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西陵十子”及其诗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08 04:52
“西陵十子”是明清之际杭州地区著名的文学群体,成员有陆圻、毛先舒、柴绍炳、张丹、沈谦、丁澎、孙治、吴百朋、陈廷会、虞黄昊十人,他们在诗、词、文、音韵学、哲学等诸多方面皆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且与陈子龙、吴伟业、顾炎武、陈维崧、施闰章、宋琬、王士禛、魏禧等文坛名流俱有交游,对清初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西陵十子”带动下,杭州成为东南文坛一个声势显耀的文学中心,虞山顾祖禹即称“一时诸名宿竞以风雅主坛坫,而西泠尤为英隽薮,娄东、云间皆推服恐后”(《孙宇台先生遗集序》)。顾氏将西陵置于娄东、云间之上,或许是出于其与“西陵十子”成员孙治的深厚交情,即便如此,亦可见“西陵十子”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力不容小觑。“西陵十子”与云间派、娄东派遥相呼应,共同推动了明末清初宗唐复古之风的盛行。本文以“西陵十子”及其诗学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原始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西陵十子”的形成过程及地域文化、时代政治、周边文学风气等背景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并揭示“西陵十子”文学观形成的原因;接下来对“西陵十子”的家世、生平、著述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并对其诗学思想进行深入考察,着力发掘其对明代复古派诗学之修正与突破,同时对其诗歌...
【文章页数】:4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明清之际的“西陵十子”
第一节 “西陵十子”文学群体的形成
一、“西陵十子”成员及其交谊
二、明季西陵文社
三、南楼唱和
四、《西陵十子诗选》与“西陵十子”的确立
第二节 “西陵十子”与杭州地域文化
一、隐逸之风
二、旖旎之情
第三节 “西陵十子”与明清易代
一、消极逃隐:“西陵十子”对清廷的排斥
二、从排斥到接纳:“西陵十子”对清廷的认可
第四节 “西陵十子”与云间派
一、“西陵十子”与云间派的交游
二、“西陵十子”与云间派文学理论之“合”
三、“西陵十子”与云间派文学理论之“离”
第二章 “西陵十子”成员家世生平著述考
第一节 毛先舒家世生平著述考
一、毛先舒家世生平考
二、毛先舒著述考
第二节 陆圻、柴绍炳、张丹家世生平著述考
一、陆圻家世生平著述考
二、柴绍炳家世生平著述考
三、张丹家世生平著述考
第三节 丁澎、沈谦等其他成员家世生平著述考
一、丁澎家世生平著述考
二、沈谦家世生平著述考
三、孙治、吴百朋、陈廷会、虞黄昊家世生平著述考
第三章 “西陵十子”诗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西陵十子”对前后七子复古诗学的继承与修正
一、情志为本
二、温柔敦厚
三、法度与新变
第二节 “西陵十子”对明前诗歌的批评:以《诗辩坻》为核心
一、尚和婉,忌讦露:评汉魏诗
二、“未乖古调”,“大启唐音”:评六朝诗
三、推崇初盛,兼及晚唐:评唐诗
四、“宋人之诗伧,元人之诗巷”:评宋元诗
第三节 毛先舒对明代诗学的反思与新变
一、毛先舒对明代诗学的反思
二、毛先舒的诗学主张
三、毛先舒诗学审美理想
第四章 “西陵十子”诗歌个案研究
第一节 拟古与求变:论毛先舒的诗歌创作
一、宗法汉唐,沉郁悲凉
二、取法晚唐,绮艳秾丽
三、拟古与求变
第二节 “得杜之苍”,“得王之清”:论张丹的诗歌创作
一、“得杜之苍”
二、“得王之清”
三、险峭奇崛的行旅诗
第三节 深婉流利,缠绵缱绻:论沈谦的诗歌创作
一、凄艳之情
二、衰飒之音
三、哀婉流利的七律创作
第四节 雄浑苍凉,豪迈壮阔:论丁澎谪戍期间的诗歌创作
一、寒苦与压抑
二、通达与自适
三、乡关之思
第五章 “西陵十子”对杭州文坛的影响
第一节 “西陵后十子”
一、“西陵后十子”成员考述
二、“西陵后十子”与“西陵十子”的交往
三、“西陵后十子”对“西陵十子”文学理论的继承
四、“西陵后十子”对“西陵十子”文学理论的突破
第二节 “西陵十子”其他后学
一、“钱塘四子”
二、张丹门人
三、沈谦门人
四、毛先舒、柴绍炳、孙治门人
五、蕉园诗人群体
第三节 厉鹗对“西陵后十子”的继承与变革
一、厉鹗与“西陵后十子”交游考
二、厉鹗对“西陵后十子”的继承与变革
第四节 上溯“十子”,反拨浙派:朱彭及抱山堂弟子
一、朱彭对厉鹗诗学的反拨
二、承继乡贤,宗法唐人:抱山堂弟子考述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西陵十子”成员家族世系表
附录二: “西陵十子”年谱简编
附录三: “西陵十子”交游考
附录四: 《西陵十子诗选》序文资料
附录五: “西陵十子”集外诗文辑佚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4044350
【文章页数】:4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明清之际的“西陵十子”
第一节 “西陵十子”文学群体的形成
一、“西陵十子”成员及其交谊
二、明季西陵文社
三、南楼唱和
四、《西陵十子诗选》与“西陵十子”的确立
第二节 “西陵十子”与杭州地域文化
一、隐逸之风
二、旖旎之情
第三节 “西陵十子”与明清易代
一、消极逃隐:“西陵十子”对清廷的排斥
二、从排斥到接纳:“西陵十子”对清廷的认可
第四节 “西陵十子”与云间派
一、“西陵十子”与云间派的交游
二、“西陵十子”与云间派文学理论之“合”
三、“西陵十子”与云间派文学理论之“离”
第二章 “西陵十子”成员家世生平著述考
第一节 毛先舒家世生平著述考
一、毛先舒家世生平考
二、毛先舒著述考
第二节 陆圻、柴绍炳、张丹家世生平著述考
一、陆圻家世生平著述考
二、柴绍炳家世生平著述考
三、张丹家世生平著述考
第三节 丁澎、沈谦等其他成员家世生平著述考
一、丁澎家世生平著述考
二、沈谦家世生平著述考
三、孙治、吴百朋、陈廷会、虞黄昊家世生平著述考
第三章 “西陵十子”诗学思想研究
第一节 “西陵十子”对前后七子复古诗学的继承与修正
一、情志为本
二、温柔敦厚
三、法度与新变
第二节 “西陵十子”对明前诗歌的批评:以《诗辩坻》为核心
一、尚和婉,忌讦露:评汉魏诗
二、“未乖古调”,“大启唐音”:评六朝诗
三、推崇初盛,兼及晚唐:评唐诗
四、“宋人之诗伧,元人之诗巷”:评宋元诗
第三节 毛先舒对明代诗学的反思与新变
一、毛先舒对明代诗学的反思
二、毛先舒的诗学主张
三、毛先舒诗学审美理想
第四章 “西陵十子”诗歌个案研究
第一节 拟古与求变:论毛先舒的诗歌创作
一、宗法汉唐,沉郁悲凉
二、取法晚唐,绮艳秾丽
三、拟古与求变
第二节 “得杜之苍”,“得王之清”:论张丹的诗歌创作
一、“得杜之苍”
二、“得王之清”
三、险峭奇崛的行旅诗
第三节 深婉流利,缠绵缱绻:论沈谦的诗歌创作
一、凄艳之情
二、衰飒之音
三、哀婉流利的七律创作
第四节 雄浑苍凉,豪迈壮阔:论丁澎谪戍期间的诗歌创作
一、寒苦与压抑
二、通达与自适
三、乡关之思
第五章 “西陵十子”对杭州文坛的影响
第一节 “西陵后十子”
一、“西陵后十子”成员考述
二、“西陵后十子”与“西陵十子”的交往
三、“西陵后十子”对“西陵十子”文学理论的继承
四、“西陵后十子”对“西陵十子”文学理论的突破
第二节 “西陵十子”其他后学
一、“钱塘四子”
二、张丹门人
三、沈谦门人
四、毛先舒、柴绍炳、孙治门人
五、蕉园诗人群体
第三节 厉鹗对“西陵后十子”的继承与变革
一、厉鹗与“西陵后十子”交游考
二、厉鹗对“西陵后十子”的继承与变革
第四节 上溯“十子”,反拨浙派:朱彭及抱山堂弟子
一、朱彭对厉鹗诗学的反拨
二、承继乡贤,宗法唐人:抱山堂弟子考述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西陵十子”成员家族世系表
附录二: “西陵十子”年谱简编
附录三: “西陵十子”交游考
附录四: 《西陵十子诗选》序文资料
附录五: “西陵十子”集外诗文辑佚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4044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4044350.html