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角膜塑形镜对泪膜功能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4:21

  本文关键词:角膜塑形镜对泪膜功能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OCULUS,德国)评估配戴角膜塑形镜(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对泪膜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分析泪河、首次泪膜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于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55眼),男13名(25眼),女17名(30眼),年龄(8-18)岁,平均年龄(12.5±2.5)岁,配镜前等效球镜度(-1.25至-6.00)D,平均等效球镜度(-3.40±1.10)D,所有受试者均在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7-10小时。分别于戴角膜塑形镜前、戴镜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进行复查,项目包括:视力、裂隙灯检查、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检查,对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rist non-invasive keratograph tear break-up time,NITBUTf)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keratograph tear break-up time,NITBUTav)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on-invasive keratograph tear meniscus height,NIKTMH)等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①配戴角膜塑形镜后首次泪膜破裂时间第1天(8.62±4.45)s、第1周(11.02±5.72)s较戴镜前的(14.64±5.51)s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二者之间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319)。戴镜后第1天较戴镜后第2周(13.08±5.83)s、4周(13.32±5.73)s、12周(13.32±5.45)s的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第1周较戴镜后第2周、4周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第1周、第2周、第4周、12周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分别在戴镜后的第1天(11.34±4.79)s、第1周(13.19±5.60)s较戴镜前(16.59±5.31)s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戴镜后第1天较戴镜后第2周(15.19±5.67)s、第4周(14.40±5.43)s、第12周(15.76±5.23)s的平均泪膜破裂时间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第1周、2周、4周、12周之间的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泪河高度在第一天(0.26±0.07)mm较戴镜前(0.23±0.03)mm、第1周(0.23±0.04)mm、第2周(0.22±0.03)mm、第4周(0.22±0.03)mm、第12周(0.21±0.03)mm的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第2周、4周泪河高度较戴镜前降低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第12周泪河高度较戴镜前、戴镜后第1周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首次泪膜破裂时间与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二者间相关系数(r=0.944),二者与泪河高度间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r=0.025、r=0.031)。结论:①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周内泪膜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1周后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河高度有逐渐恢复稳定的趋势。②第2周时泪膜破裂时间恢复到戴镜前水平,第12周时泪河高度未恢复到戴镜前水平。③平均泪膜破裂时间随着首次泪膜破裂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二者与泪河高度无明显相关性。④眼表综合分析仪是一种无创、直观的检查泪膜功能的方法,为临床上泪膜功能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 泪膜 泪河高度 泪膜破裂时间 眼表综合分析仪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78.11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5
  • 材料和方法15-19
  • 结果19-25
  • 讨论25-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5
  • 文献综述35-50
  • 参考文献43-50
  • 附录50-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红;张宏鹏;;梦戴维角膜塑形镜问答[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年04期

2 郑雪梅;;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3年08期

3 叶瑞珍 ,李学喜 ,徐建峰;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不良反应165例[J];人民军医;2002年04期

4 杨晓萍,刘芳;角膜塑形镜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5 张河;;国外角膜塑形镜的发展[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年01期

6 韩联仪;黄燕;朱玲;;角膜塑形镜在试戴患者中的调镜分析[J];海南医学;2011年17期

7 刘兵;张向阳;张敏;王莺;杨春燕;;规范角膜塑形镜配戴记录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2年03期

8 ;双桥及欧几里德角膜塑形镜介绍[J];眼科;2012年06期

9 ;梦戴维角膜塑形镜介绍[J];眼科;2012年06期

10 ;阿迩发角膜塑形镜介绍[J];眼科;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聂亚梅;周素君;陈红雨;刘波;余琼武;王科;吴中秋;;角膜塑形镜矫治近视21例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潘飞;;角膜塑形镜的适配及相关并发症[A];第十一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杨晓;曾骏文;王化荣;方冰兰;崔冬梅;;停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状态和角膜地形的变化[A];第十二届广东省视光学学术会议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9年

4 王江桥;郝育昭;冯浩雁;;数字化角膜塑形镜与传统OK镜的比较[A];2005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吴纲跃;;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轴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蒋红燕;周峰;孙肖楠;陈曦;石海军;;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角膜内皮细胞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欧普康视科技有限公司简介[A];第十一次全省中、西医眼科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颖;角膜塑形镜,能根治近视吗[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静;正确认识和使用角膜塑形镜[N];中国医药报;2013年

3 实习记者 赵娜;诱惑与疑惑[N];消费日报;2014年

4 胡婕 本报记者 薛庆元;欧几里德角膜塑形镜忽悠人?[N];中国消费者报;2013年

5 实习记者 王洋;“OK”镜不OK[N];消费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任志霞;矫正近视 网传的“神器”靠谱吗[N];山西日报;2014年

7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视光中心主任 许军 整理 阎红;能控制近视的“隐形眼镜”[N];健康报;2010年

8 ;角膜塑形镜经营验配监督管理规定[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衣晓峰;治疗近视先“擦亮”双眼[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袁志勇;谢培英:OK人生[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志平;短期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液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2 白福文;角膜塑形镜对泪膜功能影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3 陈蛟;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4 朱俸林;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的临床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年

5 李静雯;角膜塑形镜矫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角膜塑形镜对泪膜功能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98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0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