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1 06:01

  本文关键词: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个对照组对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①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我科80例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患者为病例组,8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病例资料来自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我科门诊首次就诊的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患者。病例组与对照组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婚姻、职业等)、家族过敏史、感染史等。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平均年龄比较用t检验,其余自变量(发病危险因素)进行配对x2检验,最后对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的危险因素。②应用病例对照调查研究方法,对80例阳虚外寒型冬季湿疹患者和80例湿热蕴肤型湿疹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九种体质进行调查,运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t检验比较病例组与湿热蕴肤对照组的平均年龄,用配对x2检验比较各发病危险因素,最后对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①一般资料结果:收集的80例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患者病例中,男性25例(31.3%),女性55例(68.8%),男女比例约为0.45:1,发病人群以女性为多。②频数分析结果示: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患者冬季发病36例(45%),冬季加重56例(70%)。③单因素分析显示:将所有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虚体质、家族过敏史、负性情绪、舌质淡的OR值均大于1、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冬季寒冷季节、阳虚体质、负性情绪、家族过敏史、性别、舌色淡为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冬季湿疹 阳虚外寒证 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75.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前言9-10
  • 对象与方法10-14
  • 1. 研究对象10
  • 2. 病例入选标准10-12
  • 3. 问卷内容12
  • 4. 研究方法12-14
  • 结果14-24
  • 1. 一般资料描述性分析14-19
  • 2. 统计学分析结果19-24
  • 讨论24-30
  • 1. 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的提出24
  • 2. 季节与冬季阳虚外寒证24-25
  • 3. 中医体质与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25-26
  • 4. 负性因素与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26-27
  • 5. 家族过敏史与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27-28
  • 6. 性别与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28-29
  • 7. 舌色与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29
  • 8. 其他因素与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29
  • 9. 本研究的意义29-30
  •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3
  • 致谢33-34
  • 附表1 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表34-41
  • 附录2 文献综述41-45
  • 参考文献44-45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情况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梅 ,陈群 ,徐志伟;中医寒证本质研究概况及其思考[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王米渠;杨杰;高锋;李炜弘;孙丽婷;梁月华;;论寒证科学基础研究的六个时期及前瞻[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12期

3 杨红亚;王米渠;丁维俊;李炜弘;;论寒证的主客观结合等4种研究方法[J];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05期

4 徐全壹;欧阳利民;王望华;孙玉文;谭从娥;陈康;王米渠;;生物学网络构建在寒证生物信息分析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刘晓武;解肠汤治疗急性肠中寒证47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1年11期

6 庞寿增;目寒证治[J];光明中医;1997年02期

7 李凯虹;;伤寒证治疗经验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年04期

8 王米渠,张敬远,丁维俊,李珉,王刚,张洛欣,梁发明,张卫,吴斌,冯韧;寒证基因芯片数据库的纵横分合聚类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年12期

9 张晋平;;寒证热证辨惑[J];中国民间疗法;2007年05期

10 梁月华;李薪萍;任红;;寒证热证时中枢、内脏、尿内儿茶酚胺及5-羟色胺的变化[J];中医杂志;199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绍彦;;伤寒证临证验治二则[A];全国中西医结合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一福;成都中医药大学发现15个寒证基因[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2 吴一福;成都中医药大学发现15个寒证基因[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马运福;风疹块也有寒证[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治寒证哮喘方[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5 马运福;风疹块也有寒证[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丽红;基于“先天伏寒”病因所致“先天伏寒证”人的血清蛋白组学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云龙;基于亚健康探讨伏寒方治疗先天伏寒证患者证素变化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李静;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3 冯韧;用基因芯片研究热药治疗寒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冬季湿疹阳虚外寒证形成之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98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1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