53-57
  • 第三章 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的网络治理分析框架57-71
  • 3.1 政府投资的本质及风险57-59
  • 3.1.1 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本质57-58
  • 3.1.2 政府投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58-59
  • 3.1.3 政府投资中的政府失灵59
  • 3.2 政府投资项目治理理论59-62
  • 3.2.1 公共治理理论59-60
  • 3.2.2 项目治理理论60-62
  • 3.3 项目产品的安全生产62-64
  • 3.3.1 安全生产的基本原理62
  • 3.3.2 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62-64
  • 3.4 项目的网络治理分析框架64-71
  • 3.4.1 网络治理的机制64-65
  • 3.4.2 项目的网络治理结构65-68
  • 3.4.3 项目的网络治理机理68-71
  • 第四章 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的网络治理实证分析71-115
  • 4.1 方法与工具71-78
  • 4.1.1 问卷设计71-73
  • 4.1.2 因素分析73-75
  • 4.1.3 结构方程模型75-78
  • 4.2 概念模型与路径分析78-84
  • 4.2.1 GIPS网络治理中的环境因素78-79
  • 4.2.2 GIPS网络治理中的主体因素79-80
  • 4.2.3 GIPS网络治理中的网络联系因素80-81
  • 4.2.4 GIPS网络治理效果的评价81-82
  • 4.2.5 概念模型82-84
  • 4.3 量表设计与数据采集84-92
  • 4.3.1 问卷编制84-87
  • 4.3.2 数据收集87-92
  • 4.4 数据分析与量表修订92-105
  • 4.4.1 项目分析92-98
  • 4.4.2 量表净化98-99
  • 4.4.3 题项调整99-101
  • 4.4.4 量表修订101-105
  • 4.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105-115
  • 4.5.1 模型与假设105-107
  • 4.5.2 模型拟合107
  • 4.5.3 模型修订107-108
  • 4.5.4 模型比较108-109
  • 4.5.5 结果讨论与假设验证109-115
  • 第五章 政府投资项目安全生产网络治理案例115-145
  • 5.1 案例描述116-120
  • 5.1.1 兰渝铁路项目施工概要116-117
  • 5.1.2 兰渝铁路项目环境治理117-118
  • 5.1.3 榆钢灾后重建项目118-120
  • 5.2 案例分析120-139
  • 5.2.1 兰渝铁路施工安全治理120-128
  • 5.2.2 兰渝铁路环境安全治理128-132
  • 5.2.3 榆钢灾后重建项目安全生产治理132-136
  • 5.2.4 案例总结136-139
  • 5.3 政策建议139-145
  • 5.3.1 加强治理环境建设140-142
  • 5.3.2 规范主体权力运用142-143
  • 5.3.3 拓宽公民参与渠道143-144
  • 5.3.4 提升网络联系质量144-14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45-151
  • 6.1 主要研究结论145-146
  • 6.2 本文的创新点146-149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149-151
  • 参考文献151-16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161-162
  • 附录162-176
  • 致谢1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苑静;宋文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J];安全;2010年02期

2 王臣;高俊山;;我国事故管理研究现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3 严玲;赵黎明;;政府投资项目双层多级委托代理链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4 汤伟钢;严玲;尹贻林;;公共项目交易中的治理模式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7期

5 严玲;;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人激励机制研究——一个项目治理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7期

6 罗建华,高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运作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分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李维安,周建;面向新经济的企业战略转型:网络治理的视角[J];当代财经;2002年10期

8 魏国虎;;山东海阳核电项目安全管理实践与创新[J];电力安全技术;2011年05期

9 何榕晖;王淑珍;;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资金监管法律问题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10 何平;米佳;尹伟巍;;中国公共安全科技问题分析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严玲;公共项目治理理论与代建制绩效改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徐勇戈;非对称信息下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的相关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3 杜亚灵;基于治理的公共项目管理绩效改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娇娇;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人的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7年

2 燕少华;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3 达峻;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20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620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0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