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要素流动视角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6:41

  本文关键词:要素流动视角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全球化 要素流动 要素流入 产业升级 FDI


【摘要】:本文论证了中国从引进外资实现增长到自主式发展的全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快速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配置资源,资本在跨国流动的过程中通常也承载着技术、品牌、销售网络、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因此形成了由跨国公司主导的,以资本为载体的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首先通过引进外资带来要素流入,再通过吸收、学习实现自主式发展。根据理论与实践的逻辑,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四个主题展开论述:一、要素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商品由生产要素构成,国际贸易内在包含着生产要素的间接流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增强了贸易与投资的联系,投资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贸易,而且还可以创造贸易,生产要素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进行跨国流动。因此,要素流动是分析经济全球化的逻辑起点。二、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升级路径可以由要素流入启动。全球价值链分工伴随着要素流动进一步细化,各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全球化。借助国外生产要素发展本国经济,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是通过外资引进国外高级要素,开启了产业升级。三、产业升级的第一阶段通过存在效应路径实现。高级生产要素通过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到东道国进而影响综合要素结构形成了产业升级的存在效应路径,产生了发展初期最直接的升级作用,即产业升级的一次效应。四、产业升级的第二阶段从存在效应路径向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路径转变。本文的全部研究表明要素流动视角下要素流入主要通过存在效应、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等四个路径推动产业升级。存在效应改变了综合要素结构属于一次效应,而后三个路径在要素流入后逐步深化,属于二次效应。产业升级路径从一次效应转向二次效应贯穿了产业升级的整个过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一、通过揭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要素流动,为产业升级的内涵提供理论依据。产业升级的实质是要素升级,多种生产要素以资本为载体的国际流动,改变了封闭条件下产业升级仅依靠国内要素禀赋的历史,产业升级的内涵在要素流动下更加丰富。二、论述了要素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无论产品升级还是工艺升级,抑或产业间升级、要素间升级等,内在都包含着生产要素结构的升级。要素结构升级通过高级要素流入和自主创新两个途径完成,要素结构升级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产业升级的四个路径实际上从四个方面改善了要素结构,进而推动了产业升级。三、提出了要素结构升级与产业升级的两阶段理论。产业升级的两个阶段并不是孤立的,第一阶段实现了要素流入,第二阶段产生了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等二次效应,形成更高水平的产业升级路径。四、在总结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路径与政策选择,并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提出中国未来逐步加强依靠二次效应升级路径发展产业经济的政策建议,并探索了适合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进行产业升级的步骤。本文整体上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引言、第一、二章,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对已有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基点。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从存在效应、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财富效应四个路径分析要素流入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其中存在效应路径是由于新生产要素的流入直接影响了原有生产要素的结构,从而促进了产业升级。改革开放后国外流入的高级生产要素改变了中国的要素数量及要素结构,形成了新的“综合要素结构”。综合要素结构的变化导致了生产投入要素的变化,因此,高级的稀缺要素流入数量的增多从生产投入上直接影响了产业升级。溢出效应路径指在要素流入后,企业、产业和产业结构三个层次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外部效应间接促进了产业升级。包括企业的学习效应、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产业内的竞争效应等,间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规模效应路径指通过要素的持续流入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够分摊更多的固定成本,降低长期平均成本,企业或产业的生产成本得到大幅降低,促进了产出更大幅度的增长。因此,随着要素流入,生产向着降低平均成本的方向改进,从而突出表现为规模效应。财富效应路径集中表现为要素流入后,要素收益的提高形成了更多的财富积累,进而有足够资本购买更多高级生产要素实现产业升级。但是如果产业政策制定不当,也可能抑制财富效应。第三部分包括第七章和第八章,第七章对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未来产业升级路径与政策选择进行了探索,中国在经历了前期的要素流入型发展后,面临着如何更高效吸收国外高级要素并通过以资本为载体的要素流出来获得要素收益,实现转型发展等问题。第八章总结了本文的结论、启示、局限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要素流动 要素流入 产业升级 FDI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1.3
【目录】:
  • 内容摘要2-4
  • Abstract4-13
  • 前言13-23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13-15
  • 一、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13-14
  •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15
  • 第二节 选题意义15-16
  • 一、理论意义15
  • 二、现实意义15-16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可能的创新16-20
  • 一、研究内容16-18
  • 二、研究方法18
  • 三、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18-20
  •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20-23
  • 一、逻辑关系与研究框架20-21
  • 二、结构安排与说明21-2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23-39
  • 第一节 生产要素与要素流动的理论概述23-28
  • 一、生产要素种类的演变23-24
  • 二、要素流动的理论综述24-28
  • 第二节 产业升级的相关研究28-38
  • 一、产业升级的内涵28-31
  • 二、产业升级的动力31-33
  • 三、产业升级的度量33-35
  • 四、产业升级的路径35-38
  • 本章小结38-39
  • 第二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39-54
  • 第一节 基本概念39-46
  • 一、生产要素的种类39-40
  • 二、产业分类的界定40-41
  • 三、产业升级的新内涵与分类41-45
  • 四、小结45-46
  • 第二节 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46-49
  • 一、直接影响因素46-47
  • 二、间接影响因素47-49
  • 第三节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路径49-53
  • 一、存在效应路径49-50
  • 二、溢出效应路径50-51
  • 三、规模效应路径51-52
  • 四、财富效应路径52
  • 五、产业升级路径的两阶段理论52-53
  • 本章小结53-54
  • 第三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存在效应54-78
  • 第一节 存在效应的逻辑及内涵54-65
  • 一、要素流动与综合要素结构54-59
  • 二、要素禀赋与产业升级59-60
  • 三、综合要素结构改变产生存在效应60-65
  • 第二节 存在效应的数理分析65-71
  • 一、生产要素充分使用的数理分析65-67
  • 二、生产要素未充分使用的数理分析67-71
  • 第三节 存在效应的实证分析71-76
  • 一、存在效应下的产业升级指数71-73
  • 二、模型构建73-74
  • 三、实证分析74-76
  • 本章小结76-77
  • 本章附录77-78
  • 第四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溢出效应78-112
  • 第一节 溢出效应的相关研究78-84
  • 一、正向溢出效应的研究78-80
  • 二、负向溢出效应的研究80-81
  • 三、溢出效应的测量81-83
  • 四、要素流动视角下溢出效应的界定83-84
  • 第二节 要素流动视角下溢出效应的微观机理84-93
  • 一、溢出效应路径的微观机理84-86
  • 二、要素流动下的微观溢出渠道86-90
  • 三、案例分析90-93
  • 第三节 要素流动下溢出效应的中观机理93-103
  • 一、溢出效应路径的中观机理93-94
  • 二、不同产业的溢出效应对比94-98
  • 三、实证分析——对工业部门的考察98-103
  • 第四节 要素流动视角下溢出效应的宏观机理103-111
  • 一、溢出效应路径的宏观机理103-105
  • 二、国外产业结构变迁105-109
  • 三、实证分析109-111
  • 本章小结111-112
  • 第五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规模效应112-137
  • 第一节 规模效应概述112-119
  • 一、规模效应的定义112-113
  • 二、规模效应的差异113-116
  • 三、规模效应的测量方法116-119
  • 第二节 要素流动视角下规模效应的影响机理119-124
  • 一、规模效应路径的内在机理119-121
  • 二、规模效应的内部性影响因素121-123
  • 三、规模效应的外部性影响因素123-124
  • 第三节 基于DEA方法的规模效应分析124-132
  • 一、DEA方法简介125-127
  • 二、数据说明与评价结果分析127-129
  • 三、规模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29-132
  • 本章小结132-133
  • 本章附表133-137
  • 第六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财富效应137-160
  • 第一节 财富效应的相关理论137-140
  • 一、财富效应的定义137-138
  • 二、财富效应的特征138-140
  • 第二节 要素流动视角下财富效应的机制140-147
  • 一、要素流入激发闲置生产要素141-143
  • 二、财富积累为产业升级提供财富基础143-146
  • 三、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促进要素收益提高146-147
  • 第三节 财富效应的案例分析147-159
  • 一、高铁产业147-154
  • 二、汽车产业154-159
  • 本章小结159-160
  • 第七章 要素流动视角下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160-175
  • 第一节 通过要素流入促进产业升级的必然性160-164
  • 一、经济发展规律要求走开放型发展道路160-162
  • 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要求融入全球产业链162-163
  • 三、国内要素禀赋差异要求引进国外稀缺要素163-164
  • 四、小结164
  • 第二节 中国未来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164-168
  • 一、继续坚持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化164-165
  • 二、规范外资准入标准,提高要素流入质量165
  • 三、完善产业政策,推进产业升级路径优化165-167
  • 四、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实现要素双向流动167-168
  •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借鉴中国经验进行产业升级的步骤168-171
  • 一、评估本地要素禀赋,确定潜力产业168
  • 二、建设必需的基础设施,完善营商环境168-169
  • 三、制定优惠政策,激励要素流入169-170
  • 四、构建创新机制,鼓励自主创新170
  • 五、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化,培育优势产业170-171
  • 六、重新评估本地要素禀赋状况171
  • 第四节 借助要素流入实现产业升级的风险171-173
  • 一、引入竞争性要素,挤占国内市场171-172
  • 二、国内市场改革不到位,产业升级路径受阻172-173
  • 三、资本流动控制不当,增加金融风险173
  • 本章小结173-175
  •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175-183
  • 第一节 主要结论175-178
  • 一、要素结构优化是产业升级的基础175-176
  • 二、中国的产业升级得益于引进外资吸引要素流入176
  • 三、要素流入激发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四个路径176-177
  • 四、中国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产业升级路径177-178
  • 第二节 启示与建议178-179
  • 一、产业升级需要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78
  • 二、产业升级路径需要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178-179
  • 三、产业升级路径需要与要素结构相适应179
  • 第三节 本论文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179-183
  • 一、本文的局限179-181
  • 二、研究展望181-183
  • 参考文献183-191
  • 后记191-1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阳;吴彦艳;王雅林;;基于比较优势和企业能力理论视角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研究——以我国汽车产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晏敬东,张辉;我国汽车工业与三次产业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北京汽车;2002年02期

3 胡安生;;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成就汽车产业——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思考之五[J];汽车工业研究;2006年10期

4 韩华为;苗艳青;;地方政府卫生支出效率核算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依据的DEA-Tobit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5 于良春;姚丽;;中国民航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及相关产业组织政策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6 宋国宇,刘文宗;产业结构优化的经济学分析及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5年07期

7 蔡爱军;朱传耿;仇方道;;我国开放型经济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2期

8 林毅夫;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政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07期

9 张米尔;田丹;;从引进到集成:技术能力成长路径转变研究——“天花板”效应与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1期

10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森;;法治缺位与市场自发扩展:皇权专制政制下中国市场经济两千多年中的周期性兴衰[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苏民 通讯员  梁成谷;[N];经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于君英;品牌价值的形象识别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黄璐;网络经济平台上的企业竞争战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李勇坚;知识与增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惠宁;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陈继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吴彦艳;产业链的构建整合及升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吕鹰飞;我国金融业投入产出关联及效率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卢政营;品牌延伸的溢出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2 张家萃;基于DEA两阶段法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06年

3 彭星;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李健楠;通信设备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32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732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6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