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水体铜和锌暴露对矛尾复虾虎鱼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18 17:58

  本文关键词:铜对黄颡鱼和矛尾复虾虎鱼脂类代谢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农业大学》 2015年

水体铜和锌暴露对矛尾复虾虎鱼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黄超  

【摘要】:矛尾复虾虎鱼(Synechogobius hasta)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辽宁省南海岸的小型鱼类。由于该鱼具有耐盐性强、生长迅速、肉质细腻、市场价值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我国北方地区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之一。铜和锌是鱼类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能维持鱼类正常的细胞结构和酶活,然而,过量的铜和锌则会对鱼体造成毒害作用。脂类作为鱼类重要的能量物质,也是鱼体能量储存的主要方式,维持着鱼类一系列的生理、生长和发育过程。目前,关于水体铜和锌暴露对鱼类存活率、生长参数、繁殖性能、组织结构、酶活、金属累积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已有广泛的报道。而关于水体中低浓度长时间铜和锌暴露对鱼类脂类代谢的影响还鲜有报道。本研究主要研究了水体慢性铜和锌暴露对矛尾复虾虎鱼肝脏脂肪沉积和代谢的时间依赖效应及其响应机理的影响。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矛尾复虾虎鱼在不同水体铜浓度(2(对照),18,38和55μg Cu/l),经30和60天的铜暴露后,测定了其肝脏组织学、组织化学、脂肪代谢相关酶活的变化。结果显示,经30天水体铜暴露后,鱼体肝脏的脂肪含量、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脂肪合成相关酶: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G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苹果酸酶(ME)、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经60天水体铜暴露后各项测定指标均呈现出与30天几乎完全相反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虾虎鱼经30天的水体铜暴露后,促进了脂肪的生成,从而诱导了肝脏脂肪发生沉积。与之相反,经60天的水体铜暴露后,抑制了脂肪的合成,从而减少了肝脏脂肪沉积。本文首次研究了水体铜暴露条件下铜对鱼类肝脏脂代谢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为鱼类金属毒理学和脂肪代谢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2.矛尾复虾虎鱼分别在四个不同梯度的水体锌浓度中[0.005(对照),0.18,0.36和0.55 mg Zn/l)]持续暴露至60天,分别于20天、40天和60天进行取样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水体锌浓度的升高,矛尾复虾虎鱼肝脏脂肪含量下降,而肝脏组织中锌含量上升;同时,水体锌暴露后,鱼体肝脏的HSI、VSI和脂肪合成相关酶(6PGD、G6PD、ME和FAS)的活性均呈现出下降趋势。经20天和60天的水体锌暴露后,下调了肝脏中6PGD、G6PD、M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α和ACCβ)、激素敏感脂肪酶(HSLa和HSLb)、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 1)和脂肪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m RNA表达水平呈现出上调趋势。经40天水体锌暴露后,下调了6PGD、G6PD、ME、FAS、ACCα、ACCβ、HSLa、HSLb、SREBP-1和PPARγ相关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但CPT 1、ATGL和PPARα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却呈上调趋势。另外,本文分析了经20天,40天和60天水体锌暴露后,转录因子(PPARα、PPARγ、SREBP-1)与脂肪合成、分解相关酶活及其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矛尾复虾虎鱼经水体锌暴露后,促进了脂肪分解,抑制了脂肪的合成,从而减少了肝脏脂肪沉积。据我们所知,此研究首次证明了水体慢性锌暴露能通过时间依赖效应影响鱼体脂肪合成和分解代谢通路中关键酶和相关基因的表达,为鱼类金属毒理学和脂肪代谢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1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晓磐,时夕金,周建华;重金属混合物对鲫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5年01期

2 南旭阳;;重金属Cu、Zn和Cd对泥鳅毒性效应和白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3 冯健,贾刚;饵料中不同脂肪水平诱导红姑鱼脂肪肝病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4 田娟;文华;曾令兵;吴凡;蒋明;刘伟;;草鱼食用鱼不同颜色肝脏脂肪肝程度的判断[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曹俊明,关国强,郑文晖,刘永坚,谭炳炎;饲料蛋白质水平影响草鱼肝胰脏脂肪酸组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丽娜;锌对幼建鲤消化吸收能力、免疫能力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鸢劼;邴旭文;徐增洪;;不饱和脂肪酸对黄鳝生长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任泽林,郭庆,霍启光,卢建军;鱼油在鲤饲料中的适宜用量[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王朝明;罗莉;张桂众;尚卫敏;颜忠;刘本祥;;饲料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0年05期

4 程汉良;夏德全;吴婷婷;;鱼类脂类代谢调控与脂肪肝[J];动物营养学报;2006年04期

5 杨鸢劼;邴旭文;徐增洪;;不饱和脂肪酸对黄鳝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09年06期

6 耿业业;张铁涛;张志强;高秀华;杨福合;邢秀梅;;饲粮脂肪水平对育成期蓝狐生长性能、体脂沉积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1年09期

7 夏林,张虎,王黔生,周路,陆吉树;网箱草鱼复合预混料中维生素抗生素添加量效果比较[J];贵州畜牧兽医;2001年06期

8 苏晓明;乐亚玲;刘利平;;微囊藻毒素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9 钱前;罗莉;白富瑾;张桂众;王朝明;朱根廷;颜忠;刘本详;;岩原鲤幼鱼的蛋白质需求量[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12期

10 周飘苹;金敏;吴文俊;申屠基康;黎明;周歧存;;不同养殖模式、投喂不同饵料及不同品系大黄鱼营养成分比较[J];动物营养学报;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耿业业;育成期蓝狐脂肪消化代谢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李可;对虾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和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3 王益民;黄河兰州段水环境污染对鱼类毒性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谭肖英;黄颡鱼脂类营养生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维娜;敌百虫对异育银鲫抗氧化应激系统的影响及抗坏血酸对鱼体的保护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郭小泽;饲料中非蛋白能量源对草鱼脂肪蓄积及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美丽;栉孔扇贝对石油烃蓄积及响应的初步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卢星明;不同脂肪源对黄鳝肝功能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沈芾;常见重金属离子对几种观赏鱼的毒性效应及其应用[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4 赵巧娥;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消化生理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媛;红笛鲷清道夫受体B型Ⅰ类和抗冻蛋白Ⅱ型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定量分析[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6 赵婷;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对铜胁迫的免疫响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向朝林;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硫代乙酰胺肝损伤实验模型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施培松;复合酶制剂对草鱼鱼种生长性能及消化酶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吴呈;金属离子与鱼类DNA的作用关系[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杨鸿昆;卵磷脂、胆碱和肌醇在罗非鱼脂肪肝病变中的作用机制[D];广西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迁;谭青松;陈孝煊;杜玉东;夏君;杨倩;马艳霞;;“肝胆综合症”草鱼血液生化特性及组织结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2 廖于;李龙辉;左国庆;吴海峰;秦观海;宋世卿;袁英;邱烈;周天寒;朱照静;;体外诱导的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建立、鉴定及机制探讨[J];重庆医学;2010年08期

3 侯丽萍,马广智;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J];淡水渔业;2002年03期

4 高晓莉,罗胡英,赵彦珍,任晓惠;铜、锌对鲤鱼抗氧化酶影响的研究[J];淡水渔业;2004年04期

5 王拥军;鱼类对微量元素利用性研究[J];饲料工业;1995年03期

6 郑永标,江枝和,李三暑,雷锦桂,杨佩玉;868发酵液提取物对甲鱼白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01年02期

7 田玉旺;李琳;李丽;胡海;;介绍一种改良的油红O脂肪染色法[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7年06期

8 倪燕君;脂肪肝的发病机理和诊断治疗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7年03期

9 陈芳,杨代勤,方长琰,罗静波,阮国良;饲料添加胆碱对黄鳝生长及肌肉和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南旭阳;铜离子对鲫鱼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扬;幼建鲤维生素C营养需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2 杨奇慧;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幼建鲤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3 张琼;维生素E对幼建鲤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4 帅柯;蛋氨酸对幼建鲤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5 冯仁勇;维生素A对幼建鲤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6 罗辉;维生素E对幼建鲤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7 赵明江;共轭亚油酸对幼建鲤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王光花;蛋氨酸对幼建鲤肠道菌群、肠道酶活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佳明;鲈鱼和大黄鱼微量元素—锌、铁的营养生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刘勇;蛋白质对幼建鲤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刚;丁成曙;徐加涛;;矛尾复虾虎鱼越冬暂养技术[J];科学养鱼;2012年02期

2 李莉;车升亮;;矛尾复虾虎鱼室内人工繁育试验[J];水产养殖;2012年11期

3 杨海峰;祁宏伟;罗刚;;矛尾复虾虎鱼育苗试验[J];河北渔业;2013年05期

4 陈大刚;;矛尾复虾虎鱼[J];水产科技情报;1975年02期

5 谭肖英;李晓东;罗智;袁闯;席文秋;刘胥;;矛尾复虾虎鱼繁殖前营养组成的研究[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张晓君;梁立国;阎斌伦;;矛尾复虾虎鱼溃疡病及其防治方法[J];科学养鱼;2010年06期

7 毕可然;张晓君;梁利国;阎斌伦;;矛尾复虾虎鱼溃疡病病原创伤弧菌的鉴定[J];海洋科学;2011年07期

8 罗刚;徐国成;程汉良;;矛尾复虾虎鱼性腺发育及个体繁殖力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宋娜;高天翔;孙希福;柳本卓;;矛尾复虾虎鱼物种命名有效性探讨[J];动物分类学报;2010年02期

10 姜小兵;陈礼平;;鲈鱼、矛尾复虾虎鱼、锯缘青蟹混养试验[J];科学养鱼;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启亮;铜对黄颡鱼和矛尾复虾虎鱼脂类代谢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超;水体铜和锌暴露对矛尾复虾虎鱼肝脏脂代谢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刘香江;重金属铜和镉(Cu和Cd)及乙酰甲胺磷对矛尾复虾虎鱼毒性效应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

相关作者

>陈启亮 >黄超

>刘香江

水体铜和锌暴露对矛尾复虾虎鱼肝脏脂代谢的影响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铜对黄颡鱼和矛尾复虾虎鱼脂类代谢的影响及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81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f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